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三)——五运六气起源与沿革

邹勇

关键词:五运六气, 起源, 学术沿革
摘要:中华文明史从有纪年记录至今约有五千年的历史.五运六气学说系统见于《内经·素问》七篇大论中,集中国古代天文、传统文化、历法、医学之大成,是对天象、气象、物候、人体、疾病、防病治病王理论融会贯通的系统论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中医基础八项操作培训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治未病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院护士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高,中医院校护理实习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医院招聘中医院校护理人员,对其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中医院护理实习生中医操作技术水平,使其毕业之后,能够走向社会进行独立工作,有能力面对招聘和临床实际情况,是所有实习中医院护理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浅谈消防员常见职业疾病的诊治

    通过近5年在消防部队卫生队工作,发现胃病、失眠、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结合部队特点和诊治情况,统计我支队460名官兵身体情况,现分析如下:我支队男性430名,女性30名.因女性比例较少,仅占7%,所以妇科疾病未列入考虑范围.40~50岁15名,30~40岁50名,20~30岁360名,20岁以下35名.年龄分布多在青年20~30岁,所以疾病多为中青年常见病,老年病考虑较少.

    作者:杨奇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疾病谱的变化,呼吸系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的主要疾病之一.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面对这一难题,特别是如何运用中医的特色疗法去解决,是一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课题.本文通过在综合医院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经验,结合运用中医特色医疗法的临床实践体会,对当前中医特色疗法的现状及面临问题做了讨论和思索,以期对肺系疾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周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熏洗坐浴法在痔疮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坐浴疗法在痔疮患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9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于术后给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则采用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坐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药物可直达病所,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痔疮患者术后切口的恢复,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作者:宁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本文以“和法”为线索,从经方小柴胡汤之和法以及对中成药小柴胡冲剂之和剂,谈跟师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以及个人心得体会.小柴胡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之一.笔者首先从对小柴胡汤的来源、临床适应症、主治病症、药物组成、煎服法、临床应用体会谈个人心得,提出“和法之中,百法兼备”.其次对目前临床有效应用小柴胡类的中成药之和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后,在对和法理解的基础上对孙光荣教授的学术思想“天人和”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张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白扁豆解毒作用探析

    白扁豆,首载于《名医别录》,又名藊豆,南扁豆(《滇南本草》).白扁豆来源于豆科植物扁豆的Dolichos lablab L.的成熟种子;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化湿和中、补脾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以及夏月暑湿吐泻转筋,常生用或炒用[1].自古以来的多数本草都记载其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暑湿内蕴,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但却很少有本草谈及白扁豆具有解毒的作用.而贵州一带的苗族民间医生却用白扁豆来治疗毒蛇咬伤以及疔疮痈肿均能获得奇效,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作者:鲁利民;陆锦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74例

    目的 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卵巢周期变化规律和胞宫的藏泻功能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临床疗效如下:治愈16例(21.62%),有效45例(60.81%),无效13例(17.57%).总有效率为82.43%.治疗后患者在月经稀少、继发闭经、更年期症状、阴道干涩以及其他方面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卵巢早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陶一蕾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与意义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意义,证实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传统治疗方法的同时加入循证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护理2个星期后对比其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即压疮的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宗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名医张宝军验方医案3则

    本文以病案举例说明张老运用自拟经验方如化痰升清汤、吴萸温胃汤、经方半夏泻心汤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

    作者:陈伟;张宝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医内科学教学法运用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其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及难度.为使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笔者及其教学团队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法,如LBL、PBC、PBL、CPBL、TBL等,一定程度提高了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如下,以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李兆福;李钦;王燕;徐莹;王清;杨毅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金匮要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实践

    本文通过近4年“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金匮要略》中的应用,探讨该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至2013学年《金匮要略》教学不同年级和班种发放调查问卷表,通过回收调查问卷表(711份)评价及自评表(721份)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式教学反响热烈,该教学实践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启发了教师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意义的思考.

    作者:刘晓玲;李季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提高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的探索

    目的 提高学生药剂学实验与实训技能.方法 对采集或收集的相关药剂学教学资源进行分类,通过我校校园网中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上传,实现共享.结果 学生通过登录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共享的实验课教学视频、实训技能视频资源,可丰富药剂学教学内容,提高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效果.结论 通过药剂学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可作为药剂学理论与实践、实训教学分辅助手段.

    作者:袁子民;赵琳;刘玉强;李学涛;吕佳;程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足浴治疗癌症失眠患者的护理44例

    目的 观察中药浴足对癌症失眠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癌症失眠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浴足,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浴足能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叶红;董占才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目的 探讨名中医于凯成教授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疗效.方法 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方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卢义;肖宏宇;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儿捏脊疗法探析

    小儿捏脊疗法为现今临床的一种常用推拿手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其主要机理是通过调节经络,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重在振奋阳气,次在调节气血.小儿捏脊疗法通过刺激脊背皮部、督脉、膀胱经、华佗夹脊穴等,而起到调节全身脏腑的功效.临床可以广泛运用,从而服务小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刘应科;曹桂霞;石君慧;杜娟;梁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 将PBL教学法与中医外科学教学相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方法 以本科学生作为试点对象,分别进行新型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从理论和临床两个方面重视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色与PBL教学法的结合,并采用考核和反馈主客观多角度的调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理论考核和临床考核方面,试验班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5),教学反馈情况良好,各问题肯定性回答均达到85%以上.结论 PBL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及协作能力,促进知识结构化等方面优势明显,是一种可以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推广的新型模式.

    作者:杨素清;王松岩;王姗姗;安月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的社区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社区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社区范围内于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确诊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其展开系统而全面的社区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与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吸烟、嗜酒、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无规律等不良习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干预前.结论 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展开系统而全面的社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付凤秀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温阳通滞对可乐定造成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 观察自拟温阳通滞方药对可乐定所致大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心宝组及模型组.用温阳通滞胶囊等效量、二倍量灌胃给药,以心宝做对照.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0.5h、1h、1.5h、2h心电信号,统计分析大鼠心率、心率每搏间变异系数、房室传导阻滞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通滞胶囊高、低剂量组给药后心率显著提高,心率变异系数明显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有降低趋势(P<0.05).高剂量组作用更为突出,个别时段优于心宝组(P<0.05).结论 温阳通滞方药能够通过提高心率、降低心率变异系数、降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达到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满意干预效果.

    作者:齐建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郁证辨治探析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探讨了中医郁证的辨证论治.广义的郁证是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诸多因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痰火食湿等壅塞郁滞等气机不得发越的一系列病证.郁证的主要病因是七情失调,病机关键是气机郁滞.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是治疗郁证的主要方法.

    作者:翟兴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论《内经》肝为罢极之本及其现代应用

    “肝者,罢极之本”出自《素问·六节脏象论》,对于罢极二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说法不一,存在多种解释.结合临床验证,笔者倾向认为罢极二字当作疲劳、劳困解.此句当理解为肝脏是耐受疲劳的根本.且对此举病案以佐证.

    作者:王文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