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膈疝嵌顿致胃坏死3例

王哲

关键词:自发性, 膈疝嵌顿, 手术治疗, 死亡, 坏死, 膈肌
摘要:我院收治自发性胃疝入膈肌嵌顿坏死3例,均行手术治疗,2例成功,1例死亡.报道如下.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蒂筋膜蒂皮瓣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23例报告

    胫前软组织缺损伴胫骨外露,创面难以愈合,实为创伤外一科棘手之事.我院自1998年11月~2002年11月双蒂筋膜蒂皮瓣治疗该伤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怀仁;李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浅谈如何挑选颅脑外科手术器械

    本人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已20年,又专门进修了神经外科的手术配合,每次配合颅脑手术后有一种感受,手术的成功除了手术大夫的技术高低,麻醉医生及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外,手术器械也非常关键,现将颅脑外科手术器械的挑选浅谈如下.

    作者:马荣娟;唐喜芳;魏爱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664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1月~2002年10月采用X线定位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664例.结果:总碎石治愈率为97.8%.结论:采用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可靠,损伤小,可有效地避免开放手术之痛苦.

    作者:王玉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年脑挫裂伤与迟发脑内血肿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挫裂伤形成脑内血肿的因素和机制.方法;对46例老年脑挫裂伤发展致迟发脑内血肿的临床观察,CT复查.结果:统计同时期老年性脑挫裂伤发生脑内血肿者占同期脑挫裂伤人数的62.2%.结论:老年脑挫裂伤易形成迟发脑内血肿,其发生率伤后24~48h高,病死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作者:汤永德;周相军;翟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阴囊纵隔皮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20例报告

    目的:总结阴囊中隔带蒂皮瓣翻转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体会.方法:对20例2~20岁尿道缺损长度3.0~5.0cm,应用阴囊中隔皮瓣一期成形手术方法修复,探讨手术应用,并发症预防.结果:20例随诊4个月~3年,均获一期治愈.2例并发尿道狭窄,1例并发尿瘘.结论:阴囊中隔皮瓣翻转一期尿道成形效果满意,并发症少,且较分期手术经济,患者痛苦减少.

    作者:刘浩;赵亚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阑尾切除路径探讨

    阑尾炎系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麦式点切口进行手术,由于该处腹壁厚、阑尾位置深,前方有肠管遮挡,暴露困难,术野深小,操作极为不便.笔者通过改变手术的路径,从麦式点的外下方进入,可克服传统术式的不足,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和痛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芬太尼与氯胺酮鼻腔喷雾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寻一种更适合广大基层妇女使用的更为经济、实用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方法:随机将病例分为三组,试验组给药方法:将枸橼酸芬太尼0.1mg与氯胺酮1mg·kg-1混合后用喉头喷雾器交替喷于双侧鼻腔;对照1组52例,直接将枸橼酸芬太尼0.1mg用喉头喷雾器交替喷于双侧鼻腔;对照2组59例,用一次性宫腔麻醉器将2%利多卡因5ml喷于宫腔内.观察各组手术过程中的大疼痛强度(M-VAS值)、疼痛缓解度,分别计算有效率、显效率及50%疼痛缓解率,同时记录用药前后各组生命体征变化、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各组数据的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M-VAS值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50%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各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无呼吸抑制、肌肉僵直现象发生.结论:芬太尼与氯胺酮合用喷雾于患者鼻腔在合适的剂量下确实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刘彩云;包延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先天性小肠闭锁25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5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组病人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2例生后排出少量胎粪.成活18例,治愈率72%;肠造瘘疗效差,单层粘膜外缝合肠管斜行吻合术治愈率达91.7%;肠切除肠吻合术治愈率60%.结论:肠闭锁患者应尽量切除闭锁盲端改变明显的肠管,单层粘膜外缝合肠管斜形吻合术尤适用于先天性小肠闭锁手术.

    作者:喻继锋;刘晓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早期诊断与抢救治疗

    目的:总结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116例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治疗96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手术治疗96例,3例发生并发症,死亡2例.保守治疗20例均痊愈.结论:严重的伤情和诊治的延误是抢救不成功的两大主要因素.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主要措施;保守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作者:吴业才;张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

    妇科手术多以女性生殖器肿瘤、生殖器损伤、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等病人为多见.由于女性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女性病人的病理变化和对手术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所担任的社会角色的不同,对手术治疗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本文对275例妇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分析.

    作者:苏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镇静及预防牵拉反应

    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时,如何充分镇痛并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一直是临床麻醉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观察将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中的镇静及预防牵拉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20例小腿严重开放性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开放性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选取自1995年以来收治的12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根据情况于清创后给予外固定、内固定或截肢.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骨不连.结论:我们认为伤口及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比骨折的处理更为重要,原则上应彻底清创,切开减压,充分引流,不强行关闭伤.对于骨折分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作者:杨黎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肢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

    通过对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共26例2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血管的修复,采取静脉移植(12)例的方法克服动脉缺损,结果22例肢体成活,4例截肢.对这类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早期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作者:郭强;余进伟;冀长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重症胆管炎24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手术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对24例重症胆管炎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6例,其中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术前积极抢救休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景达;王永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3例腹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临床诊治分析

    腹部外伤合并颅脑外伤在多发性创伤中伤情复杂,病死率高,在诊断和治疗上需有关科室密切协作,统筹安排,病人若能得到及时救治,除非伤情过重,一般愈后良好.我院外科自1995年~2002年收治腹部外伤合并颅脑外伤23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郭昭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对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于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死亡病例.肠内营养7d后,淋巴细胞总数、血清转铁蛋白较营养前有明显提高;术后病人28~56h肛门排气,发生胰瘘、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的,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营养状况,增加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病人顺利康复.

    作者:李治国;高勇;冯留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择期胆囊结石手术病人,ASAI~Ⅱ级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4组.A组:15μg·kg-1尼卡地平;B组:1mg·kg-1艾司洛尔;C组:给予15μg·kg-1尼卡地平复合1mg·kg-1艾司洛尔;D组:生理盐水组.结果:4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用药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用药后1~3分钟,MAP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HR用药后及拔管后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MAP及HR与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可以较好地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作者:孙志国;孟凡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周围神经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56例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短距离神经缺损采取减张后直接缝合,缺损3cm以上行神经移植术,特殊情况下行神经端侧吻合术.结果:按优M4S3+以上,良M3S3,可M2S2,差M1S1以下标准评定,优17例,良26例,可10例,差3例,总优良率76.8%.结论:神经应在无张力情况下缝合;在血运良好的组织床上,长段神经缺损也可用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要重视对靶器官的保护.

    作者:江宏;马文宇;郭现辉;盛名;罗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探讨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34例腹股沟疝,经手术施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min(30~100min,包括双侧疝手术用时),术后6h下床活动,术后3天恢复活动,术后2例轻度切口异物感持续1个月,其余无术后并发症,无复发,34例术后7天切口均甲级愈合,治愈出院.结论:疝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较传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梁利波;梁锐华;陈加龙;王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290例体会

    目的: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在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远端及近端选好合适位置,分别拧入2枚外固定螺钉,连接外固定支架,达到骨折复位满意,拧紧外固定螺母.结果:随访248例,没有1例发生关节僵直,骨折一期愈合率93.9%(231/248).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便于处理伤口,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易于拆除,骨折端持续加压,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作者:仙跃华;王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