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金贵;钟碧玲;徐伟莲;叶良玉
我病区连续有两位尿道畸形患者,因骨盆骨折卧床,小便不能自行解下而行导尿术.笔者试行用输血器头皮针管代替导尿管,为病人导尿成功,及时减轻痛苦,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春红;玉焕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孕40~60d孕妇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米非司酮药物流产,Ⅱ组丙泊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术.观察其术中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及流产成功率.结果:Ⅱ组手术时无痛,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全身状况良好,流产成功率高,Ⅰ组部分疼痛、出血量较大,出血时间长,全身不适症状多.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效果明显优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合理的丹参提取工艺,保证丹参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丹参素具有较高的含量,与药物A配伍溶液澄清,并终制成稳定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方法:以丹参药材中的丹参素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丹参的提取工艺.结果:取丹参药材(饮片)加10倍量水煎煮3次,2h/次;得到过滤后的水煎液,浓缩,经二次醇沉处理,过滤,滤液用NaOH溶液将pH调至10,加热煮沸1h,过滤,滤液用HCl溶液将pH值调至3,冷藏后过滤,即得.结论:采用上述工艺制备的丹参提取液,丹参素含量较高,与药物A配伍后溶液澄清,终制成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尚在进行中.
作者:李蓉;毕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通过采用日本富士明胶凝集法Myco-Ⅱ试剂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29.2%,对照组9.4%,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相当一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为进一步病原治疗,缩短病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邵传达;李希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咀嚼肌酸胀,咀嚼无力,也可并发颞部疼痛,耳鸣,头晕等全身症状.本病多属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器质性破坏.因此,正确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王建华;李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用PGE1 100U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1次/d,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2周.对照组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2周.结果:治疗14d后两组评分较前明显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平均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表明前列腺素E1(PGE1)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作者:黄通;张春惠;王三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母乳中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对新生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3例生后6d内的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浓度进行测定,并与39例生后6d内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及其母亲乳汁中MTL、GAS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患儿血中SS水平(47.5±18.6)ng/L虽低于正常对照组(51.4±22.8)ng/L,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儿母亲乳汁中SS水平(31.9±11.7)ng/L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8.9±9.7)ng/L,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乳中MTL、GAS偏低,外源性胃肠激素的摄入减少可能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血中MTL、GAS水平偏低及发生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智勇;王强;吕深;黄从付;丁刚;麻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急性枕部硬膜外血肿临床常见,骨瓣成形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该部血肿的常规方法.本科室于2002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枕部硬膜外钻孔尿激酶灌洗负压引流的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有效避免操作中对窦会及横窦的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危险小、无继发癫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言明;王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治疗46例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切口,清除血肿、坏死脑组织,行脑疝复位,扩大修补硬脑膜,去除骨瓣.结果:康复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6例,死亡率为34.8%.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暴露范围广,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止血彻底,有利于脑疝复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德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和肺癌并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两病并存时影像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肺结核和肺癌并存患者的影像表现(男性20例,女性9例).29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中,鳞癌17例,腺癌9例,鳞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各1例.结果: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片状影19例(19/29),软组织肿块影14例(14/29),空洞10例(10/29),空洞内有液平4例(4/29),胸腔积液9例(9/29),肺门增大15例(15/29),阻塞性肺炎10例(10/29),肺不张9例(9/29),纵膈内肿大淋巴结影14例(14/29),纵膈内钙化淋巴结影8例(8/29).结论:肺结核和肺癌在肺内并存时有发生,且两病的混合影像复杂多变,医生应非常注意这些分辨混杂征象,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张洁;柳苍生;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压蒸气灭菌后的各种敷料包,含水分超过6%即为湿包,因湿包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故湿包应视为未灭菌,不能作为无菌物品使用.为预防湿包,确保灭菌质量,笔者总结多年的灭菌经验,以供参考.
作者:李翠霞;杨恒燕;谢文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口服ORS液或静脉输液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常因患儿不能主动配合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超声电导给药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1].我院儿科于2003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郑州诺亚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靶向电超导治疗仪和特制的中药药贴治疗小儿腹泻5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福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病情急性加重常有诱发因素,及时纠正这些因素可使病情好转.收集1990~2003年确诊为CRF而病情在短期内急剧恶化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中135例可找到诱发因素.本文对这部分病例做一分析.
作者:陈璐;张钟琪;张泽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钾代谢失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原因各异,而上呼吸道感染后并发低钾血症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体现.笔者曾治疗此类病例2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磊;王迎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法律、法制的健全,人们对健康、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上升.产科是个高风险科室,笔者通过对产科护理质量投诉进行分析,认为投诉与服务态度、护理工作质量、医疗费用和产科管理等有关.提出了转变观念,强化产程过程中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投诉;加强法律学习,强化助产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防范产科护理质量投诉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红;王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gar's评分关系.方法:选取2002~2004年住院的窒息新生儿56例,1min、5min、10min脑损伤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min、5min Apgar's评分≤3分者与评分4~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10min Apgar's评分≤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评分>7分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有6例1min Apgar's评分>3分,而5min却≤3分(即倒评分),结果均出现了脑损伤.结论:Apgar's评分对正确、真实反映窒息程度及预测窒息后脑损伤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窒息和缺氧缺血持续时间长短,有无脑性惊厥和持续肌张力异常等予综合分析.
作者:甘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烧伤科,对烧伤患者尤其是重度烧伤者行抗感染治疗时,常采用头孢他啶(泰得欣)和去甲万古霉素(万迅)联合应用,感染期抗炎效果较好.但临床应用中发现两者在换瓶时输液管内,特别是莫菲氏滴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现象,为探讨其发生原因,笔者做了如下实验.
作者:刘荣娟;丁云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需要做心电图而又不能平卧的病人,此时一般取坐位进行检查.笔者发现坐位检查时,受检查QRS波振幅有明显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廖丽红;张爱萍;杨芬;徐汉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手术前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而对于绝大多数妇科病人来说,她们的紧张、恐惧不仅来自于手术,还主要来自于妇科的术前准备,尤其是阴道冲洗、窥阴器的使用.为了消除病人术前的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我科对94例妇科病人行术前准备时采用音乐疗法,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天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大优点是不需开胸和全麻,而利用介入治疗器材进入人体心脏和血管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其操作简便安全、快速有效、损伤小、合并症少,术后恢复快,能迅速达到血管重建,疏通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迅速而彻底地缓解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与手术成功的外科搭桥术疗效相近.现将该科自2002年7月~2005年7月实行的45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纪美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