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杨园园;杜军保
近年来,随病毒学、生物化学、免疫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电镜及免疫荧光技术等的进展对肾小球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绝大多数获得性肾小球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发病均与感染有关.目前已知与肾小球疾病相关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病毒(肝炎病毒、呼吸道病毒、HIV、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寄生虫(弓形体、疟原虫、血吸虫等)、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真菌等.
作者:王峥;刘晓鸣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儿童IgA肾病(IgAN)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肾活检确诊为IgAN 21例进行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及免疫分型,并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本组IgAN发病率男童多于女童(2.5∶1.0),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肉眼血尿14例(66.7%),血尿伴蛋白尿4例(19.1%),肾病综合征1例(4.7%),肾炎综合征2例(9.5%),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免疫球蛋白沉积以复合型为主.结论 随着对无症状血尿、蛋白尿者肾活检的增多,小儿IgAN的诊断有逐年增加趋势.IgAN临床表现多样,几乎包括肾小球疾病的所有类型,且临床与病理有一定关系.单纯血尿者病理改变相对较轻,预后较好;蛋白尿者病理改变较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王丽峰;李晓忠;封其华;程江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NICU完成整个诊疗随访过程的早产儿308例行眼底检查,对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对308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出生体质量、胎龄、蓝光照射时间、黄疸程度、吸氧时间、低碳酸血症、低氧血症、颅内出血与ROP发病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低胎龄、酸中毒、低碳酸血症及感染是影响ROP发生的显著因素,治疗过程规范用氧后,ROP仅发生在1、2期病变.结论 预防早产、防治早产儿各种并发症发生、规范用氧是预防ROP的关键.
作者:徐巧岚;金立秀;戴荣林;杨代秀;严国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报告1次群体性皮肤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总结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患儿93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结果 中毒患儿93例经过心理、物理和药物治疗,1~3 d均治愈,7~14d随访均正常.结论 皮肤接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后,只要及时清洗皮肤,适当应用滴眼液,或经静滴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针剂,一次性使用可消除症状;心理治疗对于群体发病至关重要.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补体激活在膜增生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等肾小球疾病的发生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肾脏局部表达衰变加速因子、膜辅蛋白、Ⅰ型补体受体及CD59等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激活进行负向调控以保护自身组织.目前学者们正试图将其运用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本文就补体激活及调控、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及其在肾小球疾病治疗中的运用等方面,对近些年研究成果予以综述.
作者:张瑜;周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间的差异.方法 经常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卧立位血压、辅助检查、直立倾斜试验(HUT)确诊的VVS患儿40例,比较不同类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VVS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类型以血管抑制性为主.不同类型VVS患儿的临床特征,包括晕厥的诱因、先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基础心率、血压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管抑制型反应是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类型.
作者:陈建军;杨园园;杜军保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并滤过(HDF)在小儿急性肾衰竭(ARF)的应用.方法 应用Branc Dialog双泵透析机对因各种原因致ARF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1例患儿进行19例次HDF和21例次血液透析(HD).HDF及HD前后分别测血BUN、Cr、UA、β2-微球蛋白(β2-MG),观察心率、血压、体温等变化.结果 HDF与HD相比,血BUN、Cr、UA、β2-MG下降率均增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低血压发生率低,HDF无低血压发生,HD为5/21例次.但失衡综合征发生率HD无,HDF 3/19例次.结论 HDF较HD透析充分,特别是对血β2-MG清除率高,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要防止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李翠华;栾江威;吴燕祥;杨杏鲜;王筱雯;李冬云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利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形态学变化及脑代谢物的改变.方法 对足月新生儿HIE 46例进行头颅MRI、1HMRS检查,并以无窒息史的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1.MRI显示HIE患儿存在12种异常征象,其中弥漫性脑水肿、灰白质分界消失、T1WI基底核异常高信号伴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胼胝体水肿、脑回征、脑实质广泛出血等征象是脑损伤严重表现.2.1HMRS显示乳酸/肌酸(Lac/Cr)比值、谷氨酸复合物-α/肌酸(Glx-α/Cr)比值在HIE各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ρ=0.76,0.59 P<0.0001),N-乙酰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在HIE重度组明显低于中、轻度组(P<0.05).结论 MRI和1HMRS相结合可客观反映HIE患儿脑形态及代谢变化,评价其脑损伤严重程度.
作者:张晓岚;常立文;容志惠;李文斌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激素敏感与激素耐药组患儿Pax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细胞有效凋亡率,探讨Pax2在肾脏糖皮质激素(GC)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NS患儿40例肾活检组织Pax2、PCNA表达,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激素敏感组Pax2适量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激素耐药组,Pax2呈过度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ax2始终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Pax2适量表达,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凋亡,修复受损的小管-间质.Pax2过度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进一步减少,导致肾小管病理改变加重,使其对激素不敏感甚至耐药.
作者:张慧琼;易著文;何小解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分析登封地区新生儿血铅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河南省儿童青少年铅中毒监测与防治工作方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对199例新生儿和产妇进行指尖微量血血铅水平测定,并对其出生情况、母孕情况、家庭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 1.共发放儿童少年血铅监测登记表、产妇血铅监测调查登记表400份,回收398份,回收率99.5%,应答合格率100%.2.新生儿199例.男102例,女97例.血铅2.1~45.9 μg/L,中位数13.6μg/L,均值13.9 μg/L.3.产妇199例.年龄19~41岁;血铅27.0~112.4μg/L,血铅≥100μg/L占6.03%.4.经方差分析得出,新生儿与产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除产妇化妆比例对血铅值呈负相关外,其他因素均对血铅水平有明显的高危影响.结论 登封地区新生儿血铅水平与孕妇情况、父母职业、居住环境、拥有车辆等有关,应引起重视.
作者:白玉苍;李森;景淑真;郝金海;梁爱芳;胡淑雅;黄红霞;张建锋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基本资料问卷,采取现况研究整群抽样方法,在南宁市7所中学中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学生2700名.结果 SCL-90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学生379例,占14.5%.经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偏爱、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项呈明显正相关;SCL-90总分数及各项因子分与父母亲温暖理解项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密切关系,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是中学生心理问题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方拴锋;经承学;王琳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内调节血压、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系统之一,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该系统中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下生成AngⅡ,才能发挥功能,因此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关键酶.人体血清ACE水平主要受控于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目前研究表明ACE基因多态性与肾脏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本文将对近年有关ACE基因多态性与肾脏疾病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认识.
作者:樊忠民;刘光陵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难治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 难治性HSPN患儿22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口服泼尼龙组;Ⅱ组,静脉注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Ⅲ组,肾囊内注射甲泼尼松组.连续观察8周,分别于0、4、8周检测患儿24 h尿蛋白量、血清清蛋白(Alb)、肌酐(Scr)、血浆胆固醇(Cho).结果 4周时3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2.35±1.09)、(0.97±0.37)、(0.99±0.52)g,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8周时3组24 h尿蛋白分别为(2.13±1.68)、(1.57±0.89)、(0.19±0.11)g,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治疗期间肾囊注药组患儿血清Alb、血浆Cho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肾囊内注射甲泼尼龙可减少难治性HSPN儿童尿蛋白排出.
作者:李志辉;何金华;银燕;段翠蓉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κB(IκB)信号通路在激素敏感型单纯性肾病(SRSNS)患儿病毒基因反式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分别测定SRSNS、肾炎性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和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NF-κB活性、呼吸道病毒基因和血浆病毒抗体;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SRSNS和正常儿童IκBα蛋白质表达和血浆IL-8水平.结果 与SRSNS缓解期和其他组比较,SRSNS活动期组NF-κB活性明显增加.NF-κB活性与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呈正相关趋势.SRSNS活动期血浆IL-8水平增高,且与NF-κB活性呈正相关(r=0.88 P<0.001).SRSNS活动期患儿IκBα蛋白质明显低于SRSNS缓解期和正常儿童,IκBα蛋白质水平与NF-κB活性呈负相关(r=-0.884P<0.05).结论 NF-κB/I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病毒基因反式激活过程,可能是呼吸道病毒触发SRSNS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陶于洪;王峥;李缠生;朱小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包括激素抵抗性、激素依赖性及频复发性NS.
作者:吴小川;易著文 刊期: 2006年第17期
患儿,女,日龄1 d,母孕39周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 9分,体质量3400 g,身长51 cm,产后常规青霉素肌注预防感染(20万U,2次/d,未做青霉素皮试),11Am肌注20万U,2 min后患儿出现全身皮肤黏膜潮红,即刻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末梢凉,脉搏细弱,皮肤轻度发花,心率60次/min,心音低钝.
作者:李晓冰;何德根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乳剂涂擦治疗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的微观机制,寻找促使血管瘤消退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6个月以内婴儿体表增生期毛细血管瘤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将平阳霉素制成乳剂,涂于用药组瘤体表面,1次/8h;对照组则只涂以基质.用药7 d后两组均手术切除瘤体,制成石蜡切片观察细胞微观变化;采用TUNEL方法 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取两组各2例制成电镜标本,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用药组较对照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对照组和用药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8.87±13.67,29.52±15.33,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842 P<0.01).结论 平阳霉素可诱导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细胞发生凋亡而促进其消退,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周期和激活凋亡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徐伟立;牛爱国;李英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糖皮质激素(GC)自1949年应用于急性风湿病治疗后,迅速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主要乃至特效药物之一,肾病综合征(NS)是其中之一.
作者:卢思广;李国民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小儿孤立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符合孤立性血尿诊断标准的23例患儿,行B超定位引导,局麻或全麻后,采用负压吸引行小儿经皮肾活检;肾穿标本用特制邮寄盒远程送检,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8例(34.9%),微小病变性肾病(MCN)5例(21.7%),IgA肾病(IgAN)4例(17.4%),薄基底膜肾病(TMN)3例(13%),Alport's综合征(AS)、局灶性节段性硬化(FSGS)、IgM肾病(IgMN)各1例(各4.3%).结论 孤立性血尿患儿以MsPGN、MGA及IgAN为主,TMN、FSGS占一定比例,极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肾小球硬化改变.
作者:徐达良;董扬;叶学良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输尿管囊肿39例进行总结分析.病例均行B超和静注尿路造影(IVU)检查.IVU不显影者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8例,行膀胱镜检查10例.结果 B超确诊31例,IVU确诊17例,行CT、MRI、膀胱镜检查者均得到确诊.输尿管囊肿39例中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26例,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7例,经尿道行囊肿电切开窗术6例.并发症:膀胱输尿管返流3例,囊肿边缘出血、输尿管残端感染各1例.结论 B超适于囊肿的筛选.IVU可了解肾脏功能及畸形情况.CT、MRI对IVU不显影有帮助.膀胱镜对了解囊肿大小、位置起确诊作用.囊肿侧肾发育不良或伴严重积水者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囊肿大者宜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较小囊肿可经尿道电切开窗术.
作者:石红林;李启忠 刊期: 200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