郭宏志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病人俯卧,在病变的椎间盘棘突间隙和上一棘突间隙连线的中上1/3交界处,向患侧旁开2~2.5cm,作穿刺点,持22号8cm长穿刺针,垂直刺入,触及椎板后,将针体上的橡皮标志上移1.5cm,退针至皮下,针尖向外10°倾斜重新刺入,当针体上橡皮标志接触皮肤,并出现明显的横突韧带突破感,回抽无血、无液、注气无阻力,注入消炎镇痛液,拔除穿刺针,患侧向上侧卧30分钟.结果:治疗520例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有效率96.2%.优良率89.3%.结论:椎旁靶注射,穿刺容易,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保守治疗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达建;王新敏;王春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配伍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以寻求一种较佳的麻醉配伍.方法:200例病人分成五组:P组:以异丙酚2~2.5mg/kg缓慢静注(>60″);PF组:先静注芬太尼1μg/kg,继以异丙酚2~2.5mg/kg注射;PM组:先注射咪唑安定0.1mg/kg,继以异丙酚2~2.5mg/kg注射;PK组:以异丙酚2~2.5mg/kg注射,继以氯胺酮0.3~0.4mg/kg静脉推注(稀释为0.1%浓度);PT组:先予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再予异丙酚2~2.5mg/kg注射.结果:五组病人麻醉效果优良率达100%,观察结果提示以上各组手术过程中呼吸、循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PF组表现更为明显,且副作用发生率较高.PT组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轻微,手术过程经过平稳,术后并发证少,没有子宫收缩痛,镇静及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在麻醉满意度、副作用发生率等方面均较其它组为佳.结论:人工流产时,应用异丙酚+曲马多是一种较佳的麻醉配伍.
作者:胡春旭;高崇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颅脑损伤的病情复杂多变,须作周密的观察方能及时发现,经综合分析方能正确判断其病情.因此,护理工作量大而难度高,医疗计划能否顺利进行,与护理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程度.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秀丽;宋江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致血胸的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对187例外伤性血胸的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并发伤、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166例,死亡21例,死亡率11.2%.死亡原因依次为颅脑并发伤、休克、ARDS等.结论:交通事故、锐器伤所致血胸日益增多,临床上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发伤和并发症治疗十分关键,并强调有进行性出血表现的患者手术治疗的及时与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奔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扩大额颞瓣治疗重型额颞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45例重型额颞脑损伤患者切口始于耳屏前1~1.5cm,与颧弓垂直向上,在耳屏上方斜行向上后越过颞嵴至顶结节处,再转向前额止于发际内正中线旁2~3cm,钻5孔.骨瓣大于10cm×8~10cn.结果:采用GOS评分标准,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中残7例,良好18例,死亡10例.结论:本组病例显示,扩大额颞瓣治疗重型额颞脑损伤效果显著,能降低病人的死残率.
作者:崔丙周;吕海欣;贺艳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肉芽创面微粒皮种植封闭创面的效果.方法:局麻取皮制备微粒皮,直接埋植肉芽内.后期配合MEBO应用.结果:本组病人18~35天全部封闭创面.结论:肉芽创面微粒皮种植配合MEBO治疗深度烧伤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经济,治疗烧伤皮源短缺病例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继洋;郑玉红;王文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由结石引起的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由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肾功能衰竭26例.结果:术后患者血清BUN、Cr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石排净率92.3%(24/26),尿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由结石引起的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有安全、微创、高效等特点.
作者:李建国;张雷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化脓性髋关节炎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1990~2002年诊治的144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者予总结分析.结果:入院确诊时间≤7天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达96.7%,8~15天者为66.7%,≥15天者则只有6.7%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早期治疗对控制病情和减少遗留关节功能障碍为重要.
作者:李健宁;布林;陈坤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1990年6月~2002年6月采用带蒂包皮内板皮管尿道成形术,一期正位开口修复尿道下裂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新宗;孙仰国;袁新军;张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全麻与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小儿腭裂整复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用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B组为单纯静脉全麻.两组病人麻醉诱导药物相同,A组术中间断静推小量氯胺酮的和吸入安氟醚(低流量),B组术中间断静推足量氯胺酮.结果:静脉全麻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组麻醉平稳,用药量均减少,术毕病人清醒快,与单纯静脉复合全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全麻为小儿腭裂整复术提供了一种麻醉平稳,苏醒迅速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裕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对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于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死亡病例.肠内营养7d后,淋巴细胞总数、血清转铁蛋白较营养前有明显提高;术后病人28~56h肛门排气,发生胰瘘、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的,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营养状况,增加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病人顺利康复.
作者:李治国;高勇;冯留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双层缝合持续冲洗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采用双层缝合持续冲洗等综合治疗.结果:全组36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2.7%.结论:采用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双层缝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是防治十二指肠破裂患者术后肠瘘、感染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学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挫裂伤形成脑内血肿的因素和机制.方法;对46例老年脑挫裂伤发展致迟发脑内血肿的临床观察,CT复查.结果:统计同时期老年性脑挫裂伤发生脑内血肿者占同期脑挫裂伤人数的62.2%.结论:老年脑挫裂伤易形成迟发脑内血肿,其发生率伤后24~48h高,病死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汤永德;周相军;翟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患者采用痛点阻滞、臂丛阻滞、手法松解联合治疗冻结肩,术后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果显示:优31例,良13例,优良率91.0%,一般4例,未见无效病例.结论:镇痛泵持续臂丛阻滞下行手法松解冻结肩是一种方法简便、并发症少的良好治疗方法.
作者:王钊;孔令宇;颜道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分为常规组和神经节苷脂组.分析比较昏迷时间、死亡率、GOS等神经功能指标.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昏迷时间和GOS明显优于常规组,死亡率低.结论:神经节苷脂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有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神经保护剂.
作者: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王仲伟;周国胜;梁宗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开放性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选取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12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根据情况于清创后给予外固定、内固定或截肢.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骨不连.结论:我们认为伤口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比骨折的处理更为重要,原则上应彻底清创,切开减压,充分引流,不强行关闭伤.对于骨折分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作者:杨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会阴部较隐蔽,一般不易烧伤,但小儿会阴烧伤较成人多见.由于小儿不配合治疗,且会阴部创面易被大小便污染,易致创面感染加深,若治疗不当,常遗留瘢痕挛缩畸形,严重影响功能.我们对小儿会阴部烧伤30例采用药物、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希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收治自发性胃疝入膈肌嵌顿坏死3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成功,1例死亡.报道如下.
作者:王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16例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治疗96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手术治疗96例,3例发生并发症,死亡2例.保守治疗20例均痊愈.结论:严重的伤情和诊治的延误是抢救不成功的两大主要因素.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主要措施;保守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作者:吴业才;张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5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组病人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2例生后排出少量胎粪.成活18例,治愈率72%;肠造瘘疗效差,单层粘膜外缝合肠管斜行吻合术治愈率达91.7%;肠切除肠吻合术治愈率60%.结论:肠闭锁患者应尽量切除闭锁盲端改变明显的肠管,单层粘膜外缝合肠管斜形吻合术尤适用于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
作者:喻继锋;刘晓旭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