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注射负荷量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惊厥264例

何群

关键词:静脉注射, 负荷量, 苯巴比妥钠, 病因治疗, 新生儿, 静脉给药, 维持量, 针剂, 疗效, 惊厥, 基础
摘要:我科1991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苯巴比妥针剂治疗新生儿惊厥264例.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苯巴比妥负荷量按20mg/kg,高达30mg/Kg,短时间内静脉给药,12h后给予维持量5mg/kg,取得了满意疗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松气囊止血带前加速输液有效预防术后血压下降的效果观察

    松气囊止血带后常会引起血压下降,在松气囊止血带前适量加快液体量,能有效地预防血压骤降.笔者对40例择期胫腓骨手术的患者采用松气囊止血带前适量加快液体量,并进行血压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建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静脉穿刺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因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既要作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工作,更要熟练地掌握好静脉穿刺.以下结合几类病人的静脉穿刺,介绍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姬晓青;李新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3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C3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68名(18~59岁)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留取了血液标本检测免疫球蛋白和C3.结果:血液透析后Bun和Scr下降,CO2CP、IgG和C3上升(P<0.01),IgA、IgM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合并对机体不利的免疫损害,血液透析能明显改善尿毒症的症状,增强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窦月;范淑珍;吴依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浅谈控制病案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体会

    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疗护理病历成为处理医疗纠纷的证据,这就要求提高书写病历的质量,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保证病历的有效性.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我在二级甲等医院从事医院病案管理工作近十年,近年来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怎样才能防范医疗纠纷发生,本人从控制病案质量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刘海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附78例报告)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调整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氟伐他汀组(40例,40mg,每日1次)和普伐他汀组(38例,20mg,每日1次)均连续服用4周.结果:两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升高HDL-C分别为87%和87%,60%和61%,65%和63%.结论:两药具有相近的调整血脂疗效.

    作者:黄粤中;陈尚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215例胎儿宫内窘迫原因分析及护理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由于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缺氧对胎儿全身组织,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危害大,可造成胎儿死亡.此症约占围产儿死亡数的30%~50%.因此,认真讨论胎儿窘迫的原因,早期处理胎儿窘迫并作好护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任玲爱;刘国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以瑞倍为主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附36例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2000年2月~2001年3月我科应用瑞倍(枸椽酸铋雷尼替丁胶囊,深圳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赛胃安胶囊(泉州亚泰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及甲硝唑治疗36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枝;黄晓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慢性前列腺炎136例综合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中,不同抗生素组合的疗效.方法:在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情况下,13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员随机分为A组:单纯氟哌酸组;B组:SMZ-CO+氟哌酸组,C组:阿奇霉素+氟哌酸组.治疗3周后,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效率为39.5%,B组有效率为61.7%;C组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氟哌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庄海军;王勇;侯佩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胃术后Roux-Y滞留综合征7例治疗体会

    Roux-Y吻合术为胃切除术后的一种吻合术式,其操作相对复杂,但具有减少术后胆胰液返流残胃的优点.Roux-Y滞留综合征(Roux-Y stas-is syndroms after gastrectomy)是本术式的一组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在10%~50%之间,女性多于男性.我院1993~2001年,共发生此征7例,占此手术的43%,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鲁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特重型颅脑伤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中,肺部感染率为61.9%.病死率高达50%.因此颅脑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对预防并发肺部感染,降低病死率、残废率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2000年8月~2002年3月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8例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预防对策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惠芳;李祖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位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在妇产科抢救休克病人时的应用(附20例临床观察报告)

    目的:探讨高位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在妇产科抢救休克病人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高位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手术成功率为95%,平均用时5min,成功者中平均输液速度为80mL/min、输血速度为50mL/min,且可根据测得的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总量,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高位大隐静脉切开插管补液定位容易、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输液速度快,且可测中心静脉压,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临床尤其是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高坦兵;张亚东;任晓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从一次调查谈普及循证医学知识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这门学科将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作者:李娜;戎文慧;计惠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腭裂患儿术后营养状况与穿孔的关系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穿孔与患儿机体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6例腭裂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术后机体营养状况与腭裂切口愈合密切相关.结论:腭裂术后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营养不良,应及时纠正,增加营养,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对腭裂切口愈合有其积极的意义.

    作者:傅成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对护士在为中毒病人洗胃时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

    目的: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性健康损害的发生.方法:以问卷调查法对我院2年来参与抢救106例农药中毒病人的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论:自我保护意识差,自身中毒现象普遍.结果:为避免职业性健康损害,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朱莎;阙惠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He-Ne激光治疗面部及耳廓外伤观察

    面部外伤的治疗应尽可能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因此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十分重要.1990~2001年笔者采用He-Ne激光照射面部及耳廓伤口促进愈合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俊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住院病人药物治疗时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人在患病时需要药物治疗,在病人接受药物治疗时,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而且此时的心理活动较为复杂,个体差异也较突出.临床的心理反应有:受暗示性、探究心理、抗药心理.这些心理表现与病人对药物的信任度有直接关系.

    作者:钟爱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护理体会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指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注入生理盐水并随即抽吸,收集肺泡表面的粘液,检查其细胞成份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方法.我科1998~2002年间利用这一灌洗技术(灌洗液采用生理盐水加激素加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作了近1000例支气管肺泡灌洗,取得了显著疗效.下面就简单谈一谈对支气管肺泡灌洗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某些系统性疾病的血液学异常

    血液学异常既可由原发性血液病引起,也可继发于基础系统性疾病或由治疗所引起.显然,对二者进行鉴别非常重要.如系后者,纠正基础疾病或停止原治疗即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血液学异常好转.本文拟对某些系统性疾病的血液学异常作简单介绍.

    作者:李清林;李文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T细胞亚群探讨和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并测定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肺外并发症出现于各系统,与免疫因素有关.

    作者:戴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多发伤的急诊室救治与护理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这些病人多伤情重而复杂,失血量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伤员到达医院后的抢救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急救工作是否立即开始和针对性是否强,我院急诊科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救治68例多发伤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司华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