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利萍
应激性溃疡是胃十二指肠的急性浅表性粘膜糜烂和溃疡,常发生于严重外伤、烧伤及大手术后或严重疾病等过程中.对应激性溃疡重要的是预防其发生,减少创伤并发症和手术后不必要麻烦.笔者从1995年以来就用氰咪呱预防严重创伤及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鑫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四肢骨关节损伤同时合并有大面积皮肤撕脱、肌肉、肌腱、血管损伤,是现代创伤骨科经常遇到的复杂损伤之一.由于这种创伤伤情复杂、严重,常因肢体坏死而需截肢治疗,在保肢治疗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常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危及病人的生命;即使肢体勉强成活也会增加晚期修复的困难,影响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明君;苗卫东;陈明国;张长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88年9~1994年3月我院共处理手外伤389例,其中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107例,采用13种皮瓣(片)覆盖创面,成活106例,失败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刁庆勋;井玉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缩合萄萄糖氯化钠能否预防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方法:选108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极分为两组进行双盲对照观察.分别于麻醉前,注入试验量后5~6min内每隔5min记录BP、HP、SpO2及ECG,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寒颤等副反应.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局麻药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2).给药后,对照组出现低血压患者29例,实验组出现低血压6例,实验组病人麻醉期间出现低血压发生率仅是对照组的31 58%(P<0.01),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术中Ⅰ组诉胸闷1例,恶心呕吐3例,寒颤10例;Ⅱ组寒颤8例,无胸闷、恶心呕吐.结论:缩合葡萄糖氯化钠在预防硬膜外阻滞低血压方面确实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浩;郭哲;曹士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96年~2001年6月共收治眼球破裂伤70例,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鸿;李运涛;范玉杰;刘志旭;刘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低钠性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5例低钠性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营养不良性低钠9例,CSWS5例,SIADH1例.营养不良性低钠及CSWS病人经补钠、补液,而SIADH病人经限水、限钠治疗,意识障碍均短时间恢复或好转.结论:神经外科低钠性意识障碍由不同病因引起,但多由营养不良性缺钠所致.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宏伟;翟广;王树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漏形成的原因及其早期诊治.方法:综合临床遇到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例病人,除1例因年龄大,并发休克死亡外,余7例全部治愈.结论:胆漏若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良好,反之,则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李济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80年~2000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16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6例病人中,男5例,女11例,男女比为1:2.2,平均年龄51岁(35~68岁).11例位于右前上纵隔,4例位于左前上纵隔,1例位于后上纵隔.
作者:李文灿;范建峰;王争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肋缘下胆囊投影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入路方法与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2年6月应用肋缘下胆囊投影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18例资料.结果:318例均治愈,切口长度5±1cm,手术时间50±10min,术中失血量80~120ml,术后平均住院5天.结论: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在无LC设备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广衡;李全喜;刘金彩;刘继学;曹宗申;郭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扩大的额下硬膜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对于巨大垂体腺瘤,鞍上和鞍旁的部分可以经硬膜内切除,长入蝶窦、后组筛窦及斜坡部位的部分,可以经硬膜外切除.本文主要讨论该入路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6例垂体腺瘤,5例全切,1例大部切除.无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该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疗效满意.
作者:王文革;石晓斌;常金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改良式腹部横切口用于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子宫小于孕4个月大小的良性病变患者100例,采用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与同期传统腹式纵切口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排气时间早、拆线时间短、切口愈合好、疤痕小等优点.结论:改良式腹部横切口用于良性病变的子宫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闫秀玲;刘金霞;刘晓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8年10月19日至今我们为42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施行了冠状动脉(CA)搭桥术,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病人至今生存质量良好.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巩宁;马明德;赵辉;周伯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麻醉监测是保证病儿安全的重要措施,可早期发现呼吸、循环、体温等异常.现报告1例小儿全麻气管导管脱出成功救治.
作者:张云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有效缓解术后腹胀尿潴留.方法:选择非消化道手术后20例有腹胀(17例)、尿潴留(3例)病人硬膜外注射0.01%新斯的明5ml~10ml.结果:有效地缓解了病人腹胀、尿潴留症状,无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术后腹胀、尿潴留效果确切、可靠.
作者:张军;周浩;秦洪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心态,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方法:对住院手术的3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对37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了良好的心理护理,将病人的心理压力减轻到低限度,使病人顺利渡过了围手术期.结论: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燕;张西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四肢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诊治特点,选择使用外固定架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运用c型臂x光透视机,术中可任意调整角度及方向,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的治疗方法.结果:34例病人中,闭合复位外固定17例,6周后复查骨折断端均骨性愈合,成功率为100%,5例感染伤口经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外固定治疗后,伤口甲级愈合,10周后复查骨折端骨性愈合.12例开放性骨折病人,经清创缝合外固定治疗后,2例伤口感染伴胫前肌腱断裂,2例钉根部感染,经换药治疗后痊愈.8周复查断端临床愈合,12周后复查骨折端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周.34例病人中无1例成角、缩短畸形,2例胫前肌腱断裂病人伴足背伸功能障碍,其他病人活动功能正常.结论: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不须切开皮肤及大量剥离骨膜,减少感染源.外固定架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延长加压、调节方向、缩短手术时间,跨越关节固定及早期下床负重活动等特点,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粘连,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作者:杜奎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自1996年始对重型颅脑损伤需去骨瓣减压患者34例,均将骨瓣置于骨窗外帽状腱膜下保存,待病情恢复后,行颅骨再植复位修补颅骨缺损,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小刘;李安俭;黄玉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治疗及手术入路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7月~2000年12月间经治的19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膈肌破裂不能自行愈合,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诊断要根据受伤原因、部位、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术中详细探查确诊,手术入路要兼顾合并伤的处理.
作者:秦合军;史红锦;管进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锁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因间接暴力所致,骨折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移位.骨折类型可分为横形、斜形、粉碎性骨折,以往大多采用手法复位八字绷带固定.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也被临床所采用.
作者:陈兆兴;王中元;刘东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段硬膜外腔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下)经C6-7或C7-1棘间隙正中法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注入配制好的复合液13~15ml.处方:①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下称1:0.25%利布混合液)7ml+醋酸泼尼松125mg+维生素B120.5~1mg+维生素B1100mg.②1:0.25%利布混合液7ml+康宁克通A40mg+维生素B1 20.5~1mg+维生素B1100mg.③1:0.25%利布混合液7ml+醋酸曲安奈德40~50mg+维生素B120.5~1Mg+维生素B1100mg.疗程:采用处方①者每周一次,3~5次为一疗程.采用处方②、③者每10~15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全部病人经3~5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全部消失,有效率达100%.结论:激素能起稳定炎性细胞膜而缓解神经周围充血、水肿,B族维生素对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及再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改善神经的营养.局麻药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供,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排除和水肿的吸收,从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使疼痛缓解.效果明显,疗效确切,疗程短.认为该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鉴于混悬液激素制剂应用中对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往往病人注药后4~6h时有疼痛加剧的不适反应.
作者:李永宏;褚振中;王文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