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利宇;庞瑞麟;金银慧;田扬;胡继红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介入治疗, 药物灌注治疗, 支气管动脉, 全身化疗, 平均年龄, 放疗, 治疗方法, 电子直线加速器, 锁骨上淋巴结, 静滴, 对照组, 周围型肺癌, 中心型肺癌, 细胞学诊断, 综合治疗,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 疗效肯定, 抗癌
摘要:肺癌行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治疗(介入治疗),疗效肯定.小细胞肺癌(ScLc)占肺癌总数的20%~25%.介入治疗ScLc11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96年6月~1999年6月收治的ScLc中随机抽取,介入治疗加全身化疗及放疗等综合治疗57例,为观察组;单纯介入治疗57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9例,女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6.8岁;对照组男48例,女9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45.6岁.两组病例均经组织学或痰细胞学诊断证实为ScLc.中心型肺癌102例,周围型肺癌12例.Ⅰ期2例,Ⅱ期32例,Ⅲ期79例,Ⅳ期1例.全部病例均介入治疗1~4疗程.1.2方法①介入治疗方法:按seldinger's法,经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灌注治疗.化疗方案:DDP100mg/CBP400mg+ADM40mg/PADM40mg+VCBlmg;②全身化疗方法:DAV/CPV方案.DDP20mg/CBP100mg静滴第1~5d;ADM30mg/PADM30mg静滴第1d;VCR1mg静滴第7d;③放疗方法:我院放疗科电子直线加速器放疗.8MVX线,肺癌局部根治剂量一般为:7000CGY;9~12Mev,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颅脑转移(或全颅预防照射),一般剂量为4000CGY.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损伤并脑肿胀8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并脑肿胀的救治方法.方法:在临床上,分别对颅脑损伤并脑肿胀病例进行手术与保守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病例81例,死亡36例,死亡率44.44%.其中保守组死亡率54.54%,重残率53.33%;手术组死亡率37.50%,重残率33.33%.结论:颅脑损伤并脑肿胀临床救治困难.使其死亡率及重残率有所下降的关键在于早期对病例作出正确的手术选择和采取有效的脑干保护治疗.

    作者:仪立志;黄仕春;张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肺心病40例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多属于中医肺胀范畴,临床多见咳、喘、痰、肿等证.笔者自1990年1月起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法,治疗40例肺心病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0例均为住院病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透检查,均符合1972年“全国肺心病急性发病期疗效考查参考意见”标准,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8~69岁,平均56岁;病程长31年、短8年,并发肺性脑病3例,心律失常5例. .1.2观察项目观察项目包括临床主症及体征,如咳嗽、气喘、痰液、呼吸以及神志变化和肺部体征,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以及离子变化,X线检查等.

    作者:刘俐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川芎嗪的作用机理与临床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份,从川芎中提取而得,是一种生物碱,又名川芎1号碱,四甲基吡嗪,有盐酸川芎嗪和磷酸川芎嗪两种,现已可人工合成.川芎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所以,早年的川芎嗪也主要从活血化瘀的角度来研究和使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发现了川芎嗪的许多药理特性,临床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关于川芎嗪的不少研究成果曾获得政府的奖励,为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弄清川芎嗪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现状,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作者:张鹤玲;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先心病外科术后护理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是因先天的心脏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畸形的病理性改变日益加重,逐渐影响生活,以前是以内科治疗为主,随着科学的发展,不管是简单先心病还是复杂心脏病现在都可以外科手术治疗,我院从1995年11月~1999年11月共做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87例.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选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霍乱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左旋氧氟沙星对霍乱的疗效.方法:将30例霍乱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片.比较两组有效率、止腹泻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左旋氧氟沙星有效率100%,氧氟沙星有效率91.7%.(P>0.05)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止腹泻时间分别为(1.17±0.66)d和(1.92±1.30)d.(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和16.7%(P>0.05).结论:左旋氧氟沙星是治疗霍乱高效、安全药物,且副作用少.

    作者:徐伟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建设

    医德建设是与人类生命健康切身相关的问题.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医德,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论题.本文首先在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建设重要性后,从服务质量、谋私现象、医患关系三方面指出了目前医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又从思想认识、某些导向失误、社会风气影响及心理失衡四个方面分析导致医德存在问题的成因;再从医德修养和思想教育、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作者:廖伟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

    临床合用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获得单一药物所不能获得的更强的药理作用:防止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或治疗病人同时患有的多种疾病或出现的多种症状.但是,由于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药理作用各异,因此若配伍不当,则可能出现配伍禁忌或药源性疾病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作者:赵世用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5例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管理水平,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机械通气治疗4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中治愈30例,死亡10例,放弃5例.出现机械通气合并症25例共33例次,其中肺气漏3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14例,脑室内出血(IVH)10例,肺不张和脱管各3例.通气时间≥3d组VAP发生率高于<3d组(P<0.01),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死亡率高于非MODS组(P<0.05).结论:要采用合适的通气模式.及时防治机械通气合并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周向明;金松华;石桂枝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苯那普利、非洛地平和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苯那普利、非洛地平与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苯那普利组(30例,10mg,1次/d),非洛地平组(30例,5mg,1次/d),硝苯地平组(30例,10mg,3次/d),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苯那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治疗后,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及血、尿β2微球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后偶测血压和白天平均血压明显下降(P<0.01),夜间平均血压及24h平均血压下降幅度小,与苯那普利组和非洛地平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改善肾功能,而硝苯地平不能平稳降压,无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欧阳迎春;余琴;王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克林霉素面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

    目的:寻求治疗痤疮的新药品.方法:根据痤疮发病的具体特点,制备克林霉素面膜,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克林霉素面膜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为94.34%,相对于空白面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只要根据病人发病部位的具体特点,设计制剂处方,就能制造出安全、有效、稳定的药品.

    作者:林爱斌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合格护理人员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护理科学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事护理学教学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到,现在的护理学教育无法跟上高科技的步伐.199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在社会上进行了3个调查均提示,现行的医学教育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健康模式已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已不仅局限于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为护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掌握更多的其它学科知识.如何培养我们的护生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护理工作者呢?笔者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张旭;周立颖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小剂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可发展为AMI.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2例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1979年WHO推荐的及1994年南京召开的有关UAP诊断治疗研讨会诊断标准诊断的UAP病人8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9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8例,自发型心绞痛11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9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8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6例,自发型心绞痛10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4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并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桂才;唐世英;吕喜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采用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在1999~2000年对37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科共收治37例,年龄26~52岁,平均41.8岁.全部病例经B超、CT和DSA动脉造影确诊,部分病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过频、过多、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

    作者:田桂林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为提高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率和探讨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43例窒息新生儿头颅行CT检查,并进行轻、重度窒息组的CT对比.结果:显示CT诊断脑损伤的阳性率为53.49%,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的关系为:轻度窒息组CT示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8%,重度窒息组为6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CT是窒息后脑损伤的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脑损伤的产生与窒息程度无明显正相关,不能仅靠出生时窒息的严重程度而判断脑损伤的发生和预后.

    作者:王淑珍;姜荣燕;张广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无痛分娩可显著减轻产妇疼痛,甚受欢迎.由于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镇痛作用满意、可靠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因而在大医院已广泛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基层医院对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有多种顾虑而未能很好推广.本文研究表明:低浓度布比卡因加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止痛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 1998年6月~2000年元月在本院就诊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中选50例ASAⅠ~Ⅱ级产科情况正常,估计可经阴道顺利分娩且志愿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另选50例ASAⅠ~Ⅱ级估计可经阴道顺利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赵建洪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性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以干咳、呼吸困难并全身乏力2周而于2000年11月3日入院.患者自2周前无诱因出现干咳,并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就诊前1周在当地卫生室静脉输注青霉素、病毒唑、丁胺卡那霉素及氨茶碱等,连用7d,效果不佳.查体:体温37℃、呼吸30次/min,口唇紫绀,双肺中下野可闻湿罗音,心率90次/min.实验室检查:RBC6.0×1012/L,Hb15g/L,痰结核菌(-),血沉3mm/h,RF(+),ANA(+)LDH309U/L.ECG示右心室劳累,X线胸透见双肺中下野弥漫性网状阴影,胸肺CT提示肺广泛纤维化,纤支镜活检结果为肺间质纤维化.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确诊前给予头孢曲松钠4g加氟美松10mg每日静脉输注,确诊后,改给泼尼松20mg口服,1日3次,症状逐渐减轻,于3周后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泼尼松.目前患者在门诊随诊,一般情况尚好,现每日口服泼尼松30mg.

    作者:亓树国;朱向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急诊植骨加皮管拇食指再造

    目的:为探讨急诊拇食指再造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对指体严重损伤、无再植条件35例共38指,选择急诊植骨和管状皮瓣进行拇食指再造,治疗时间为1~3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再造38指,其中拇指16指,食指22指,全部成活.结论:手创伤后修复的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本术式操作简便,取材容易,不受伤指皮肤缺损面积的影响,可一期完成,适用于急诊拇食指再造和多指再造,疗效好,成功率高,再造的手指有实体感觉,有对指和捏持功能,皮瓣痛觉、触觉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大限度地保留了指的部分功能,恢复手指的一定外形,不用牺牲部分肢体,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杨安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女性病人腹部外科诊疗中急腹症的鉴别及处理体会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腹部疾病总称,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许多疾病,它们之间有许多区别,也有非常相似之处,易于混淆;同时,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危害大之特点,一旦误诊误治,可带来极为不良的预后.因此,需要特别谨慎加以鉴别.现结合笔者日常临床工作,谈谈在诊疗女性急腹症病人时的几点体会.1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特征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具有如下特征:①腹痛部位多局限于下腹部,并向会阴和骶尾部放射;②急腹症多与月经失调或妊娠有关;③多有妇科病史或体检发现腹内出血,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多;④急腹症多为单或一侧较明显.密切妇科与外科之间合作,减少误诊,予以正确处理.这是外科医师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作者:蒋锦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辨证使用金匮肾气汤加龙骨、牡蛎治疗高血压体会及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的临床综合征,其早期可无症状,只有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而暂时出现的轻度血压升高,且随时间改变,会逐渐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乏力、心悸等,大便干结,胃纳一般,小便调或夜尿频,间或有腰膝酸软,舌质淡黯或红,苔少或黄腻,脉弦细或沉.临床多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证,多用平肝潜阳的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但时有不佳,而又因表现出一派阳亢之象,故不敢冒用附、桂之剂,即使用之,也是慎之又慎.

    作者:丛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浅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证治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属于绝经前后诸症,大约年龄在45~55岁这个时期.根据笔者10年临床观察,对其更年期综合征的证治方面有所感悟.现介绍如下.1中医辨证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四诊合参、辨证分型标准参考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第5版)<中医诊断学><中医妇科学>将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分为4型:①肝郁型:面身烘热汗出,情志抑郁,胸闷善太息,烦躁易怒,胸肋、乳房胀痛,口干口苦、纳差;月经后期或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量多或崩漏,舌红或淡红、苔白或黄,脉弦或脉细数.②肾虚型: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头晕健忘,疲乏倦怠,腰膝酸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或形寒肢冷,牙齿松动、脱落等,舌淡或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数.③肝郁肾虚型:兼有肝郁型及肾虚型主要症状者.④肝郁肾虚夹瘀型:在兼具肝郁型及肾虚型主症的同时,伴见头痛,腰痛,肢体麻木,胸闷胸痛;月经量少,色暗、多块或崩漏带有血块;肌肤甲错,瘙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作者:张振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