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海;孙洪海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青春期出现功血则以下丘脑周期中枢成熟缺陷引起无排卵为主要原因,属中医崩漏范畴.笔者自拟青功饮具有补肾养血,固冲止崩作用.近5年来,用以治疗该病13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翠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持续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局部止血方法.方法:根据局部止血方法的种类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第1组用纱卷压迫止血;第2组用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术;第3组用碘仿纱条填塞加缝合术.结果:第1组14例出血,占35%.第2组5例有术后出血.第3组1例有术后出血.结论: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拔牙时可以不必停药或减量,局部应用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术或者应用碘仿纱条填塞加缝合术便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严翔;周双翔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脑梗塞是我国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脑梗塞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及溶栓药物的问世,唤起了人们对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关注,我院1998年8月~2000年8月,对1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降纤酶溶栓和160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作对照观察,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晓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络环境的逐渐形成,我们传统的图书管理思想,组织机构及工作方式也会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就目前医院图书馆的现状,新时期医院图书馆读者特点及新时期医院图书馆工作发展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阳红;黄洪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降糖御消颗粒对正常大鼠和高血糖大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对血清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血糖模型,将降糖御消颗粒制成水溶液给受试动物灌胃,测定其血糖、血清胰岛素等.结果:降糖御消颗粒对正常大鼠无降糖作用,对化学性损伤引起的高血糖动物的血糖明显降低(P<0.05,P<0.01),同时使相应的血清胰岛素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降糖御消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降糖作用,并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作者:容凯文;王利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癌症患者发生褥疮后,因全身衰竭,治疗效果较差.笔者1999~2001年3月,用先锋霉素V联合龙血竭治疗护理15例院外带入Ⅱ期以上褥疮(均为晚期癌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容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对2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其它部位损伤的多发伤病人通过护理程序,预见性地提出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纠正和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作者认为:对多发伤病人应用护理程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护士的预见能力和处理能力,也可减少护患纠纷,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作者:管玉梅;钟超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消极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蒙上忧郁焦虑、悲伤、恐惧不安等情绪.这些是病人常有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影响疾病转归,有时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给治疗、护理带来困难和潜在威胁.为探讨病人的消极心理的护理,我院对200例病人进行了心理调查,并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效果良好,现作一点粗浅分析,以求同行指教.
作者:罗月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也在变化.这时如何处理好护患间的关系,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一些常见矛盾及如何妥善解决、避免护患间矛盾的激化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现将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环;刘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20多年来,笔者对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一直不太理想,单用西药治疗时间长,代价高.中药也有几十剂无效,复发率亦很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358例总结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国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现代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存活时间大大延长.但是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应引起透析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爱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严重鼻副窦骨折的佳诊断与整复的方法.方法:采用双切口和柯-陆经路配合眶下入路等.结果:166例效果满意,1例仅面部麻木,1例咬合不佳,另1例面部轻度畸形.结论:严重鼻副窦的骨折必须立即手术,尤其开放性骨折,1~8h为黄金时间,结合认真的查体,配合X线片、CT、MRI.但必须要注意颅、眼、耳、腹腔、四肢和全身情况.
作者:陈立;马双玲;雷昌合;杜胜利;刘月娥;惠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远较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见于各年龄组,除见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外,还可见于正常人.有关CRRBBB的临床意义少有报导.我们发现CRBBB的QRS平均电轴(简称电轴)的改变与原发病因有一定相关性.为此,本文统计了200例临床诊断明确辅助检查资料完整的CRBBB心电图就其电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试图了解CRBBB时电轴改变的意义.
作者:邵爱菊;杜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于1999年6月21日入院前4h做气功时突感头晕、胸闷、四肢无力当即晕厥在地,无抽搐,3~5s后稍感头晕改善,起来继续运动,感胸闷、头晕加重、面色苍白、无心前区疼痛、无腹痛、无呼吸困难、无腹泻及口干、尿少;无畏寒发热,即往无高血压史,无吸烟、饮酒史.
作者:黄逸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应用于剖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剖宫术患者分为两组,氯胺酮组30例,手术切皮前5min静注氯胺酮0.7mg/kg,面罩给氧,呼之不应时开始手术.30例硬膜外组,按常规硬膜外麻醉实施.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治疗期间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剖宫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母体、新生儿呼吸循环影响小,但副反应仍存在,需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作者:陈锐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肿瘤化疗性动脉内药物灌注术(Arted.Infusion.IA)治疗癌症,已取得嘱目的成果,但治疗再好,若护理跟不上,也会前功尽弃,故此就介入治疗后的护理,笔者进行了初步探讨.①操作过程:常规采用Seidinger技术插管,导管选择性插入动脉应先行动脉造影,以了解病变的性质、大小,血供是否充实,侧支血供等情况,然后进行必要的超选择性插管即可开始IA治疗.②穿刺途径:主要有经股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方便,成功率高,但主要用于短时间的IA,经腋和锁骨下动脉穿刺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不影响患者行走,可保留导管用于长期持续性或间断性IA.
作者:于玉华;赵守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心理状态下人工流产术(以下简称人流)病人接受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比较,探索心理因素对异丙酚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15例无痛人流病例分为两组,A组(n=130),为术前1~2d预约的病例,并向其说明有关麻醉和手术的常识,让病人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B组(n=85),当日来诊接受无痛人流或常规人流术不能耐受者.对两组的麻醉效果、用药量及sPO2、HR、SBP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麻醉药用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人术前、术中HR、SBP都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病例对手术经过均无记忆,但B组病人麻醉中恶梦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心理状态对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有影响,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异丙酚药效有协同作用.
作者:孔宪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性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其患病率为3%~10%,在我国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已达1%~2%,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其特点是高血糖和糖尿.若得不到满意的治疗,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肾病变、视网膜病变等,而这些并发症会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虽然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但治疗顺序应先采用饮食疗法和口服药物,然后考虑用胰岛素治疗.食疗是其它治疗的基础,轻型病人单用控制饮食就能控制病情.因此,治疗中营养治疗--控制饮食是基本的措施.如何让病人了解营养治疗的重要性,护士可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饮食习惯,对糖尿病的控制能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同时合理的营养治疗为临床医生用药物治疗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蒋晓辉;李洪芝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我院妇科住院患者对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月经史、生育史、避孕、性生活以及有关生殖道感染的知识,包括是否知道生殖道感染的途径,生殖道感染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情况以及如何防治生殖道感染等.结果:发现妇女对生殖道感染的途径、感染危害或预防措施的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农村和文化程度低(文盲及小学文化)的妇女(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她们对月经期清洗外阴间隔的时间、感染途径、夫妻和性伴侣同治、感染后隔离的意义等的知晓率不到10%.结论:要加强生殖健康的教育,特别是对农民和文化程度低的妇女,使她们更多的了解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和掌握生殖健康技能,预防和减少妇女生殖健康问题与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翠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儿科常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由于头皮血管细小,管壁薄,婴幼儿输液不合作,易使头皮静脉输液发生渗漏.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轻则引起局部红肿疼痛,血管硬化,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我科1998~2000年对40例头皮静脉输液渗漏患儿行局部0.2%654-2热敷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侯裕娇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