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烧伤538例分析

周爱东;陈才远

关键词:小儿烧伤, 统计分析, 死亡原因, 年龄, 面积, 调查, 病例
摘要:1992年8月~2000年8月,我院烧伤科共收治小儿烧伤538例.我们对该组病例的年龄、烧伤原因、面积、部位、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8例EH患者外周静脉血中NO和ET含量,其中21例合并高脂血症(A组);27例不伴高脂血症(B组).以24例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C组).结果:A组患者血浆NO含量均较B组及C组升高(P<0.05,P<0.01),A组血浆ET含量也较B组及C组升高(P<0.01).结论:EH及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升高是高血压及其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反映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作者:叶林书;孙晓英;朱桐春;刘守莲;安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癌穿孔的外科治疗

    胃癌穿孔在胃患癌者中发生率约为1%~4%.资料显示,胃癌穿孔多发生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以往认为,胃癌穿孔均属于晚期,从而在治疗上多采用局部修补的手术方式,故预后极差.结合我科1990年~2000年收治的胃癌穿孔患者9例,就其诊断、治疗方式和患者预后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吴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胸腔穿刺抽液480例体会

    胸腔穿刺抽液术是临床内科尤其是呼吸内科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胸穿抽液,对减轻胸腔和肺受压,缓解心肺功能,减少胸膜的粘连、增厚,改善病人的生活及生存条件都有重要意义.本院1993年8月~2000年8月共收治480例胸腔积液患者,全部病例均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每例抽液1~8次不等.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操作恰当,术中均无不良反应.现将体会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李诚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门诊手术的麻醉现状

    随着门诊手术的日益增多,门诊手术的麻醉已成为麻醉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合理地进行病人选择、术前准备、麻醉方式和用药选择、术中及术后的管理,认真把握离院标准,力求做到安全、舒适、高效,同时迅速回复,术后无残留作用及并发症.对确保病人安全及诊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邹伟;陈海玲;张彩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探讨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已成为产科非常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剖宫产史作为剖宫产的原因已占到剖宫产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如美国一家医院报道,在1991~1992年的剖宫产原因中,难产占30.4%,臀位占11.7%,胎儿窘迫占9.2%,有剖宫产史占到35%.据报道,在1986年加利福尼亚州45425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中,有89%行剖宫产终止再次妊娠.但近年来,剖宫产术后再交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994年美国统计VBAC率,70年代为12%,80年代末接近20%,1992年达25%.欧洲国家的VBAC率为美国的2倍,已达到50%.

    作者:杨笔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G-csf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单体,具有调节粒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功能,在抗感染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G-csf水平较低,细菌感染时,体内G-csf水平迅速升高,感染控制又降至正常.因此,检测人体血清中G-csf水平对诊断有无细菌感染有其意义.本文检测了128例血清G-csf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加乾;程春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溢血20例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溢血20例,我们因病而异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年龄为18~35岁,均系初孕妇.其中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者4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半身不遂,抽搐者2例;高血压,蛋白尿,水肿,昏迷,半身不遂,抽搐者14例.3例出现脑疝.合并脑疝患者中1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产前,1例死于剖宫取胎术后72h.其余18例痊愈出院,均随访半年以上无后遗症.

    作者:曲晓红;吴淑波;姜海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评价

    目的:观察小剂量氢氟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25mg/d,血压稳定控制8~12周后,改为12.5mg/d,若12周后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予加服依那普利10mg/d,疗程2.5~3年.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脂、血糖、血钾监测.结果:小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6.5%,对血脂、血糖、血钾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剂量氢氯噻嗪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初始药物,或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可稳定控制血压;对血脂、血糖、血钾无明显影响,价格便宜,副作用较少,故值得临床医生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郭得志;苏文举;郑开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观察与护理

    反跳是急性有机磷中毒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第二高峰.反跳的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体内有机磷农药积聚,再度释放入血,解毒药减量过快,或停用过早,输液过快等原因.因此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和观察病情,对预防反跳至关重要.

    作者:巩宜玲;周敬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AMI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192例AMI病人分为存活组171例、死亡组21例,另有正常对照组25例.测定AMI病人和正常人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或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192例AMI病人QTd与jTd分别为61.92±15.2ms、45.86±16.22ms,正常对照组25例QTd与jTd分别为20.32±8.14ms、18.24±8.12ms,两组相比P<0.001.存活组入院时QTd与jTd分别为60.96±12.24ms、45.22±10.24ms,出院时分别为39.26±10.42ms、32.14±12.24ms,入院与出院相比P<0.01.死亡组21例QTd与jTd分别为70.24±15.38ms、66.42±14.24ms,与存活组相比P<0.05.结论:AMI病人QTd明显增加,QTd的测定对AMI病人预后的估价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作者:王士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状况重要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妇幼保健水平的一项很灵敏的统计指标.为了了解我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及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1995~1999年间15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唐利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由于下腔静脉(IVC)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造成IVC和肝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多行外科手术,须开胸开腹,手术难度大,疗效欠佳.近年来,由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疗法.我院1997年1月~2000的10月采用球囊扩张IVC及支架置入共治疗B-CS 10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种微创性治疗,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病人易接受、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诊断卵巢破裂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自诉无婚姻史.因突然下腹部剧烈持续性疼痛6h,于1999年3月17日7:30入院.患者因突然腹痛以阑尾炎在村卫生所接受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治疗3d未见明显好转.6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下腹部疼痛剧烈,随体位变动而加重,无胸闷及憋气,无腰痛及腹泻,无恶心及呕吐,二便正常.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月27日,经量中等,无痛经史.

    作者:孙冬;于冰泉;王龙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98例

    根据对茶碱药理作用的新认识,我科自1997年8月起开展了毛细支气管炎氨茶碱常规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德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中枢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痫、瘫痪等.及时观察及护理,可获得及时救治的机会,能有效降低H1E的病死率.现将我科1998年6月以来的50例HIE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20多年来,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从而激发了人们钻研业务、奋发进取的热情,调动了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性,甚至有些改行从事行政工作的医务人员又陆续回到了技术岗位.但在职务评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地方.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房宁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5例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9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7例,其中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抢救成功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38~45岁,均一次抢救成功,治愈出院.

    作者:朱巍;郭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止血敏引起药物热2例报告

    止血敏是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之一.它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以往文献报道认为本品毒性低,陈新谦等报道静注时可发生休克.现报道2例因静脉使用止血敏引起的药物热.

    作者:张勇;朱正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手术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手术及辅助用药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行侧卧位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芬氟组及安定组,用无创搏动氧饱和度测定法,观察其硬膜外麻醉后、侧卧位后及辅助用药后sPO2变化.结果:硬膜外麻醉后其sPO2下降,但在正常范围,侧卧位后sPO2下降明显(P<0.05),应用辅助用药后其sPO2下降非常明显(P<0.01).芬氟组sPO2下降时间比安定组长,对呼吸抑制较安定组明显.结论:低氧血症之原因是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安定、芬太尼氟哌啶合剂抑制呼吸复合作用的结果,故应用本麻醉方法时应常规吸氧,以免病人发生缺氧.

    作者:徐红梅;来庆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麻在前列腺电气化术中的应用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是近年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我院自1998年10月采用低浓度布比卡因脊麻应用于TUVP术的麻醉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力群;胡凤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