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0例

王丽鸣

关键词:慢性扁桃体炎, 中医外治法, 改良烙法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优势,科学地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取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30例,给予改良烙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扁桃体形态的改变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治疗后半年内扁桃体疼痛危象发作次数等,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扁桃体形态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100%消除其慢性炎症,其中治愈20例,好转10例,治疗后半年内扁桃体疼痛危象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改良烙法对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绝对安全可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3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两周内,均未应用过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应用氟西汀,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配合一定心理治疗法。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驥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驥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波;涂亚婷;王省堂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胆囊炎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有胆囊炎患者40例。这两组患者都进行卧床休息,流质饮食,如果胆囊炎病情比较严重,那么对他们进行禁食和胃肠的减压,对紊乱的水、电解质进行纠正。观察组采用西药,而实验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药结合。在治疗两个疗程之后,对这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7.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82.5%,P驥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来进行胆囊炎的治疗,可以对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临床的症状进行极大的改善,具有治疗疗程较短,疗效高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胆囊炎的治愈率,大限度地对患者病情的恶化趋势加以预防,治疗效果比较确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进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护理专业药理学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初探

    药理学是医学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药理学教学中引入了Seminar教学法,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杜先华;熊天琴;周玖瑶;林宝琴;周园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慢性乙肝治未病循证医学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CHB)治未病循证医学数据库,用以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该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数据库对符合CHB诊治指南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该数据库实现了CHB患者包括体质资料在内的临床病历资料的录入、存储、修改、检索、统计、图形化显示及维护等功能。结论初步建立CHB中医“治未病”循证医学研究数据库,实现了个体资料、临床资料与医学研究数据的信息融合,为开展CHB的中医“治未病”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了信息保障。

    作者:李建宇;杜宁;刘士敬;李丰衣;王云磊;赵敬昌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中牵抖折挤法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中牵抖折挤法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选取58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牵抖折挤法治疗后,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腕关节正侧位CR片桡骨短缩值(10.24±1.12) mm;平均尺角(14.11±0.37)°;平均掌倾角(-14.51±1.11)°。其中,11例患者关节面塌陷或是分离超过2mm;6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张力性水泡现象,通过外科处理后实施夹板治疗。全部患者在4~6周后拆除夹板,54例患者Lidstrom分级达到1、2级,影像学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10%。结论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疾病临床上牵抖折挤法效果显著。

    作者:周重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甲巯咪唑(MM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63例甲亢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症状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心悸、易怒、失眠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分型治疗,配合抗甲状腺的药物治疗,其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作者:许梦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目的:探讨中药愈疡方保留灌肠配合柳氮磺吡啶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入选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并予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对照组同等剂量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但采用中药愈疡方保留灌肠。连用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驥0.05);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为17.9%,对照组为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结论采用中药愈疡方保留灌肠配合柳氮磺吡啶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是一种简便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海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郭晖主任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心得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颇为重视。郭晖主任对脾胃病的辨治颇具心得。临床实践中,滋补脾气,增益脾阴,合理调节气机的升降,脾胃不和,必先开胃,对药运用,加强疗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施治。

    作者:张丽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论治在慢性腹泻型结肠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9例慢性腹泻型结肠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接受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接受中医分型论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详细记录及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5,P 驥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8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076,P 驥0.05)。结论在慢性腹泻型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分型论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位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实践指南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临床实践指南的知识的引入。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适度和准确地将临床实践指南融会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效果,促进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发扬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点。

    作者:田莎;黄立中;田雪飞;宋炜熙;罗银和;曾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加强中医护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能

    2011年以来,西医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中医护理内容,《中医护理》成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探讨了中医护理实践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在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中医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朱文慧;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免费刊发各级继教项目(学术会议)宣传信息及优惠刊发论文启事

    各级继教项目(学术会议)负责人:我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是我国唯一的专门服务于中医药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中医药科技期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由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共同联办。本刊以“服务中医药远程教育,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宗旨,全面服务中医药学术进步。为了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各项目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及学术活动。本刊决定,免费刊发全国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术活动)的宣传信息,优惠刊发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含学术会议)的优秀论文。

    作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用互联网构建中医一脉相承的新模式--浅议互联网普及背景下中医传承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普及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背景下,中医传承的千古面难题面临新的机遇。本文立足互联网普及、中医传承特点,阐述中医传承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可能性,并提出应从国家层面上推动与开发综合性中医传承网络平台,以促进中医传承方式的变革,破解中医传承的诸多难题,并终在全球推动中医的大发展。

    作者:贾丽娜;康学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益宫颗粒治疗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93例

    目的:研究分析益宫颗粒对于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86例进行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93例,采用益宫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93例,采用慈航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恢复效果以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如阴道出血量和腹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驥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92%,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驥0.05。结论益宫颗粒在治疗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病症时具有保护肝脾的效用,充分发挥其益气补血的功效,缓解患者的腹痛症状,减少阴道出血量,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罗琼秀;罗秋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读书报告会在神经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式教授,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n-based Learning,PBL)的具体化,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在神经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中应用读书报告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而且还提高了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读书报告会对神经外科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作者:袁淮涛;黄良文;胡鹏;刘建民;刘建仁;戴先才;陈为;朱文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60例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推广治疗婴儿湿疹的中药给药新途径。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2ml/kɡ,qd)联合尤卓尔(外用,日二次);对照组单独采用尤卓尔(外用,日二次)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P <0.05)、复发率低(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尤卓尔治疗婴儿湿疹安全、高效、不易复发,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杨晶;郑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灌肠结合物理疗法在复发性盆腔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结合物理疗法在复发性盆腔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中药灌肠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炎症反应情况,并统计两组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驥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P驥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物理治疗,能有效的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刘媛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PBL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法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促使学生进行开放式自主学习。结果 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结论 PBL教学法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和实用型药学人才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经硕;陈喜华;徐乃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浅谈疫病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思路方法

    对丰富的古今疫病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整理中医防治疫病的规律,对防治现代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目前的研究还存在概念不清、病因研究弱化、研究范围不全面等问题。对于疫病文献的研究提出了四点思路和具体方法。

    作者:张萌;张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电针联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48例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108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实验组48例(56耳)与对照组50例(52耳),实验组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均给予电针治疗和局部穴位注射,对照组进行西医常规联合治疗,2个疗程(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听力、耳鸣及眩晕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听力、耳鸣及眩晕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94.64%、94.44%,对照组分别为71.15%、73.08%、65.78%,两组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驥0.05)。结论采取电针联合局部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可明显提高听力,缓解耳鸣、眩晕等症状,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军强;厚纪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