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加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贺双文;马红芹

关键词:婴儿, 新生儿, 纳洛酮, 丹参,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05~0.1mg/(kg·d)加入10%葡萄糖液50mL静点,每日1次,连用5d为1疗程.复方丹参注射液2mL/(kg·d)加入10%葡萄糖液10~20倍稀释后静点,7~1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中23例中度病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5.7%,9例重度病例中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77.8%,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22例中度病例中显效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77.3%,8例重度病例中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随访26例中,发生后遗症4例,占15.4%,对照组随访24例中,发生后遗症10例,占41.7%,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发生,可作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规用药外的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值得临床参考.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子痫抽搐的紧急处理及护理

    妊高征是引起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抽搐是妊高征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表现,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痉挛.

    作者:刘小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1],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5年内生存率不断提高[2].

    作者:唐玉莲;刘小凤;吴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接受这种手术者一般年龄较大,而且病程长,恢复慢,出院后仍活动受限,功能锻炼不当令使治疗功亏一篑,病人的住院时间仅占整个疗程的1/3~1/2,因此,出院后的家庭治疗和护理极其重要.

    作者:赖冬华;黄爱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术中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和护理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特别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尤为重要,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术,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作者:余灵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B超监测药物流产前后的临床价值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简称药物流产),但临床经验提醒人们,药物流产前后B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院近1年要求药物流产者B超检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叶秋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原因多数为车祸、工伤意外事故所致的.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所收治的27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病人进行了内固定手术,现将其手术配合要点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雷健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输尿管透X线结石的IVU征象与CT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43例输尿管透X线结石KUB、IVU与CT扫描的对比研究,探讨输尿管透X线结石1VU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断泌尿系结石116例,除经KUB与IVU明确诊断结石者73例不作本文研究对象外,另43例KUB平片无异常,但IVU像上有若干X线征象,提示输尿管透X线结石存在的可能,然后对拟诊断输尿管透X线结石的兴趣区作5cm长度CT扫描.结果:43例经过CT扫描证实结石者36例,诊断率为83.7%,其中24例输尿管结石伴轮缘征占66.7%,结石平均直径3.5mm,CT值120~380HU.输尿管透X线结石在IVU的征象有:一侧输尿管显影伴扩张;输尿管截断征;输尿管某段突然萎缩变窄;输尿管间嵴增宽;输尿管某短段造影剂中断;一侧输尿管显影密度减低;输尿管梗阻性肾实质像;输尿管充盈缺损;输尿管结石染色.结论:熟悉和掌握IVU输尿管透X线结石征象,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准确无创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许国胜;朱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重组αIbIFN治疗30例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病毒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多见,这两种病毒使患儿免疫功能下降,而抗病毒感染主要依赖于细胞免疫功能.笔者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重组αIb干扰素(以下简称αIb IFN)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琴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甲状腺结核误诊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左颈前包块2月入院.2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颈前有一包块,呈缓慢增大,不伴心悸、多汗、食亢、情绪烦躁等甲亢症状,不伴包块局部疼痛、皮肤发红、皮温高等化脓性感染症状.

    作者:余义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术中患者输液方法的选择

    手术治疗是外科救治伤病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甘惠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

    作者:谢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论中等卫校化学教学中增强环保意识教育

    化学不仅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医学有着紧密联系.化学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必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危害人类.因此,中等卫校化学教学应增强环保意识教育.

    作者:李绿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和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分离的各类致病念珠菌,并作耐药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1年7月我院3520例标本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各类念珠菌作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520例标本共分离出435株念珠菌,分离率为12.4%,以痰和尿液多见,分别占46.2%和38.5%;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0.8%,热带念珠菌占17.9%,其它占21.3%;耐药性较高的抗真菌药是咪唑类,而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具有较高的敏感率,5-氟胞嘧啶次之.结论:念珠菌感染常见菌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从病人痰和尿中分离较多,临床应严格按药敏提示用药.

    作者:梁卫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护理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用于临床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是将特制的导管经股静脉(或其它周围大静脉)穿入,穿过房间隔到达二尖瓣,加压推注造影剂充盈球囊扩张狭窄的二尖瓣,达到与开胸二尖瓣分离术同样的效果.

    作者:张春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中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中等医学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适时地调整中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模式的全科医学人才;为此要改革专业设置,把医士、护理专业融为一体,使学生既掌握一般的医学技术,又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以适应社会及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教互学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要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要变培养知识型人才为培养实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阶段,增加2~4周到社区及农村实习的时间,使学生掌握社区及农村卫生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方法,为今后的工作作好准备.中等医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侯鹏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6例临床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并非罕见.但由于过去对本病缺乏认识,时常被误诊为颅内感染或败血症等疾病,从而延误治疗.本文收集我科近两年间收治的病历16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加以讨论,以期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作者:孟庆祝;沈英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药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临床资料观察患者20例,分2组:A组10例,西药输液治疗同时,予以中药灌肠;B组10例,用西药输液治疗作对照.两组在病程、性别、年龄上相近.

    作者:亓蕾;赵守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肌梗死急性期护理

    老年人随增龄心血管系统的疾患也随之增多.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高.1998年3月~2001年1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人,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18例病人转危为安.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芳菊;张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我院皮肤科1998年10月~2000年3月使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芙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维奥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疗效观察(附消心痛30例)

    目的:观察维奥欣抗心绞痛疗效,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及降脂作用.方法:治疗组(维奥欣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58±5岁,给维奥欣160mg/次,1日3次,疗程6周;消心痛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7±6岁,给消心痛10mg/次,1日3次,疗程6周.结果:①治疗组抗心绞痛显效率51.8%,对照组53.3%(P>0.05).②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35.7%,对照组36.7(P>0.05).③治疗组降低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总有效率为82.9%和80.6%;消心痛组分别为14.6%和15.4%.④维奥欣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结论:维奥欣在抗心绞痛,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方面与消心痛相似,但维奥欣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特别适用于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治疗.

    作者:葛近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