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HBeAg/抗HBeAb的相关性分析及意义

李敏;曹利;吴引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谷丙转氨酶, HBVDNA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血清中HBeAg/HBeAb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微粒子发光反应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VB)标志物,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HBeAg+/HBeAb-组的HBVDNA含量为6.70±1.62拷贝/mL,显著高于HBeAg-/HBeAb+组3.42±2.19拷贝/mL,两组相比P<0.01.而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组与异常组的HBV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别问ALT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eAg与HBVDNA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定量检测HBVDNA更能正确地反映HBV的复制程度;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ALT的水平与HBVDNA的含量以及HBeAg/HBeAb的阳性与否无直接关系.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髋部骨折88例

    1995~2001年间,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髋部骨折146例,获得随访的88例.经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大部分患者均能生活自理.

    作者:陈卫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磨削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去痂治疗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磨削术去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大限度保留残存上皮.方法:31例烧伤病人深Ⅱ度创面行磨削去痂术,深Ⅱ度面积为24.3%±8.7%.手术时间为平均伤后2~3d,一次磨削面积17.1%±6.3%.结果:31例患者创面均自行愈合,无1例手术植皮,所用抗生素种类少,级别低,全身毒血症状轻.其中23例于伤后12~15d创面一期愈合.余8例病人创面均经换药自愈.愈合时间比切痂病人均缩短5~7d左右.结论:磨削术去痂既可去除坏死组织,又可大限度地保留残存皮肤及皮岛.手术方法易操作,工具简单,是面颈部及其他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早期去痂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王一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一批假泻痢停片的外观勘验与理化鉴别

    泻痢停片为抗菌药,主要用于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和其它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胃肠炎等.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的泻痢停片疗效确切,价格适中,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作者:郝立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33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排尿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手术仍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主要治疗方法,开放手术和TURP(或TUVP)术后均有部分病例仍有排尿困难,经进一步处理后,排尿困难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金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粘滞血症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川芎嗪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症(PNS)伴高粘滞血症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探讨川芎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有高粘血滞症的PNS患儿随机分为川芎嗪组(21例)和对照治疗组(19例),川芎嗪组予川芎嗪5-8mg@k-1@d-1.两组均同时服用强的松2mg@kg-1@d-1,治疗8周.治疗前后检测并分析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川芎嗪组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0.01).同时血液流变学大部分指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正常组基本无差别(P>0.05),而对照组大部分指标仍高于正常组.结论:大部分PNS患儿存在高粘滞血症,川芎嗪可降低血粘度而改善症状,缓解PNS的发展.

    作者:陈卫平;马士勤;王绪山;李广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1705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危害性极大.乙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性、慢性迁延性活动性肝炎.有些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作者:姜赵华;孙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思美泰引起外周血管变化的临床观察和处理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思美泰引起外周血管的变化,研究其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40例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的肝内胆汁郁积患者,静脉注射思美泰500~1000mg/d,观察静脉注射部位血管的变化.结果:40例肝内胆汁郁积患者,静脉注射思美泰后,注射部位外周血管全都产生不同程度的硬化改变(40例)、呈现条索状红线4例、发红5例、肿胀3例、灼热6例、疼痛2例,注射部位外周血管变硬与呈现条索状红线、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冷、热敷等相应的处理,注射部位外周血管硬化改变,可以明显减轻.结论:思美泰有引起患者外周血管硬化的副作用,恰当的处理,可以减轻其副作用.

    作者:华琳;王静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直肠癌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主因间歇性腹泻半年,加重伴排粘液脓血便3d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7℃,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不大,左下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块.

    作者:张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术104例分析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自1997年8月~2001年4月间采用介人再通术(FTR)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10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唐珊玲;殷勇;夏晓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128例出血热病人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根据各期病情变化,在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黄芪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40mL加于5%GS250mL中静脉滴注,结果:黄芪治疗组对改善症状以及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在出血热治疗中有调整免疫,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等作用.

    作者:于兴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死亡的常见原因.方法:对我院1996~2001年死亡的20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中恢复期死亡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导致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死亡的22例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8例,严重感染并出现感染性休克及DIC 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复发性再出血3例,窒息死亡1例.结论:急性脑卒中恢复期死亡不是常见的脑功能衰竭、脑疝或急性并发多脏器衰竭,而是病情好转后突然恶化而死亡,临床上时有发生(本组占死亡病例的10.6%),应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对患者的过去史及临床上的异常表现应极早发现,及时处理,防止和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作者:公茂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门诊手术治疗嵌甲方法新改进(附84例手术配合体会)

    本文介绍用胚性甲根八字型部分切除的新方法治疗嵌甲84例手术及配合.经1~6年随访无1例复发,效果满意.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镇痛泵用于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与观察

    肿瘤大手术后病人疼痛是常见症状之一,持续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导致机体各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限制病人的正常呼吸及有效排痰.

    作者:陈卡;郑志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不同炮制品种制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现有何首乌炮制方法的合理性.方法:测定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制首乌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炮制品之间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建议采用清蒸法制备制首乌.

    作者:林秀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谈谈药剂学对口服抗菌药物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发展,一些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抗菌药物不断问世,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崔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68例报告

    目的:评价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价值.方法:1998年1月~2001年12月对68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住院患者,经禁食、制酸等常规止血无效,予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结果:有效率达85.3%,副作用小.结论: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用安全有效,价格低.

    作者:曹灵红;刘玉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诊再手术麻醉

    术后因种种原因再次急诊手术,往往因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同时术前准备不足,给麻醉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将我院近几年遇到的记录完整的急诊再手术麻醉小结如下.

    作者:杨慈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胸腹联合伤致创伤性膈疝并胸腔胃1例

    1一般资料患者:谢×男性26岁.因车祸致胸腹部,骨盆部挤压伤入院.入院查体:BP62/40mmHg,颜面部青紫淤血,球结膜充血.左下肺呼吸音稍低.左胸腔抽出不凝血2mL.

    作者:肖勇武;张积礼;韩震西;罗志华;程生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颅脑外伤失语症的疗效分析

    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急症,患者病情危重,死亡、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由于颅脑受创而脑组织结构破坏及血管受损,造成脑出血.在颅脑损伤的全部病理过程中产生的脑水肿、脑肿胀和颅内血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静脉回流,动脉血供应障碍,加重脑缺血缺氧,构成恶性循环.

    作者:姜在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大剂量超液态碘油栓塞治疗巨块富血管型肝癌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巨块型富血管肝癌的疗效.方法:使用Seldinger穿刺方法,经股动脉置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巨块型富血管肝癌,一次超液态碘油剂量20~60mL.结果:98例患者接受大剂量超液态碘油栓塞化疗治疗,肝功能Child-Pugh A级者,肝功能损害不大,患者能耐受,与常规剂量栓塞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其1~2、2~3、>3年生存率为77%、52.6%和18%,常规剂量栓塞治疗组为58.1%,32.5%和9%.大剂量超液态碘油栓塞较常规剂量栓塞治疗生存率高(P<0.05).结论: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巨块型富血管肝癌疗效较常规剂量栓塞治疗组好,其副作用无明显增加,该治疗方法可行.建议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者行大剂量超液态碘油栓塞治疗.

    作者:何敬东;杨康群;王煊;陈小飞;朱锦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