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英
我院是一所二等甲级医院,每年完成手术三千多例.患者多来自农村,病种多,人流量大,而手术室建筑又比较陈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借鉴上级医院手术室管理的先进经验,采取一系列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近几年我院的无菌手术感染率一直维持在0.3%左右,未出现任何明显的交叉感染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玉云;张凤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培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副作用大多轻微,出现严重精神症状者极少见.1998年6月~2002年6月本院内二科及外一科住院病人中应用此类药物者共926例,用药期出现严重精神症状者7人.经精心医护,均痊愈出院,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戴艳丽;孙换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胆囊息肉样病变(PCG)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总称.随着B超、CT等技术发展,发现率明显增高.我院1993~1999年采用胆囊切除治疗PCG96例.现就本组资料对PCG的病理分型与胆囊癌的关系及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作者:狄运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疗程长,常常容易引发低钾血症,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此类病例做一分析.
作者:王翠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为制定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312份病例作回顾性调查.结果: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抗生素使用率100%,其中预防性用药占62.5%,治疗性用药占30.77%,混合性用药占6.73%.312例中使用单一抗生素占15.38%,使用2~3种抗生素占47.76%,使用4~5种抗生素占36.86%.抗生素使用前5位是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甲硝唑、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结论:制定抗生素使用规范,重视病原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选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群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枢性高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因病变损害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造成散热过程障碍致使体温过高,严重影响病情及预后.近几年来,我们对中枢性高热病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颜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将41例DC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EF值、心功能改变.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5%、57.9%(P<0.晒).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改善DCM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刘晓松;丁静;陈珏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阻断剂氯沙坦(Losartan)对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功能(Bun、Scr)、血钾、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52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和每日口服氯沙坦50mg4周及8周后的血尿酸、尿ACR、Bun、Scr、血钾、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服用氯沙坦4周和8周时,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Bun、Scr、血压和尿ACR有所下降,血钾浓度没有明显改变.4周和8周时比较,血尿酸、Bun、Scr、血压和尿ACR有所下降.结论: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口服氯沙坦后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控制血压,改善肾脏功能,减少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而且对血钾无明显影响.
作者:江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既往健康,因单位查体来院.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分裂并增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听到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呈喷射型.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4次/min,心电轴右偏.(R/Q)avR=1,V1呈rsR'型,V5呈RS型,有δ波,且宽钝.QRS波群间期>0.12s.Ⅱ、Ⅲ、avF、V1~V4导联ST段下移逾0.05mV.T波呈负正双向.V5、V6ST段略上抬,T波直立.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右室肥大?4心肌缺血.行B型超声检查:房间隔中部可见不连续断端,距离1.7cm,CDFI示:血液左向右分流,流速达150cm/min,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矛盾运动,右心房及右心室均有肥厚扩大.右室流出道增宽.B型超声诊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临床诊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建议行术修补.
作者:段琳;李永玲;窦会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在临床上较罕见的视网膜血管错构瘤,现将我院1例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症,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近年来学者认为,血管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1].本人在农村基层工作中,用尼莫地平改善微循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艳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既是医学的分科,也属于体育科学的范畴.运动医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在实验课的教学中,从组织安排、教学方法、考试办法,初步做了如下改革.
作者:王明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许多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针对49例病人分析及对症治疗,使他们能愉快接受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时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股骨头无菌坏死是髋关节的多发病,与服用激素、外伤和长期大量饮酒等因素有关,主要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其主要症状是跛行、髋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我科从2000年5月~2002年8月共收治11例,均采用介入疗法并辅以中医辨证治疗,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晓玲;宋克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外科动物手术操作在各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位置,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该门学科的特点之一.在完成无菌术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教学后,我们安排学员进行外科动物手术操作,包括示教和练习两个部分.以家犬为手术标本,氯胺酮做基础麻醉,硫化钠脱毛后固定于动物手术台.现将具体教学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乐明;王满;王学民;吴军;邓淑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前列地尔(PGE1)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内源性物质,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二高r-亚油脂酸(DGLA)的氧化产物.PGE1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素A2(TXA2)合成的作用,能改善PGI2/TXA2的比值.PGE1又能激活血小板膜内腺苷酸环化酶(AC),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从而直接对抗因TXA2释放所诱导的血管收缩与血栓形成.PGE1经多年的临床验证,可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并显现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就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曹丽英;姜宗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医改的终目的是什么?通俗地讲,应该一是怎样让老百姓看的起病;二是怎样让老百姓放心地看病.而做到这两点就有赖于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面对形形色色、纷至沓来的一个个病人,医务人员如何正确对待患者以及如何使医患之间达到有效沟通,并在这种沟通中贯彻和体现相应的医德准则,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作者:刘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现代医学内涵的延伸,社会文明的进步,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学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护理概念与护理模式,已从单纯的护理病人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护理内容从传统的机械地执行医嘱完成护理常规操作和病人的躯体护理,扩大到全面整体地护理.护理工作范围逐渐由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因此,护士的作用已不再是单纯地照顾病人,而是与其它人员一起为人民健康的大目标而共同努力.
作者:李菊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膝骨关节炎(KOA)的治疗总的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保守疗法有理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等.手术疗法有关节镜术和关节置换术等.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关节腔注射施沛特(玻璃酸钠)与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确切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KOA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用施沛特(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和运动疗法,对照组用超短波治疗,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功能活动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两组疗效综合评估,治疗后治疗组显著进步6例,进步13例,总有效率87%;对照组分别为3例,8例,5例,4例,总有效率83%.两组膝关节的活动痛和关节痛都有显著改善(P<0.001),但在关节功能改善方面,试验组远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关节腔注射施沛特和运动疗法不仅能缓解KOA患者的疼痛,而且能显著改善其功能活动,因而是一种防治KOA的有效疗法,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沙彤;肖礼祖;蒋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从单纯照顾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即生物--医学模式,扩展为全面照顾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即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独立功能,对病人进行佳护理,使病人得到佳治疗效果,因而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学是作为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课程,是护理专业知识结构与护理技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康复.在药物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护生素质,使之与临床整体改革相适应,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指正.
作者:张世友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