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分析

赵志华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梗死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9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疗法.两组均治疗8周后评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44%,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确切,且应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张口困难9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张口困难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行放射性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对照组90例.实验组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给予中西医防治措施和护理干预(包括穴位药物注射、中药汤剂、康复锻炼和心理护理),对照组单纯采用放射治疗.在放射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齿间距进行测量,观察患者张口困难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张口缩小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张口缩小发生率为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防治措施,早期康复训练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张口困难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晓慧;丛志军;陶雨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同步放疗及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按常规及对症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早期干预措施对食管癌患者同步放疗及化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皮炎、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完成放、化疗,有助于控制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期间放射性皮炎、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月琴;高凤兰;李燕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新生儿休克23例

    目的 探讨新生儿休克的病因,提高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3例新生儿休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休克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心源性休克.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围生期窒息,正确地进行分娩处理及抢救,可降低新生儿休克发病率.

    作者:杨桂侠;杨静波;王怀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药饮片的储存与养护体会

    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病、防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良好的饮片质量保证了中医临床疗效.本文重点介绍了影响中药饮片储存和养护的因素及正确的储存和养护方法.

    作者:张义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康复科进行诊治的病例24例,均已做骨扫描,确诊为骨质疏松的病例.结果 显效:4例,占16.7%;见效:19例,占79.1%;无效:1例,占4.2%.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缓解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上,有安全、疗效可靠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在社区大力推广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大有前途的.

    作者:殷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60例

    目的 观察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清IL-6、TNF-a及CRP的变化.方法 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调理、降糖、降压、纠正贫血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治疗时间4周.测定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清IL-6、TNF-a及CRP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相比尿素氮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肌酐相比有差异(P<0.05),三种炎性因子(IL-6、TNF-a、CRP)治疗后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其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一定程度上与其减少患者血清IL-6、TNF-a及CRP等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李林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正交法优选青乳合剂的水提工艺

    目的 优选青乳合剂的佳水提工艺.方法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含量,以提取物中芍药苷的含量为检测指标,筛选出青乳合剂的优化提取条件.结果 青乳合剂佳水提工艺为A3B1C3D2,即药材加10倍量的水,浸泡0.5h,煎煮2次,每次1.5h.结论经正交设计优化的青乳合剂的水提工艺可行.

    作者:谭泳怡;曾聪彦;梅全喜;梁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病机的恒动性与病机演变的研究

    病机是导致疾病的关键点,贯穿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它是不断变化的,病机的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而病机演变临床及实验的研究有利于对疾病进行整体认识,并掌握贯穿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基本病机变化,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撑.

    作者:鲁士友;孙广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宝散中欧前胡素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宝散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Apollo-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00nm,柱温为室温.结果 欧前胡素进样量在0.0300~0.2000u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68%,RSD=0.35%.结论 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作为红宝散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舒;王苗苗;吕述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护理手段对肿瘤患者化疗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97例患者中有效54例,好转3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达90.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既能利于身体健康,又能利于肿瘤康复.

    作者:常珊珊;朴日红;张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华蟾素局部注射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28例

    目的 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局部注射加眼部用药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28例病人,用华蟾素注射液各1毫升,双眼下方结膜囊内注射,隔日一次,注射1~3次;结膜囊内点鱼腥草滴眼液8次/日,妥布霉素滴眼液6次/日,氧氟沙星眼膏睡前涂用1次.结果 治愈 27例,好转1例,没有无效病例.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局部注射加眼部用药,是一种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俊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医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经验

    目的 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创建特色优质护理病房的效果与经验.方法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和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创建优质护理病房活动,将活动开展前后的基础护理工作、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使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使用量大幅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也得到了加强.结论 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创建特色优质护理病房切实可行,可帮助医院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中医特色.

    作者:王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6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的6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微波组织凝固术综合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利湿、止带、止血的中药巩固治疗.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3.4%,观察组为96.7%.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刘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小柴胡汤联合消炎痛栓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性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消炎痛栓及消炎痛栓联合小柴胡汤加减对肝癌发热病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体温>37.3℃的患者分为治疗组1(消炎痛栓治疗组),治疗组2(消炎痛栓联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组),对照组(安慰剂组),于用药后5天,观察患者体温情况,结果 三组的降温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炎痛栓联合小柴胡汤加减退热效果优于消炎痛栓退热效果.

    作者:李舜;蔡钢;潘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时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指导方法.方法 对肿瘤患者实施化疗前护理、化疗中护理、化疗后护理及指导.结果 本组肿瘤患者89例经过化疗时期期的护理与康复指导,治愈48例,有效3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01%.结论 根据癌症化疗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提高了化疗的疗效,增强了患者的信心,极大地降低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有效,指导方法可行.

    作者:魏艳丽;刘丽娟;鞠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60例

    目的 观察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观察组口服芎芍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芎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白静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由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2%,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00万 [1].虽然对于本病的研究已有近190年的历史,但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彻底明了.治疗以药物治疗为有效.

    作者:刘瑞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72例

    目的 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4例痛经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66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6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1%;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痛经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淹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文拉法辛缓释片辅助电针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缓释片辅助电针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情况.方法 对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卒中治疗前提下分为两组,文拉法辛缓释片辅助电针治疗,称合用组;单纯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称单纯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 评估.结果 治疗4周后合并电针组药物平均剂量75mg/d,单纯药物组药物平均剂量150mg/d;合并电针组有效率为85%,单纯药物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合用电针组治疗2周后HAMD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单纯药物组(P<0.001).结论 卒中后抑郁合并电针治疗,起效快,疗效好,合并用药剂量减少,耐受性好,值得同行借鉴.

    作者:盛玉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细节护理促进手术后产妇康复76例

    目的 寻找促进手术后产妇康复的细节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术后采取有效的细节护理措施,对照组72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及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 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及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剖宫产手术后产妇有效的细节护理,能促进产妇术后康复.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