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霞;闫月珍
目的:探讨输尿管梗阻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2例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输尿管梗阻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置管引流,置管碎石,肾盂穿刺引流,加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结果:12例输尿管梗阻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为后续治疗提供保障.结论:及时置管引流或尿流改道解除梗阻加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治疗输尿管梗阻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有效方案.
作者:任子云;李业山;陈国俊;孟小鹏;吉光宇;杨莲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院近5年内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症状首先表现为产妇言语不清或面部麻木者为24例(占60%),表现为口角及面颊抽搐者12例(占30%),表现四肢抽搐者4例(占10%).并且无麻醉效果或效果欠佳.
作者:褚衍强;潘桂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视眼为青少年常见多发病,现在且有上升趋势.本人自1996年至今用耳穴贴压王不留籽治疗近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芳;张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既是医学的分科,也属于体育科学的范畴.运动医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在实验课的教学中,从组织安排、教学方法、考试办法,初步做了如下改革.
作者:王明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氟烷用于学龄前儿童麻醉效果及谵妄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进行较小的泌尿科手术的儿童116例、ASA均为Ⅰ级、年龄3~5岁63例、6~10岁53例.随机分为氟烷组和七氟醚组,共分4组:学龄前儿童氟烷组(n=32)、学龄前儿童七氟醚组(n=31)、学龄儿童氟烷组(n=27)、学龄儿童七氟醚组(n=26).麻醉诱导用氟烷或七氟醚混合氧气吸入,并在整个手术期间维持麻醉吸入IMAC浓度.术中、术后止痛用0.25~1.0mL/kg实施骶麻,1%利多卡因3~5mL实施局麻.比较4组之间恢复的特点和谵妄躁动的发生率.结果:学龄前儿童氟烷组的两位患者,学龄前儿童七氟醚一位患儿,学龄儿童氟烷组一位患儿,由于止痛不充分和诱导前哭闹,从此比较中排除,在两个年龄组,七氟醚麻醉苏醒比氟烷苏醒快(约30min),学龄前儿童七氟醚苏醒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40%),比其他几组均高(学龄前儿童氟烷组是10%,学龄儿童氟烷组是15.4%,学龄儿童七氟醚组是11.5%).结论:七氟醚苏醒快,恢复快,但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后恢复期谵妄躁动发生率高.
作者:苑江;李学仁;张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脑室内肿瘤是发生于脑室系统脉络丛组织的肿瘤,其中以侧脑室肿瘤常见,约占颅内肿瘤2%,多发生在侧脑室三角区.由于肿瘤位于脑室内,故给肿瘤全切除带来极大困难,此类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多且变化快,有一定的护理难度,结合我科对脑室内肿瘤的治疗和护理,笔者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正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参加手术的所有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监督和术后处理工作.
作者:王学民;张乐明;张秀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一女患者40岁,已婚,因右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0年,恶心伴疼痛3d,于2000年12月20日入我院外科.体格检查:神清,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下腹部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正常存在,右腹股沟区可及4cm×4cm韧、压痛不可还纳之包块,左侧腹股沟区正常.血常规白细胞9.8×109/L、中性粒细胞0.85.人院诊断:右腹股沟斜疝并嵌顿.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疝囊切开探查术.
作者:武春举;陈彩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床单位是指医疗机构内提供给病人使用的家具与设备,它是病人住院时用以休息、睡眠、饮食、排泄、活动与治疗等的基本的生活单位.病床单位的设备有很多,其中床是病人睡眠和休息的用具,尤其是卧床病人的饮食、便溺、活动、娱乐都在床上,床铺的整洁、干燥对病人的舒适、预防并发症、康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菊;郑怡;刘云;刘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指软组织损伤或合并上下颌骨、颧骨、颧弓等骨折的损伤.该损伤的治疗关系到病人愈后面容的美观与否,所以,对于其术前、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1987~1999年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人607例,通过细致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香兰;刘友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生儿窒息常造成新生儿死亡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显著升高.因妊娠异常或胎儿异常加上剖宫产胎儿未经产道挤压,常有肺内积水,以及母亲应用了麻醉药等,使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经产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高,在手术室内及时、正确地复苏和护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小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停经19+3周阴道分泌物增多伴下腹阵痛1d,于2001年5月14日住院.末次月经2000年12月28日.既往史:有2次足月产史,6次孕5月引产史,2次人流史,1997年孕5月引产胎盘粘连,阴道大出血1次.
作者:孙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医院的组织系统中,护士长是基础的管理者,其领导行为和方式对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护理管理应体现护理的价值观及理念,组织并领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活动.要达到这个要求,护理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在注意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权力的同时,采取和运用科学有效的领导行为和方式十分重要.
作者:张利霞;闫月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加强临床课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医专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十分重要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改革十分重要的方面.临床课实践性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临床课实践性教学设计是实施这项工程的关键,从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实际出发,进行临床课实践性教学设计,不失为加强临床课实践性教学的较好方法.现浅述如下.
作者:辛琼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硫酸庆大霉素在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其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痢疾杆菌、腹腔和皮肤软组织的感染以及尿路的感染.硫酸庆大霉素的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及肌注或静脉滴注.但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痢疾杆菌的耐药菌株逐年增加.一部分患者采取口服片剂时由于受崩解、溶出、生物利用度的影响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现已基本淘汰).肌注或静脉滴注可增加患者的痛苦及费用且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听神经的损害、肾脏的损害).所以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恰当的给药途径是有效治疗菌痢的关键.
作者:李祖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发性气胸(S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近年来,应用胸腔镜治疗SP[2]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但技术要求和费用较高,尚难在基层医院开展.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术创伤大,痛苦重,操作复杂,病人难以接受.1998年1月~2002年1月我们应用胸腔硬膜外导管加负压或间断负压吸引术治疗SP62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士礼;任庆珠;侯培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是一所二等甲级医院,每年完成手术三千多例.患者多来自农村,病种多,人流量大,而手术室建筑又比较陈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借鉴上级医院手术室管理的先进经验,采取一系列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近几年我院的无菌手术感染率一直维持在0.3%左右,未出现任何明显的交叉感染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玉云;张凤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儿,女,5岁,体重15k,因左肘关节肿胀,活动受限10d入院.入院诊断为左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患儿为二胎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出生后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需物理降温方可恢复,智弱,语言能力差,常发生自我伤害,体表受伤及跌伤后无痛感.
作者:刘凌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肠溶阿斯匹林和极化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5%GS250mL和刺五加注射液40mL+5%GS250mL分步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心电图、血流变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及血流变改变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分别为P<0.01,P<0.05,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与对照组(5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未见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瑞林;巩维进;赵学喜;王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从单纯照顾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即生物--医学模式,扩展为全面照顾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即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独立功能,对病人进行佳护理,使病人得到佳治疗效果,因而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学是作为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关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课程,是护理专业知识结构与护理技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疾病的康复.在药物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护生素质,使之与临床整体改革相适应,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不妥之处请同行们指正.
作者:张世友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