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马君志
腰椎椎管探查术是骨科常用手术方法,术中稍有不慎,极易撕裂硬膜,形成脑脊液漏.对于硬膜破裂者,为预防和治疗脑脊液漏,我们采用硬膜修补加肌片缝合修补及术后综合治疗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袁国栋;王煊;韩怀忠;许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2月-1999年6月使用有远端瞄准器的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20例股骨干骨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云飞;吴广良;曹鹏克;候秀伟;牛腾峰;王亮;张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于1998年至2000年间共收治全头皮撕脱伤病人7例,采用网状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登峰;牛光明;薛德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57~2000年因肺部各种病变,行不同类型肺部切除手术350例,术后近期并发症35例,并发率为10%(35/350),无手术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向东;李秋野;寿化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肠坏死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且病情发展快,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如果护理配合不当或观察不细致,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其预后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和术后严密细致的护理治疗措施有着直接关系.本文就我科1992年~1998年期间对35例肠坏死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的内容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8月至今,共行8岁以内小儿全麻150余例,发生喉痉挛6例,发生率为6.5%,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钰;张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60例剖宫产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临床观察,旨在观察腰麻麻醉效果及对胎儿的影响做一初步评价.
作者:张云龙;孙黎;孙燕;晏达;闫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许多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确定出血部位、病变性质及治疗往往有一定困难,我院1988年~2000年共手术治58岁以上急性上消化大出血病人共6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田春军;张恒波;李晓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伤情表现突发严重,生理紊乱比较重,处理困难,死亡率高.我院1999年至2000年共收治140例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患者,现仅就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靖卫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16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人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癌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p16和nm23-H1蛋白表达.结果p16和nm23-H1蛋白在受检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8/46/)和28.3%(13/46),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11/69)和14.5%(10/69).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6.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10.3%)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nm23-H1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16和nm23-H1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Bormann分型、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p16和nm23-H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胃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检测胃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陈广斌;武步强;李永国;杨竹林;肖鹏;白骏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1年~2000年间进行腹部手术的70岁以上患者162例,就围术期的处理特点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段孝平;张红永;杨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腹部损伤是外科常见的严重急腹症,近年来随着工矿和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如能早期明确诊断,做到正确及时的处理和护理,致残率和死亡率可明显降低.本文收集本院3年来腹部损伤80例分析如下.
作者:芦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从1992年5月至2001年5月,应用胆囊管部引流术治疗复杂胆囊疾患(良性)25例,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作者:陆武京;张振立;史建安;魏建军;张斌;李巧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16~72岁.致伤原因:车祸42例,坠落伤14例.受伤后入院时间0.5~48 h.
作者:李文仲;丁春华;秦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次高位结扎并用加压硬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卵圆窝下方5 cm处结扎大隐静脉主干,然后在漆关节下静脉曲张明显处选择2~4个注射点,注射硬化剂后加压包扎.结果随访3~6个月59条大隐静脉曲张症状均得到缓解,18例伴有足靴区色素沉着患者明显减轻,5例伴慢性溃疡者中3例愈合,2例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微创次高位结扎并用加压硬化疗法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佳方案.
作者:李广玉;邓业巍;王绍鸣;路建华;刘现明;郝伟秀;王志平;蒋进发;刘广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0~1998年共收治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56例,其中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32例,现将有关手术治疗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邱应福;王兴福;张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0-2000年11月及我们在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期间共收治下消化道大出血12例.资料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清平;周英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围术期患者康复质量日益受到重视,术后解除伤口疼痛是其重要措施之一.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以下简称P.C.E.A),因简便易行、安全、镇痛效果肯定、病人满意率高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手术后镇痛治疗,但也有失败和效果不佳的病例.本文探讨自1998年以来P.C.E.A应用200例中失败12例原因分析.
作者:贾黎明;刘新生;李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从1998年4月至2001年4月采用麦氏点2.0~3.0cm微创口阑尾切除200例,效果满意.现就手术切口、手术方法、适应证作一探讨.
作者:杨新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TCS患儿52例,从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圆锥位置与B型超声、MRI一致,椎管内脂肪瘤皮样囊肿等与MRI一致.采用显微手术脊髓栓系松解治疗并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结论B超、MRI是检查诊断TCS的好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及神经能使大部分TCS患儿症状减轻或治愈.改进手术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福云;张慧灵;陈琦;王贵宪;杨启政;郭永成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