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痈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周凤桃

关键词:肛痈, 手术前后,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早期治疗, 切开引流, 护理工作, 挂线治疗, 大便困难, 病情加重, 西医学, 症状, 疼痛, 湿热, 疗效, 结块, 发热, 大肠, 醇酒, 处理, 报告
摘要:肛痈多因过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湿浊不化,邪热蕴结下,注大肠,亦因肺、脾、肾亏虚,湿热乘虚下注而成.主要表现肛门周围突然肿胀,疼痛,有结块,伴发热,全身倦怠,大便困难等全身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此病急骤痛苦大,拖延治疗往往使病情加重或复杂,因此应早期治疗处理.本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切开引流或切开挂线治疗肛痈1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蛋白(a)、甘油三酯、胆碱酯酶的临床结果分析

    血浆脂蛋白合成和运转依赖于正常的肝脏功能.当肝细胞内脂肪分解降低或脂肪合成增多时,中性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本文通过对临床80例脂肪肝患者的测定结果与2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发现,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胆碱酯酶(CHE)具有其相关性(主要观察其水平变化).

    作者:孟广斌;谭晓珊;杨守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电监护下高血压病患者拔牙术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对高血压病患者拔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12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98例非高血压病患者在拔牙过程中进行生程心电监护,观察并比较两组拔牙过程中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拔牙过程中,血压在麻醉后及术中明显升高(P<0.05),其中高血压病组升高的幅度较大,但仅有3例超过180/100mmHg(1mmHg=0.133kPa);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均出现术中心律失常增多及加重,但危险性心律失常很少.结论:只要术前将血压、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危险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高血压病患者拔牙是安全的.

    作者:高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盐酸丁卡因胶浆的制备及应用

    医师给患者在做胃镜检查时,因插入导管和镜头给患者造成恶心、呕吐等痛苦感,致使导管不能顺利插入胃中,为使导管能顺利插入胃中且病人无痛感,笔者试制了一种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快且有止痛及润滑作用的胃镜检查胶浆,较以往的喉头喷雾麻醉效果更好,经我院一年来的使用,效果良好,使用方便,现将处方及制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凯;柴晓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异常孕产史与弓形虫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异常孕产史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1135例有异常孕产史妇女及7141例正常妊娠妇女进行TOX-DNA检测.结果:异常孕产史组TOX-DNA阳性率1.50%,对照组TOX-DNA阳性率0.4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21.11,P<0.01).结论:异常孕产史与弓形虫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赵蕴珍;张颖;李岩;张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血管病206例社区康复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死亡率、致死率居高不下,患者失去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大多数后遗症期的病人需要社区的家庭康复护理与指导.1999年8月~2003年8月,笔者对206例脑血管病人进行了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管键;陈成勇;袁春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7例临床观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纳差、消瘦等,且反复易感,平均每年约9次以上.近1年来,本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使病人丧失劳动及生活能力,严重时病人常常发生晕厥甚至猝死,药物治疗只对小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有效,严重的心动过缓需靠起搏器维持心跳动.随着工程学、医学的迅速发展,近30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已成为抢救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30~50万人须安装或更换起搏器.

    作者:何凤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表明,SLE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诱发因素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有关,其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LE的免疫学特征是多克隆B细胞激活和T细胞功能异常,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肾小球和关节,导致Ⅲ型超敏反应并造成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炎症损害.很多研究已证实,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其异常凋亡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静;舒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桂枝茯苓胶囊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缩短药物终止孕49d内妊娠后的阴道出血情况.方法:对98例孕49d内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根据药物流产后的不同处理分为清宫组、对照组、治疗组,对治疗组流产后加服桂枝茯苓胶囊,与对照组,清宫组比较,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及时间.结果:治疗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后,阴道出血时间与清宫组接近,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缩短约有4d左右.有显著性差别(P<0.001),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在药物终止早孕49d内,对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01~2002年度南宁市区服务业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严重威胁着感染者及后代的身心健康,对社会影响极大.为更好地做好梅毒的防治工作,现将2001~2002年度南宁市区服务业人群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卢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奥德金治疗急性少量基底节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德金治疗急性少量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20例进行临床观察,分为奥德金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6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半个月及2个月的疗效.结果:半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55%,2个月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25%,显效率6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德金治疗急性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2例钩端螺旋体病的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眼结合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和肝、肾功能损害.其预后与是否早期诊断、早期休息,正确的治疗及良好的护理有关.

    作者:曾荣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不同的年龄、职业、疾病过程、经济条件,有着不同的心态和心理承受能力,患者心态极其复杂,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多疑、自卑、易怒自私、消极悲观等心态,有些心态轻则影响患者的康复时间、生活质量,重则使病情恶化而影响寿命.笔者于2001年4月~12月,对124例住院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心态调查、分析,并针对不同心态进行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曙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眼外伤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为了分析了解儿童眼外伤的发生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年间86例1~7岁儿童眼外伤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的发生原因:刀、剪、针、铁丝刺伤18例,玩具枪和塑料子弹伤16例,烟花爆竹伤15例,石块、木棍、拳击伤15例,文具伤6例,酸、碱、石灰化学伤5例,啤酒瓶爆炸伤4例,球类伤4例,食用保温瓶炸伤3例.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儿童眼外伤的关键.

    作者:封丽芳;曹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FU-GM及血清细胞毒试验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方法:对18例再障患者(急性再障6例、慢性再障12例)进行骨髓CFU-GM培养及血清细胞毒试验.结果:16例骨髓CFU-GM培养集落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5例存在有造血干细胞缺陷、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及微环境异常,病人血清经56℃30min水浴灭活前后对正常骨髓CFU-GM的刺激作用明显不一,而且在同属于造血干细胞缺陷的病例中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CFU-GM及血清细胞毒试验在对再障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研究中起有协同作用.

    作者:徐凤艳;张文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罗匹卡因和布匹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0.25%罗匹卡因和0.25%布匹卡因分别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方法::全组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其各组神经阻滞效时间,术中需局麻药浸润例数,对病人术中舒适度和术后1,2和3h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病人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辅用局麻药浸润例数和舒适度评分均相似,P>0.05.布匹卡因组术后2和3h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罗匹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时不比布匹卡因作用占优势.

    作者:张兆平;高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纳络酮治疗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所引起的脑损伤,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目前受到广泛关注.本院对62例中重度HIE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常规加用纳络酮治疗,疗效明显,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邓春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23例窒息新生儿发声分析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用耳声发射发现听力障碍情况.方法:对2001年7月~2003年6月间在本院出生的窒息新生儿123例及同期分娩的正常新生儿5022例采用耳声发射分析仪进行听力测试,在分娩后3~5d,42d,90d分别进行测试,如3次均未通过者则进行ABR检查,2次异常确诊为听力障碍.结果:Ⅰ°窒息组出生3~5d异常率为16.83%,Ⅱ°窒息为40.91%,正常儿为7.01%,前2组与正常儿组比较均为P<0.01.出生42d无复测.结果前2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均P<0.01.出生90d复测Ⅰ°窒息组与正常儿组之间比较P>0.05,而Ⅱ°窒息组与正常2组比较P<0.01.ABR检查结果Ⅰ°窒息儿全部通过,Ⅱ°窒息儿未通过率为9.1%,正常儿为0.199%P<0.01.结论:重度窒息致新生儿脑部缺血缺氧可能是致新生儿听力异常的因素之一,使耳蜗毛细胞受损,蜗内电位发生改变,故重度窒息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组,要求做好产前检查,对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充分重视,加强胎儿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发生,同时应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减少聋哑发生.

    作者:吴剑斐;郑月红;张杏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术后护理

    重症脑出血的出血量多在40mL以上,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10月施行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该技术对脑组织创伤小,操作安全易行.术后加强护理,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单静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其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类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4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其中11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TEM、SHV、CTX-M-1、CTX-M-2、CTX-M-9、OXA、PER及VEB.结果:所有菌株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多粘菌素E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5%、3.8%、5.4%和41.1%,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在55.2%~73.2%之间,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1.4%~100.0%之间.11株TEM型基因扩增全部阳性,任选6株测序结果均为TEM-1型.有2株菌株扩增到SHV型基因,经测序均为SHV-12型ESBLs.结论: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至少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BLA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对其感染的治疗,应以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资料为依据,可选用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E及其它敏感的抗生素.

    作者:黄支密;单浩;邹玉秀;杨海燕;杨伟平;钦敏莉;沈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