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止血方法比较

严翔;周双翔

关键词:抗凝剂, 拔牙, 止血
摘要:目的:比较持续口服抗凝剂患者拔牙局部止血方法.方法:根据局部止血方法的种类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第1组用纱卷压迫止血;第2组用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术;第3组用碘仿纱条填塞加缝合术.结果:第1组14例出血,占35%.第2组5例有术后出血.第3组1例有术后出血.结论: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拔牙时可以不必停药或减量,局部应用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术或者应用碘仿纱条填塞加缝合术便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县级医院手术室手术全期护理的实施与思考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而产生的,手术全期护理是系统化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县级医院手术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大限度的做好整体化护理,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作者:董玉敏;高文杰;郭广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服务

    我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系统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有开放床位618张,31个临床科室和15个医技科室,拥有包括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MRI)、螺旋CT、数字减影仪(DSA)等在内设备1445台件,总价值达14350.9万元,设有医疗器械科和医学工程部负责管理和维修器械.1990年6月,我院档案管理达到了国家二级企业档案管理标准.下面就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谈谈我们的认识.

    作者:张梅;黄益兴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宫颈癌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我国妇女恶性肿瘤首位.早期宫颈癌大多无任何症状,一旦发现症状,病变大都已发展到相当明显的程度,加之本院农村病人所占比例较大,卫生意识较差,思想上比较保守,就诊时间较晚,大多失去了手术机会,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现将1995年1月~1998年1月本院妇瘤科应用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的38例宫颈癌病人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郭秀兰;赵爱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痢特灵结合中药治疗各类胃炎及胃和十二指肠溃疡358例总结分析

    20多年来,笔者对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一直不太理想,单用西药治疗时间长,代价高.中药也有几十剂无效,复发率亦很高.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358例总结效果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国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食管反流病43例误诊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返酸、胸痛等症状,并可致食管炎、食管外组织损伤的疾病.西方国家发病较高,成人每周有1次烧心,返酸症状者达19%.我国对本病研究时间较短,尚缺乏系统流行病学资料,现将我院收治的误诊病例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汤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自发性气胸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通过对10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观察到患者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他们主要表现的心理问题有6个方面:对疾病的恐惧,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和引流管脱落,晕血,担心气胸的复发和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重点阐述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晓君;李咏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呃逆治疗与临床分析

    我院1991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高龄腹部病人187例,全部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并发呃逆的24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华;李云芳;任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以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呕吐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常用X线下气、钡灌肠复位及手术复位,为减少X线对人体的辐射损害及手术创伤,我院1999年10月以来,开展B超直视下水压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共治疗25例.复位成功24例,失败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东海;孙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伴心房梗死的心电图动态观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于1999年6月21日入院前4h做气功时突感头晕、胸闷、四肢无力当即晕厥在地,无抽搐,3~5s后稍感头晕改善,起来继续运动,感胸闷、头晕加重、面色苍白、无心前区疼痛、无腹痛、无呼吸困难、无腹泻及口干、尿少;无畏寒发热,即往无高血压史,无吸烟、饮酒史.

    作者:黄逸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高热惊厥是儿科急症,常见于4个月~7岁之间的儿童,尤以6个月~3岁多见,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抽搐所致的脑损伤,加强医务人员及家长的重视,现将我院1998年元月~2000年6月间住院的90例小儿高热惊厥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王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急性淋病性腹膜炎28例误诊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内性病患者日益增多,我院1994~2000年共收治急性淋病性腹膜炎28例,但有22例被误诊为阑尾炎.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出血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务农,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腹痛5d.发热呈持续性高热,高体温39.5℃,持续3d,腹痛呈持续性,并伴有脓稀样便.发病后在当地医院按急性肠胃炎治疗,经治腹泻得到控制,体温降至37.2℃.但病人仍有腹痛,伴有恶心,饮食差.发病第5d,呕吐胃内容物约50mL.

    作者:李增云;马庆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帮助临床医师对该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3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服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试验、停药后的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药类占39.13%、抗结核14.49%、抗生素占9.42%、皮肤科用药占7.97%、免疫抑制剂占12.31%、解热止痛剂占3.62%、神经系统占4.35%、消化系统占2.90%、化疗药占2.90%、内分泌和代谢药占2.17%、其他占0.72%.临床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36.2%、胆汁淤滞型占40.5%、混合型占23.3%.结论:抗菌素引起的肝损害减少,中药引起的增加,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

    作者:王义国;闫明先;刘倩;李洪臻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4大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属细胞毒性药物,静脉输注易引起静脉炎,且一旦渗漏到血管周围软组织中,轻则肿胀剧痛,重则引起皮肤软组织缺血坏死,甚至肢体残疾.更重要的是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不利于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自1998年我科采取提前预防综合治疗及护理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翠美;黄翠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2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发病情况及预后.方法:对218例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窒息原因,ICH和HIE两者伴随疾病的比较,ICH与HIE伴随疾病发生情况.结果:经卡方检验x2=30.91,P<0.05,有显著性差异.头颅CT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并进行窒息后脑损伤病死率及预后的统计.结论:围产期窒息主要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以初产妇多.窒息原因:以胎头吸引术、胎位不正和产程异常占多数.提示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产科水平,加强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及分娩期监护,以减少产后窒息脑损伤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蒋玉萍;李爱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低出生体重儿184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84例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妊娠合并症及发病症.结果: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臀位占低出生体重儿发病因素前四位.发生率分别为:28.8%、17.39%、14.67%、11.41%.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积极防治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玉华;周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急救脑梗塞溶栓治疗及临床护理

    脑梗塞是我国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对脑梗塞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及溶栓药物的问世,唤起了人们对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关注,我院1998年8月~2000年8月,对1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降纤酶溶栓和160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作对照观察,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晓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人际关系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护士的人际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护患关系、护士与陪床的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护际关系、护士与医院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关系、护士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护士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日常护理工作,因此,护士应学会适当的处理人际关系.

    作者:卢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麻醉效果

    目的:通过对两种不同心理状态下人工流产术(以下简称人流)病人接受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比较,探索心理因素对异丙酚药效的影响.方法:将215例无痛人流病例分为两组,A组(n=130),为术前1~2d预约的病例,并向其说明有关麻醉和手术的常识,让病人有较充分的心理准备.B组(n=85),当日来诊接受无痛人流或常规人流术不能耐受者.对两组的麻醉效果、用药量及sPO2、HR、SBP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与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麻醉药用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人术前、术中HR、SBP都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病例对手术经过均无记忆,但B组病人麻醉中恶梦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心理状态对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有影响,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异丙酚药效有协同作用.

    作者:孔宪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血清锌、钙、锰含量对矮小儿童身高、骨龄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锌、钙、锰含量对儿童身高、骨龄的影响.方法:用高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30例矮小儿童血清锌、钙、锰含量,同30例正常健康儿童比较.并进行锌、钙、锰与身高、骨龄相关分析.结果:矮小儿童血清锌、钙、锰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血清锌、钙、锰与身高呈明显正相关(P<0.01),血清锌、锰与骨龄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血清钙与骨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锌、钙、锰与儿童身高增长,骨龄成熟密切相关.

    作者:周志红;卫巧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