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底核生殖细胞瘤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常杏芝;吴晔;包新华;张月华;秦炯

关键词:基底核, 生殖细胞瘤, 偏瘫, 脑萎缩
摘要:目的 探讨基底核生殖细胞瘤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 对4例基底核生殖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经小剂量诊断性放疗确诊之后,给予40 Gy放疗19、20次和2个疗程的化疗,随访2 a.结果 4例均为男童;起病年龄9~13岁;病程5~13个月.4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偏瘫,2例有明显精神行为异常,2例抽搐.2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显著升高(30.16、77.85 IU/L),1例轻度升高(4.29 IU/L),1例止常.4例头颅MRI均示一侧基底核T1与T2加权相异常稍高信号伴同侧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点状强化.经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后,随访2 a所有患者头颅MRI病灶消失,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足改善基底核生殖细胞瘤预后的关键.学龄男童出现一侧肢体进行性偏瘫,头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基底核异常信号伴同侧脑萎缩时,应警惕生殖细胞瘤的可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1β-511C/T和IL-1β+3953 C/T多态性与小儿癫癎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IL-1β-511C/T和IL-1β+3953C/T位点多态性与小儿癫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17例癫痫患儿(病例组)和95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YIP)进行IL-1β-51IC/T和IL-1β+3953C/T位点多态性检测,比较IL-1β-511C/T和IL-1β+3953C/T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儿癫癎患病风险的关系.采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未发现1L-1β-511C/T多态性与小儿癫癎危险性存在统计学的关联;与携带+3953CC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3953T等位基因者(即CT和TT基因型)小儿癫癎风险增加2.46倍(95%CI 1.03~5.87),而且有癫癎或热性惊厥家族史者,+3953突变型使小儿癫癎风险增加4.12倍(95% CI 1.28~29.34).结论 IL-1β-511C/T位点多态性与小儿癫癎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而IL-β+3953C/T位点多态性与小儿癫癎遗传易感性有关,可能导致癫痫的发生,并可显著增加家族史对小儿癫癎的危险性.

    作者:陆海英;黄松明;张爱华;郑帼;黄艳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黄疸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黄疸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关系,评价NSE在预测黄疸新生儿听力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119例新生儿外周血1 mL检测其NSE、胆红素/清蛋白质量比值(B/A)及总胆红素(STB)水平,将STB≥171.0 μmol/L患儿89例归为观察组(其中A组171.0~205.2 μmol/L,B组>205.2~256.5 μmol/L,C组>256.5~342.0 μmol/L,D组>342.0 μmol/L),STB<171.0 μmol/L患儿30例为对照组;同期检测并追踪观察组新生儿BAE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分析NSE、STB、B/A与BAEP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NSE水平(15.94±4.73)μg/L及异常率(61.8%)明显高于对照组[(8.75±2.71)μg/L,3.3%](Pa=0),随着STB上升,NSE水平逐渐升高(P=0);NSE、STB、B/A的ROC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0.511、0.589,具有显著性差异(Pa=0);以NSE=14.36μg/L作为预测听力损害标准的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66.7%,明显高于血清STB、B/A(P=0).结论 血清NSE与BAEP异常改变相关性高,具有较好的预测听力损害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冬菊;肖昕;肖小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骨龄和遗传身高对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疗效,分析开始治疗时骨龄和遗传身高(FPH)对GHD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GHD患者应用国产rhGH治疗,选取其中36例完全性GHD男性青春期前患者,按骨龄不同将36例患者分成骨龄<9岁组(19例)和骨龄≥9岁组(17例);按FPH不同将36例患者分成FPH<170.79 cm组(13例),170.79 cm≤FPH<174.69 cm组(14例)和FPH≥174.69组(9例),分别进行治疗后0.5 a平均生长速率(GV)监测.结果 治疗时骨龄<9岁组GV值为(12.9±1.8)cm/a,明显大于骨龄≥9岁组[(9.2±2.1)cm/a](t=2.31 P<0.05);FPH≥174.69组GV值为(12.4±2.1)cm/a,明显大于FPH<170.79组[(10.1±2.0)cm/a](t=2.26 P<0.05).结论 开始治疗时骨龄和遗传身高对GHD患儿的促生长疗效存在显著影响.

    作者:潘嘉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危重新生儿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危重新生儿60例.男36例,女24例;体质量2 300~4 200 g;胎龄35~41周;日龄1~27 d.采用微量血糖仪测定危重新生儿标本中血糖水平;对于高血糖和低血糖新生儿给予相应治疗;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危莺患儿血清胰岛素水平.健康对照组30例按上述同样方法测定相应指标.并进行二组比较.结果 危重60例患儿中糖代谢紊乱26例(43%),其中高血糖21例,低血糖5例.危重新生儿血糖、胰岛素水平[(6.37±4.11)mmol/L、(25.73±14.32)mIU/L]较健康足月新生儿[(4.13±1.73)mmol/L、(4.01±1.73)mIU/L]显著升高(t=2.32,4.76 Pa<0.01),经治疗后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 危重新生儿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及高胰岛素血症,对危重患儿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尽早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诊断并合理处理.

    作者:张成云;王丹;贾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309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RSV肺炎的309例新生儿(男196例,女113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RSV抗原.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并根据感染方式、胎龄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5 a共纳入309例新生儿RSV肺炎.男/女比为1.7∶1.0.足月儿占87.1%.冬春季为好发季节.与社区获得性感染组比较,院内感染组早产儿比例高(23.2% vs 8.7%,P=0.002),出生体质量低[(3 010.8±852.8)g vs (3 153.2±943.4)g,P=0.026],住院天数延长[(19.0±8.0)d vs (12.2±4.5)d,P=0],住院费用增加[(5 646.4±3 632.2)元 vs (4 175.8±2 879.2)元,P=0],发病日龄晚[(21.3±8.6)d vs (15.8±6.0)d,P=0].RSV并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组与单纯RSV感染组比较,住院费用高[(6 063.1±3 085.4)元vs(4 513.2±3 860.8)元,P=0.047],吸氧治疗比例高(40.0% vs 25.7%,P=0.006).新生儿RSV肺炎临床表现多样,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比较)以呼吸暂停(20.0%vs 0.7%)、发绀(42.9% vs 22.7%)为主.42.0%并细菌感染,13.3%并其他部位感染,99.0%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结论 RSV是新生儿肺炎的重要病原,冬春季好发.新生儿RSV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院内感染患儿病情较重.本病尚缺乏有效预防治疗手段,预防感染和隔离是关键.

    作者:袁琳;张金萍;陈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L-精氨酸对胎儿生长受限胎盘Bcl-2、Bax凋亡蛋白及脐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 观察L-精氨酸对胎儿生长受限(FGR)脐动脉血流及胎盘Bcl-2、Bax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精氨酸对FGR的疗效.方法 选择FGR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L-精氨酸组30例.孕期定期应用B型超声监测二组胎儿脐血流参数;分娩后称新生儿体质量,10 min内取胎盘中央组织,100 g/L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胎盘Bcl-2、Bax凋亡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精氨酸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L-精氨酸组快速血流比值较高(P<0.05),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较低(Pa<0.05).常规组较L-精氨酸组Bax表达量相对增强,而Bcl-2表达相对减弱.结论 L精氨酸可降低胎盘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胎盘细胞凋亡,改善胎盘功能,促进胎儿发育.

    作者:申素芳;华彩红;罗秋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在血气监测指导下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为主综合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

    目的 观察以经鼻塞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疗法(nCPAP)为主的综合措施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呼衰)的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方法 将103例呼衰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综合措施.观察组52例,普通给氧无效换用nCPAP,利用微量血气动态监测,无效者应用呼吸机,尽早撤机后再行nCPAP过渡;对照组51例,鼻导管与头罩吸氧,无效者直接应用呼吸机.检测观察组应用鼻导管吸氧与nCPAP 2种治疗方法后其血气变化.对存活病例随访24个月,观察该疗法的远期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nCPAP治疗后,p(O2)显著升高(P<0.01),p(CO2)显著降低(Ⅰ型呼衰P<0.05,Ⅱ型呼衰P<0.01).观察组插管上机率、呼吸道损伤率、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0.05);总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远期随访2组患儿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发现氧疗远期不良影响.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微量血气监测指导的nCPAP疗法,对新生儿呼衰的治疗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可有效降低呼吸机应用的相关风险,无远期不良影响.

    作者:王炳辉;任常军;韩小梅;额尔敦高娃;王春妃;刘亚平;王娜;张晶;李彦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尿胱抑素C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肾功能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ys C)对围生期HIE新生儿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HIE新生儿47例为HIE组,按照HIE诊断标准又将其分为轻度HIE组(25例)和中重度HIE组(22例).选取无肾功能损害诱因及HI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非HIE新生儿23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新生儿日龄3 d内的尿Cys C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等尿酶系列,并计算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应用Kolmogorov-Smimov法分析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HIE组尿Cys C、RBP及FENa%较对照组显著增高,中重度HIE组尿Cys C升高更加明显(Pa<0.05).β2-MG、NAG在对照组、轻度HIE组、中重度HIE组间呈逐渐上升,但除中重度HIE组β2-M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外,其他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尿Cys C、RBP、β2-MG、NAG与FENa%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2,0.648,0.402,0.368 Pa<0.05).结论 尿Cys C可作为反映肾小管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其诊断性能优于β2-MG,而与尿RBP相似.

    作者:杨彩云;沈颖;林影;钟雁;王慧欣;杨学芳;刘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体积分数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p53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积分数为600 mL/L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肿瘤抑制蛋白p53和肺细胞周期调节基因(p21waf/cip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孕21 d早产大鼠出生6 h内随机分为高体积分数氧(高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于常压空气中,高氧组置于氧体积分数为600 mL/L的氧舱中,二组均于胚胎19 d(E19)及出生第1、3、5、7天(P1、P3、P5、P7)各随机取8只早产大鼠,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其肺组织肺p53和p21waf/cipl基因表达水平.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对照组胎鼠及早产大鼠肺组织p53 mRNA的表达自出生后随鼠龄增加逐渐下降,至P5低;高氧组胎鼠及早产大鼠p53 mRNA的表达在E19~P7均较高于对照组,P5和P7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2.对照组胎鼠及早产大鼠肺组织p21waf/cipl mRNA的表达水平在E19~P7随鼠龄增加而升高,高氧组胎鼠及早产大鼠肺组织p21waf/cipl mRNA的表达在E19~P7均高于对照组,P5时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0 mL/L氧暴露可通过调控p53及p21waf/cipl途径抑制肺组织细胞增殖,进而导致BPD的发生.

    作者:王伟;余肖;宁琴;罗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和智力特点

    目的 提高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客观性、准确性,观察ADHD患儿认知和智力障碍程度.方法 对60例ADHD患儿(ADHD组)和60例健康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分别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P3波检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检测患儿认知和智力能力,并比较二组儿童不同智力平衡性的ERP P3波测试结果.结果 ADHD组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P3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波幅差异不明显.C-WISC检测中总智商(N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Pa<0.01);66.7%ADHD患儿VIQ低于PIQ 15分以上,智力不平衡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DHD组及健康对照组智力不平衡(PIQ-VIQ差值≥15)儿童ERP P3波潜伏期较智力平衡(PIQ-VIQ差值<15)儿童延迟(P<0.05).结论 ERP儿童P3波的潜伏期是评价认知能力的方法,结合C-WISC测试能判断ADHD患儿认知和智力障碍程度,可作为ADHD诊断和预后判定的辅助依据之一.

    作者:刘丽;俸曦;周谦;王思明;傅师亭;吴玫;何亚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基底核生殖细胞瘤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基底核生殖细胞瘤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 对4例基底核生殖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经小剂量诊断性放疗确诊之后,给予40 Gy放疗19、20次和2个疗程的化疗,随访2 a.结果 4例均为男童;起病年龄9~13岁;病程5~13个月.4例均表现为进行性偏瘫,2例有明显精神行为异常,2例抽搐.2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显著升高(30.16、77.85 IU/L),1例轻度升高(4.29 IU/L),1例止常.4例头颅MRI均示一侧基底核T1与T2加权相异常稍高信号伴同侧脑萎缩,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点状强化.经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后,随访2 a所有患者头颅MRI病灶消失,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足改善基底核生殖细胞瘤预后的关键.学龄男童出现一侧肢体进行性偏瘫,头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基底核异常信号伴同侧脑萎缩时,应警惕生殖细胞瘤的可能.

    作者:常杏芝;吴晔;包新华;张月华;秦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IE患儿血清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HIE患儿(HIE组)及20例健康足月儿(健康对照组)在出生第2-3天血清1L-6水平;30例HIE患儿出生第14天采用中国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35分为预后不良组,≥35分为预后良好组,并比较二组出生第2-3天血清IL-6水平.结果 出生第2-3天HIE组血清IL-6水平[(22.0±10.19)ng/L]较健康对照组[(13.78±3.14)ng/L]明显增高(t=3.49 P<0.001);HIE预后不良组血清IL-6水平[(27.0±8.3)ng/L]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18.1±7.5)ng/L](t=3.02 P<0.005).HIE组出生第2-3天血清IL-6水平与出生第14天NBNA评分呈负相关(t=-3.02 P<0.005).结论 IL-6参与HIE病理生理过程,并对HIE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彩平;彭倩;李远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5例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ID)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9月-2007年12月住院BPD患儿2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原发病、合并症、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并对患儿出院12个月内进行随访,分析BPD发生的重要因素及早期诊治的效果.结果 25例中胎龄26~27周2例,28~30周17例,31~32周5例,35周1例;出生体质量700~1 000 g9例,1 001~1 500 g 12例,1 501~2 000 g4例.诊断BPD前并感染15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早拟诊时间出生13 d.20例接受地塞米松治疗,经治疗24例好转出院,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并感染、机械通气、动脉导管未闭等是BPD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易感患儿进行严密监测、早期诊断、防治感染、及时关闭导管、及时应用利尿剂和地塞米松是预防和治疗BPD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海兰;刘红;靳绯;齐宇洁;李耿;翁景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将6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1剂.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改变.对二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和呼吸机参数[包括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呼吸道压(MAP)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经PS治疗后,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雎比值[a/A p(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PIP、MAP和Fi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件差异(Pa<0.005);观察组PEE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ARDS新生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晓光;叶贞志;李步云;苏国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诊断与评价

    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特征性脑损伤形式之一,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应注重3个阶段的诊断:1.脑室旁白质软化易发生在侧脑室前角、后角三角区附近及侧脑审背外侧.2.脑室旁白质损伤早期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水肿性病变敏感性极高,超声也有较好的诊断效果.3.脑室旁白质损伤后期对髓鞘化程度、脑白质容积大小及神经纤维走行作出判断.

    作者:周丛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的意义与策略

    早产儿营养不良导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是NICU中的重要问题.证据表明新生儿早期营养缺乏具有远期的不良反应,包括身材矮小、免疫低下、神经发育不良等.在过渡到完全肠内喂养之前,静脉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保证早产儿营养的摄入.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肠道动力和胆汁分泌,增强乳糖酶活性,减少败血症、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大量的随机临床试验为早产儿喂养提供了指南:早产儿喂养首选母乳,适时添加人乳增强剂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母乳喂养者,宜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养.

    作者:贡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病毒性脑炎并横纹肌溶解症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感染造成脑实质病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儿科较常见.横纹肌溶解症是由于骨骼肌破坏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和从尿排出的综合征,其特征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血清肌红蛋白升高及肌红蛋白尿,常继发急性肾衰竭.国内外研究报道多种病毒性脑炎患儿可并横纹肌溶解症,且并不是很罕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病程中出现血尿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应及早进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血和尿肌红蛋白的检测,以明确是否有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一旦诊断明确后,应及时进行水化、碱化等治疗,以避免急性肾衰竭的发生,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现就病毒性脑炎并横纹肌溶解症进行综述.

    作者:刘爱琳;李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缺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新生大鼠早期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变化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HIRBD)新生大鼠早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24只7口龄新生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缺血再灌注2 h组(B组)及缺氧缺血再灌注4 h组(C组),每组8只.断头取其脑海马,抽提总RNA.运用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双特异性磷酸酶1、FBJ成骨肉瘤癌基因(Fos)和Toll样受体9(Tlr9)基因表达上调,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1、8(Caspase-1、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6、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和Ras基因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基因表达下调.C组Fos、IL-1β和Tlr6基因表达均上调,Caspase-1、细胞外基质蛋白1、溶血磷脂酸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转运蛋白1、NF-κB抑制因子激酶epsilon和Ras基因同源基因家族成员c基因表达均下调.结论 在新生大鼠HIRBD早期阶段,主要通过Tlrs诱导NF-κB激活,从而调控下游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HIRBD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张士发;周名雄;睢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产前孕鼠应用地塞米松与倍他米松对早产仔鼠脑发育的影响

    目的 比较产前孕鼠使用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对早产仔鼠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取15只孕鼠随机分为5组:地塞米松1剂组[0.2 mg/(kg·d),1 d]、地塞米松3剂组[0.2 mg/(kg·d),3 d]、倍他米松1剂组[0.2 ms/(kg·d),1 d]、倍他米松3剂组[0.2 mg/(kg·d),3 d]及对照组.于孕第19天处死大鼠,取早产仔鼠称其体质量及脑质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1剂组、地塞米松2剂组及倍他米松3剂组早产仔鼠体质量、脑质量、脑质量/体质量、脑皮质及海马区NSE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a<0.05,0.01).与地塞米松1剂组、倍他米松1剂组比较,地塞米松3剂组、倍他米松3剂组对早产仔鼠脑发育影响更大;地塞米松3剂组海马区NSE表达较倍他米松3剂组低(P<0.05),地塞米松1剂组仔鼠体质量、脑质量、脑质量/体质量、脑皮质及海马区的NSE表达均较倍他米松1剂组明显降低(Pa<0.05,0.01).结论 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损伤早产仔鼠脑发育,多次使用比单次使用更加明显;而倍他米松相对地塞米松而言,对仔鼠脑发育的影响小,临床应考虑使用低毒性的倍他米松替代地塞米松.

    作者:郭艳;李红英;陈筱青;周晓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孕酮干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葡萄糖转运蛋白1、3基因的表达

    目的 观察孕酮干预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海马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7日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孕酮组.缺氧缺血组及孕酮组新生大鼠先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再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混合气体2 h,建立缺氧缺血动物模型;孕酮组于建立模型前30 min按8 mg/kg腹腔注射孕酮溶液.假手术组新生大鼠仅作右侧颈总动脉分离.缺氧缺血后24 h,各组新生大鼠断头处死,取脑海马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海马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结果 缺氧缺血组GLUT1 mRNA和GLIUT3 mRNA的表达分别为0.674±0.083、0.785±0.093,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374±0.061、0.519±0.060)(Pa<0.01);孕酮组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分别为0.957±0.077、1.138±0.090,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374±0.061、0.519±0.060)和缺氧缺血组(0.674±0.083、0.785±0.093)(Pa<0.01);正常组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分别为0.363±0.063、0.503±0.085,与假手术组(0.374±0.061、0.519±0.060)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a>0.05).结论 孕酮通过上调GLUT1 mRNA和GLUT3 mRNA的表达增加脑内葡萄糖的转运,以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新娟;韩华;田香勤;李东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