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霞;杨恒燕;谢文菊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具有多源性病因和症状多样性的特征.患者通常以月经稀发或闭经、痤疮、多毛、肥胖、不孕等主诉就诊.其中无排卵性不孕75%与此病有关.
作者:石英;崔美杰;臧爱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混合灌肠液治疗UC,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芬;代桂荣;张志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腋臭是局限性臭汗症的一种.就诊的患者中以青壮年、特别是女性占大多数.其病因公认与腋下大汗腺排泄的汗液有关.目前根治腋臭的唯一方法是手术去除大汗腺,手术的方法很多,笔者自2003年采用改良平行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30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霍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用PGE1 100U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1次/d,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2周.对照组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2周.结果:治疗14d后两组评分较前明显下降,但以治疗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平均评分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表明前列腺素E1(PGE1)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作者:黄通;张春惠;王三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提高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按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法置管.改进组改变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即将原穿刺方法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改进为锁骨下缘内侧3/5与外侧1/5之间交界处;将原进针角度30°~40°,穿刺成功后与皮肤成角30°改为<15°,进入锁骨后针栓下压使针头向上紧贴锁骨进针.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2.5%,无1例出现气胸,常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5%(P<0.05).结论:改良组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何伟英;彭琳;何顺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研究在逐步深入.本文研究了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应用培哚普利治疗CHF56例的长期随访,比较了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培哚普利组的临床指标的改变.
作者:刘炳香;陈丽娟;陈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该院近年来应用安博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0例,并与单服非洛地平缓释片30例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徐道珍;刘晓梅;陈云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急性枕部硬膜外血肿临床常见,骨瓣成形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该部血肿的常规方法.本科室于2002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枕部硬膜外钻孔尿激酶灌洗负压引流的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有效避免操作中对窦会及横窦的损伤,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危险小、无继发癫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言明;王亚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孕40~60d孕妇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米非司酮药物流产,Ⅱ组丙泊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术.观察其术中疼痛、出血量、出血天数及流产成功率.结果:Ⅱ组手术时无痛,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全身状况良好,流产成功率高,Ⅰ组部分疼痛、出血量较大,出血时间长,全身不适症状多.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行人工流产效果明显优于米非司酮药物流产.
作者:张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少量饮酒对新兴工业化农村社区冠心病并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114例在我院就医、属三角镇户籍常住人口的冠心病(CHD)患者进行Zung量表(SDS量表)检测,同时调查其经济状况、健康习惯、社会活动能力等.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发生率37.7%,女性44.3%(27/61)高于男性30.2%(16/53).70岁以上者47.6%(30/63)高于70岁以下者25.5%(13/51).少量饮酒者的抑郁发生率低,少量饮酒是冠心病并发抑郁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结论:少量饮酒对CHD患者合并抑郁可能有预防作用.
作者:周成刚;任寰;曾火焱;陈照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和肺癌并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两病并存时影像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肺结核和肺癌并存患者的影像表现(男性20例,女性9例).29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中,鳞癌17例,腺癌9例,鳞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各1例.结果: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片状影19例(19/29),软组织肿块影14例(14/29),空洞10例(10/29),空洞内有液平4例(4/29),胸腔积液9例(9/29),肺门增大15例(15/29),阻塞性肺炎10例(10/29),肺不张9例(9/29),纵膈内肿大淋巴结影14例(14/29),纵膈内钙化淋巴结影8例(8/29).结论:肺结核和肺癌在肺内并存时有发生,且两病的混合影像复杂多变,医生应非常注意这些分辨混杂征象,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张洁;柳苍生;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融知识传授与哲学观为一体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可使学生正确认识疾病的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结构与机能代谢,改变以及树立用运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把哲学观有机地与病理学病变发展结合起来教学,对提高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病变,指导病理实验教学,不仅揭示了病理变化中的辩证关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认识疾病发展的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指导学习和工作,这就是哲学与病理实验教学结合所期望和追求的长远教学效果.
作者:张慧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43/67),59.7%(40/67)和61.2%(41/67).P-gp、C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华;王化修;张灿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后电解质的变化.方法:将58例典型高热惊厥的患儿于惊厥后半小时内及惊厥后次日分别采血测电解质.结果:惊厥后半小时内氯化钠水平明显降低,未经特殊处理,次日可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可能与应激致ADH分泌增加有关.
作者:李征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效果,降低洗涤成本,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方法:取手术后的止血钳500把,持针器500把,分别用人工清洗、超声波清洗、人工+超声波清洗3种方法实验,并对每种清洗方法洗涤后器械质量进行目测及潜血试验检测.结果:人工清洗目测的合格率99.6%、超声波清洗合格率96.4%、人工+超声波清洗合格率99.8%.人工清洗潜血试验合格率79.8%、超声波清洗84%、人工+超声波92.2%.结论:超声波清洗机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清洗,对于结构复杂的器械、管道、关节轴缝隙、齿槽等处应先人工刷洗后,再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清洗质量效果更好.
作者:尹金贵;钟碧玲;徐伟莲;叶良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乳腺炎性疾病为乳房常见疾病,临床将其分类为:急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病理诊断中各种病理类型不同[1],1999~2004年该院124例乳腺炎性疾病中有乳腺脂肪坏死、肉芽肿性乳腺炎、淋巴细胞性乳腺炎、血管性乳腺炎、乳腺结核、非特异性乳腺炎等6种,分别讨论如下.
作者:雷玉涛;侯宽永;赵红梅;裴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需要做心电图而又不能平卧的病人,此时一般取坐位进行检查.笔者发现坐位检查时,受检查QRS波振幅有明显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廖丽红;张爱萍;杨芬;徐汉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避免后遗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71例骨盆骨折的治疗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王慧;王英;孙福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7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51.4%),其次是胎盘滞留,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裂伤.结论:产后出血应以药物综合治疗为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子宫切除、宫腔纱条填塞等方法.
作者:何志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双下肢乏力半年,行走困难伴感觉减退2个月.体检:颈软,平耻骨联合平面下感觉渐进减退;双侧腱反射活跃;巴彬斯基征(+),戈登氏征(+);双下肢肌力Ⅱ级.双上肢活动正常,肌力Ⅴ级.MRI示颈7~胸1附件(棘突、椎板及椎弓)正常结构消失,该区见7.0cm×5.5cm×6.6cm大小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线状等信号影,境界欠清楚,相应硬膜囊受压(见图1·A、B、C).
作者:张峻;李强;李祖骞;李顺振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