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坤净栓治疗慢性宫颈炎98例疗效观察

刘现翠;张家燕;万宝红

关键词:坤净栓, 治疗慢性宫颈炎, 宫颈癌, 治疗宫颈炎, 现报告如下, 已婚妇女, 普查资料, 门诊就医, 宫颈糜烂, 高危因素, 发病率, 多发病, 常见病, 预防, 患者, 妇科
摘要: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根据我院历年妇女普查资料,发病率高达50%以上,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炎,对预防宫颈癌有重要的意义,自2002年以来笔者对我院妇科门诊就医的宫颈炎患者,使用坤净栓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后妇女的阴道超声研究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显像对绝经的妇女子宫、卵巢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阴道对绝经的186例妇女进行TVS检查.结果:186例绝经后妇女TVS检查中正常组119例,异常组67例,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91.5%.结论:经TVS检查是筛查绝经后子宫病变与卵巢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祥洪;刘自爱;尹有群;蔡碧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卵巢巧克力囊肿硬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卵巢巧克力囊肿(下文称巧囊)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无特效药物治疗,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创伤较大,复发率高.我院自1997年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治疗囊肿以来,共收治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

    作者:张建平;姜宏捷;林梅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静安麻醉临床观察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危险性极大的手术,支气管镜检中较易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异物堵塞总气管可致严重窒息死亡.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静安和安氟醚复合麻醉,施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桂枝茯苓胶囊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缩短药物终止孕49d内妊娠后的阴道出血情况.方法:对98例孕49d内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根据药物流产后的不同处理分为清宫组、对照组、治疗组,对治疗组流产后加服桂枝茯苓胶囊,与对照组,清宫组比较,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及时间.结果:治疗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后,阴道出血时间与清宫组接近,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缩短约有4d左右.有显著性差别(P<0.001),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在药物终止早孕49d内,对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目的:对应用中西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进行小结.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西医小剂量雌激素治疗对387例不同年龄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中医治疗效果好,而无副作用.西医小剂量雌激素治疗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结论:应用中西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苏秀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脉冲振荡测量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

    脉冲振荡法是强迫振荡技术(FOT)用于肺功能检测的一种方法[1],1996年,耶格公司率先在推出采用强迫振荡法测定气道阻力的肺功能仪(IOS).笔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胸腔积液的患者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发现此方法测定气道阻力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肺功能测量气道阻力.

    作者:王玉峰;蒋超英;袁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球后注射引起眼心反射的护理体会

    球后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眼球的后部,使其发挥对某些眼病的治疗作用.笔者在进行球后注射操作过程中,曾遇到一些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异常并伴有胸闷不适等异常感觉,临床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眼心反射(简称OCR).由于对眼球加压或牵拉刺激眼肌所诱发的OCR还常伴有恶心、昏厥、甚至引起明显的心功能改变,心动徐缓,心肌收缩减低,导致心跳骤停甚至死亡.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OCR,对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贾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为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二维超声(2DUS)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应用,为尽早确诊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总结2000年~2003年门诊和住院DVT患者2DUS和CDFI结果,探讨2DUS和CDFI对DVT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97例临床观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纳差、消瘦等,且反复易感,平均每年约9次以上.近1年来,本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9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使病人丧失劳动及生活能力,严重时病人常常发生晕厥甚至猝死,药物治疗只对小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有效,严重的心动过缓需靠起搏器维持心跳动.随着工程学、医学的迅速发展,近30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已成为抢救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30~50万人须安装或更换起搏器.

    作者:何凤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社区用药治疗过敏性鼻炎360例

    我社区近2年用地塞米松、赛庚啶加维生素B6治疗过敏性鼻炎3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蒂力努尔·力提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情况下,依据药物特征设计的工作环境.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配置,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配送中心严格按照人流、物流、信息流三个通道布局,主要内有药品库、缓冲区、准备区、更衣区、配置区及成品区组成.两个配置区及更衣区空气采用层流,各区域分别达到万级、十万级标准,房间时刻保持洁净状态.其他区域无过滤及排风装置,只是普通的工作区域,并且,密闭性极强,空气不流通,人员工作密集,在防非典时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客观分析我院配送中心潜在的危险因素,根据我院具体环境和流程作出以下预防措施,目的在提高配送中心人员对防非典的认识水平,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

    作者:周玉霞;任爱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及时通气助心脏骤停1小时成功复苏1例报告

    我院近期利用及时通气协助成功抢救1例心跳骤停患者,现将抢救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佘德宇;金建华;罗明初;陈福生;徐远明;邢小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医院感染

    抗生素的应用与院内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现结合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周村区2002年性病疫情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周村区性病的发病规律,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笔者对周村区2002年的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如下汇总分析.

    作者:张玉梅;赵刚;李宁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术后护理

    重症脑出血的出血量多在40mL以上,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10月施行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该技术对脑组织创伤小,操作安全易行.术后加强护理,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单静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罗匹卡因和布匹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0.25%罗匹卡因和0.25%布匹卡因分别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方法::全组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其各组神经阻滞效时间,术中需局麻药浸润例数,对病人术中舒适度和术后1,2和3h进行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病人颈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辅用局麻药浸润例数和舒适度评分均相似,P>0.05.布匹卡因组术后2和3hVAS评分较低(P<0.05).结论:罗匹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时不比布匹卡因作用占优势.

    作者:张兆平;高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例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1病历简介李某,女,27岁,东莞工作,大学文化程度.2000年4月因胎盘早剥剖宫产1死婴,2002年不慎再次怀孕,曾多次咨询孕足月.产前检查一直在外院,有妊高症病史,下腹胀痛2h入院,T38.6℃,P90次/min,血压136/90mmHg,行产检,胎心120~170次/min,宫口未开,急诊B超提示羊水偏少,羊水指数5.2,低置胎盘,顺产条件不好,孕妇坚决要求自然分娩,经科内会诊建议剖宫产,与家属谈话,19:40剖宫产1女活婴,新生儿1'评分10分,手术顺利安返病房,BP120/70mmHg,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少,23:30产妇突感心慌胸闷,宫腔积血500mL,医嘱米索400mg塞肛,加快输液速度,其血压一直波动在80/50~90/60mmHg范围内,但产妇面色苍白,阴道一直有活动性出血,暗红色,量多,经止血加强宫缩治疗后效果不佳,急诊B超,提示,宫内积血,子宫下段收缩不良,有7cm长,请全院内、外、妇大会诊,排除其他疾病,建议切除子宫,维护生命,产妇及家属不同意,随即考虑介入疗法,家属签字同意,立即送放射科,经骼内动脉分支造影,血管通畅,没有发现明显骼内A分支出血,后经止血,加强宫缩,输血,抗感染治疗,产妇住院10d痊愈出院.

    作者:吴林军;陈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与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150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2月~2003年7月应用H1受体拮抗剂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并用西替利嗪作治疗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解其伟;赵桂云;孙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接种乙脑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1例报告

    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儿,女,7岁,2003年5月25日上午9:55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乙脑疫苗0.5mL,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1121304,失效日期为2004年2月26日.接种后10min开始出现全身瘙痒、面部、前胸出现荨麻疹,头晕,心慌,腹痛,呼吸急促,呕吐,体温正常,BP60/40mmHg(7.98/5.32kPa),神志清醒,精神状态不好,立即在门诊吸氧,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5mg,肌注地塞米松5mg,20min后转入区医院急诊科继续吸氧,给予多巴胺20mg,能量合剂20mL,葡萄糖250mL静滴,BP70/50mmHg(9.31/6.65kPa).下午1:00左右好转出院,出院时体检:荨麻疹已消失,精神状态好,体温正常.5月26日家长到本站咨询,叙述该儿童又感觉全身发痒,给予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扑尔敏、葡萄糖酸钙,1d后痊愈,随访未再复发.后诊断:乙脑疫苗过敏反应.

    作者:孙兰霞;安丽;于秀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