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萍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既往健康,因单位查体来院.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分裂并增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听到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呈喷射型.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4次/min,心电轴右偏.(R/Q)avR=1,V1呈rsR'型,V5呈RS型,有δ波,且宽钝.QRS波群间期>0.12s.Ⅱ、Ⅲ、avF、V1~V4导联ST段下移逾0.05mV.T波呈负正双向.V5、V6ST段略上抬,T波直立.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右室肥大?4心肌缺血.行B型超声检查:房间隔中部可见不连续断端,距离1.7cm,CDFI示:血液左向右分流,流速达150cm/min,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右心房及右心室均有肥厚扩大.右室流出道增宽.B型超声诊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临床诊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建议行术修补.
作者:段琳;李永玲;窦会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既是医学的分科,也属于体育科学的范畴.运动医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在实验课的教学中,从组织安排、教学方法、考试办法,初步做了如下改革.
作者:王明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员不断增多,因而我院的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医院的编制不足,编内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自1996年起我院开始公开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我院303名工作人员中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有172人,占56%.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已成为我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缓解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紧张状况,满足当地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志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情况报告2002年6月2日晚8时许,曲周县个体户李某家中发生一起食物中毒.该户用从街上购买的黄瓜用蒜调制作为副食,主食为自家蒸的馒头.李某家中有4口人:李某夫妇,一子,一女.其子因未吃黄瓜而未发病,其余三人食后均发病.
作者:鲁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偏瘫患者的康复由相关科室人员共同合作,采用综合的治疗手段,协助患者在疾病允许的范围内大限度的恢复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功能.而在患者的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接触频繁、密切的是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为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担任着重要角色,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留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脐带异常是引起胎儿窘迫以至产儿死亡的原因之一,为探讨脐带绕颈对产程的影响及临床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40例脐带绕颈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行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一种病理改变,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宫颈糜烂.根据宫颈糜烂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作者:储祥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革,系统化整体护理代替了责任制护理.我院自1998年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本院对产妇产时的护理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即产妇生产时由丈夫、分管护士全程陪伴.对产妇的体贴和安慰可使产妇消除焦虑与恐惧情绪,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会阴侧切率与剖腹产率,减少了产妇的产痛,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丽;黄卫华;刘韧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报告患者王××,男,70岁,因头痛、呕吐,于2002年5月31日在延庆县医院就诊,经头颅CT平扫及增强示:颅内多发转移瘤,周边水肿.胸CT示:①左肺中心型肺癌,②肺气肿.为进一步治疗,于2002年6月11日以阵发性头痛5个月,伴喷射状呕吐3d收入我科住院治疗.入院后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动度减弱,语音震颤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右下肢肌力V-,肌张力适中,指鼻试验(-),右巴氏征(±),余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功:ALT 21IU/L,GGT 43IU/L,AST 24IU/L,乙肝六项:ANTI-HBC阳性,余阴性.于2002年6月12日开始头部放疗,同时配合甘露醇静滴及口服强的松脱水降颅压治疗,因患者放疗期间无食欲,纳食极差,于7月12日开始服用甲羟孕酮(每片250mg),增加食欲,具体剂量为750mg,tid,连用7d,250mg,qd,连用3d.7月18日复查肝功示:ALT 1215IU/L,GGT 280IU/L,AST 517IU/L,余(-).同时患者出现右小腿肌肉酸痛,影响行走.复查肝功、HAVAg、HCVAb、乙肝六项、腹部B超、戊肝抗体、凝血原活动度、CMV-IgA、EBV、LOX-IgM.肝功回报示:ALT 1255IU/L,AST 406IU/L,余回报均阴性.当时未服用其它药物.予肝太乐及茵桅黄静滴保肝治疗,肝功能逐步改善.5d后出现右腘静脉变硬,沿静脉走行方向变红,局部温度升高,轻度肿胀,诊断为静脉炎,予抗炎治疗后好转.保肝治疗21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陈冬娜;崔慧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前列地尔(PGE1)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物质,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二高r-亚油脂酸(DGLA)的氧化产物.PGE1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素A2(TXA2)合成的作用,能改善PGI2/TXA2的比值.PGE1又能激活血小板膜内腺苷酸环化酶(AC),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从而直接对抗因TXA2释放所诱导的血管收缩与血栓形成.PGE1经多年的临床验证,可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并显现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就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曹丽英;姜宗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来肿瘤患者越来越多;晚期癌症患者承受着精神,肉体及经济的困扰和压力.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
作者:朱慧燕;张虹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等炎症性病变的总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中医带下、月经不调、绞痛、(疒徽)瘕等范畴,慢性盆腔炎多为冲任瘀血症,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药微量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指软组织损伤或合并上下颌骨、颧骨、颧弓等骨折的损伤.该损伤的治疗关系到病人愈后面容的美观与否,所以,对于其术前、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1987~1999年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人607例,通过细致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香兰;刘友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供应室相当于整个医院的心脏,它的工作涉及到医疗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当今社会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加强供应室护士的素质培养,有利于全院医疗,科研及急救任务的顺利进行.
作者:袁秋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方法:用纸片确证实验对所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ESBL的测定.结果:共检出产ESBL细菌5个属、9个种.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的ESBL的检出率为33.8%、15.7%和13%.结论:产SBL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部敏感,对其他抗生素敏感率均较低,基本表现为耐药.
作者:任福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氟烷用于学龄前儿童麻醉效果及谵妄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进行较小的泌尿科手术的儿童116例、ASA均为Ⅰ级、年龄3~5岁63例、6~10岁53例.随机分为氟烷组和七氟醚组,共分4组:学龄前儿童氟烷组(n=32)、学龄前儿童七氟醚组(n=31)、学龄儿童氟烷组(n=27)、学龄儿童七氟醚组(n=26).麻醉诱导用氟烷或七氟醚混合氧气吸入,并在整个手术期间维持麻醉吸入IMAC浓度.术中、术后止痛用0.25~1.0mL/kg实施骶麻,1%利多卡因3~5mL实施局麻.比较4组之间恢复的特点和谵妄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学龄前儿童氟烷组的两位患者,学龄前儿童七氟醚一位患儿,学龄儿童氟烷组一位患儿,由于止痛不充分和诱导前哭闹,从此比较中排除,在两个年龄组,七氟醚麻醉苏醒比氟烷苏醒快(约30min),学龄前儿童七氟醚苏醒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40%),比其他几组均高(学龄前儿童氟烷组是10%,学龄儿童氟烷组是15.4%,学龄儿童七氟醚组是11.5%).结论:七氟醚苏醒快,恢复快,但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后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高.
作者:苑江;李学仁;张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论述了新世纪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信息化社会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新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新世纪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其得天独厚的大量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努力完成新世纪赋予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
作者:章显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枢性高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因病变损害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造成散热过程障碍致使体温过高,严重影响病情及预后.近几年来,我们对中枢性高热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颜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了了解儿童Hp感染情况及很好控制Hp感染,我院1998年7月~2002年6月开展了C13Hp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素霞;赵瑞芹;宋红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脑梗死属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中风,系脑部或支配脑的颈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本病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它的共同特点是起病急骤,往往在短时间内脑部损害症状达到高峰,脑梗死患者经过治疗,一般都有后遗症,如头晕,耳鸣,言语不利,吞咽困难,半身不遂,视幻觉或偏盲.本人对57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观察,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