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海军;王勇;侯佩金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综合治疗中,不同抗生素组合的疗效.方法:在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情况下,13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员随机分为A组:单纯氟哌酸组;B组:SMZ-CO+氟哌酸组,C组:阿奇霉素+氟哌酸组.治疗3周后,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效率为39.5%,B组有效率为61.7%;C组有效率为80.4%,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氟哌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庄海军;王勇;侯佩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25%~30%,加强护理,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提高透析质量至关重要.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共透析651人次,发生低血压21人次,仅占透析患者的3.2%.现将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预防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临床护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连续性、时间性较强的技术工作,而临床症状的护理观察则是护理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现仅就疾病先兆症状的护理问题谈谈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学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共同表现,若伴有特异性症状,诊断并不难,由于其病因复杂,表现各异,有的虽经各种检查及长期密切观察,仍不能确诊,以致延误治疗.为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现将我院1980年1月~2001年12月发热持续2周以上,通过病史询问,详尽的物理检查及辅助检查(如血、尿、粪三大常规、胸透、B超等)仍不能明确诊断,以发热待查(FOU)收入院的120例分析讨论.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凤;邢雅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近年来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显微镜下实行支撑喉镜手术169例,其中出现并发症19例,现对其进行分析.
作者:李桂玲;王春花;刘亚宏;王玉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心肌炎的发病、临床症状、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分析128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引起心肌炎的前驱感染以病毒为多.笔者总结的128例中,临床上考虑为病毒感染者108例,占84%.治疗以休息及心肌细胞营养药物为主.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多在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心肌酶及心肌抗体多在3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临床治愈率达100%.无1例死亡.结论:心肌炎的病因及病理较复杂.治疗效果明显.愈后良好.很少有留后遗症及影响生长发育者.
作者:吕黎玲;何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对老年人来说,脑梗死已成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CT及MRI的普及,生前亦可发现脑梗死病灶而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病例,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ACI).
作者:陈圣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一般资料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简称HUS,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急症,好发于婴幼儿或孕妇,病情复杂,死亡率较高,极易误诊.现将笔者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韩云辉;张泽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血液学异常既可由原发性血液病引起,也可继发于基础系统性疾病或由治疗所引起.显然,对二者进行鉴别非常重要.如系后者,纠正基础疾病或停止原治疗即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血液学异常好转.本文拟对某些系统性疾病的血液学异常作简单介绍.
作者:李清林;李文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本文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INS患儿采用口服强的松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INS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81例次,其中包括感染性疾病47例(58.0%),电解质紊乱13例(16.0%),高凝状态6例(7.4%),高血压脑病5例(6.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3例(3.7%),消化道出血3例(3.7%).结论:激素治疗小儿INS使不少患儿得到缓解,但也产生不少不良反应,对此应该重视对INS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防治,以提高激素治疗效果.
作者:胡小娟;邓颖;翁志媛;于力;卓美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C3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68名(18~59岁)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留取了血液标本检测免疫球蛋白和C3.结果:血液透析后Bun和Scr下降,CO2CP、IgG和C3上升(P<0.01),IgA、IgM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合并对机体不利的免疫损害,血液透析能明显改善尿毒症的症状,增强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窦月;范淑珍;吴依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已广泛开展,它是一条集预防、医疗、保健及康复为一体的新型医疗体系,而社区健康教育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措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医学文化水平,使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按照医学要求去处理一些影响健康的小问题,使他们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强健自己的身体,做到早治疗、早预防.因此,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首先要做好社区健康教育.
作者:石红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自1994年以来,利用利福平粉外敷治疗Ⅱ度褥疮55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使用方法:打开利福平胶囊,用无菌棉签蘸取利福平粉适量,将其均匀地涂布于褥疮创面上,使创面完全被药物覆盖,并保持创面充分暴露,每日3次.
作者:李领香;李素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2002年2月,我院曾收治1位患者.患者为20岁男性,因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在外院给予上呼吸道感染服药及输液治疗,体温仍高达39℃~41℃,尽管又给予退热药治疗,体温虽略有下降,但随后又升至39℃以上,于是,患者因持续高热5d被送至我院治疗.
作者:郝苏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1991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苯巴比妥针剂治疗新生儿惊厥264例.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苯巴比妥负荷量按20mg/kg,高达30mg/Kg,短时间内静脉给药,12h后给予维持量5mg/kg,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何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小儿静脉穿刺术,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常用基本操作,能否一针成功,直接关系着患儿的安危.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深刻体会到,影响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质量的因素,除了应提高静脉穿刺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巧外,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因素.
作者:张建凤;潘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面部外伤的治疗应尽可能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因此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十分重要.1990~2001年笔者采用He-Ne激光照射面部及耳廓伤口促进愈合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俊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调整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氟伐他汀组(40例,40mg,每日1次)和普伐他汀组(38例,20mg,每日1次)均连续服用4周.结果:两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升高HDL-C分别为87%和87%,60%和61%,65%和63%.结论:两药具有相近的调整血脂疗效.
作者:黄粤中;陈尚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本院收治了26例胆囊颈部结石患者,经超声诊断,漏诊5例,后经手术证实.现对其胆囊颈部结石超声显像表现和漏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傅卫东;巫莉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21世纪是全球人口全面老龄化的世纪.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养老保健问题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就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及社区养老保健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马翠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