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前列腺凋亡反应基因4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陆超;陈吉庆;吴升华;黄松明;郭锡熔;陈荣华

关键词:前列腺凋亡反应基因4, 婴儿, 新生, 脑缺氧, 脑缺血
摘要:目的探讨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前列腺凋亡反应基因4(Par-4)mRNA表达量的临床意义.方法HIE患儿37例为实验组(轻度14例,中度15例,重度8例),正常新生儿8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生后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1 mL,采用Rt-PCR法测定淋巴细胞中Par-4 mRNA表达量.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外周淋巴细胞中Par-4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均<0.01).重度HIE患儿Par-4 mRNA表达量高(F=64.6 P<0.01).结论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ar-4 mRNA表达量,对HIE的早期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新生鼠肺发育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在新生鼠肺发育中的作用.方法SD孕鼠80只分为4组,即A:对照组;B:地塞米松(Dex)1组;C:Dex 2组;D:维A酸(RA)组.A、B、D组分别于孕18~20 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ex,腹腔注射RA;C组于生后1~3 d皮下注射Dex.各组分别于孕18、20、21 d(C组孕期不取)、生后1、3、5、7、10、14、21 d取肺标本作形态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结果1.肺组织形态学:B、C组早期肺泡发育提前,数目多,壁薄,晚期则明显落后于A、D组.2.IGFBP-2肺表达:A组中IGFBP-2主要在胎肺组织中表达,孕18 d左右表达强,随后表达渐减弱.B、C组表达趋势同A组,但生后各时间点均较A组增强;D组生后各时间点均较A组减弱.3.Western blot:IGFBP-2多肽表达强度各组孕18 d表达强,随后渐降低;B、C组生后各时间点表达强度明显高于A组(P均<0.01);D组各时间点浓度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1).4.RT-PCR:IGFBP-2mRNA表达的强度变化规律与其肽浓度变化相似.结论IGFBP-2在肺发育过程起重要作用,其浓度过高则影响肺发育.

    作者:刘汉楚;常立文;容志惠;祝华平;张谦慎;陈红兵;李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疾病甘胆酸、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的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甘胆酸(CG)、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9例新生儿疾病患者血清CG、HA、PCⅢ含量,20例出生健康新生儿作对照.结果疾病组血清CG、HA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0.05),而PCⅢ两组无差异,90%以上呈高水平状态.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G、HA水平变化对判断新生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PCⅢ检测结果不能为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盛玮;王德志;陈云龙;方元勋;程士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重症肺炎

    目的评价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并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PICU收治的90例先心并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组30例和非机械通气组60例,观察两组血气分析pH、pa(O2)、pa(CO2)改善时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两组住院天数、病死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酸中毒、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纠正时间均明显短于非机械通气组(P均<0.01);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两组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通气是治疗先心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降低患儿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24例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CMV肺炎婴儿24例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结果婴儿CMV肺炎多表现为咳喘,发热,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胸片多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均予GCV治疗,16例治愈,8例好转.结论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CMV-IgM抗体阳性是CMV肺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婴儿CMV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赵武;刘欣;陈兰举;时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盐酸氨溴索序贯治疗中重度婴幼儿肺炎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中重度婴幼儿肺炎的佳方法.方法选择中、重度婴幼儿肺炎158例,随机分为3组,在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点,3 d后改为盐酸氨溴索糖浆口服;B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点;C组给予鲜竹沥液口服.结果A组和B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B组无显著差异(P>0.05);A、B组较C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序贯治疗中重度婴幼儿肺炎具有高效、快速、方便、节省费用等优点.

    作者:石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黄瘤病1例

    患儿,男,14岁,3岁时臀部发现黄色结节、斑块,5年前皮损不断扩大,增多至肘、膝等处,无自觉症状.0.5年来出现活动后胸闷、乏力,加重1个月来诊.患儿无糖尿病、肝炎病史.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姐16岁,体健.

    作者:牛雅;黄秋芳;杨彩珍;沈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肺炎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重症肺炎时的变化及其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免疫分析仪,采用cTnI试剂盒检测47例重症肺炎急性期、25例恢复期血cTnI水平.结果33例急性期重症肺炎患儿血cTnI明显升高,异常率达70.2%,与非重症肺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恢复期11/25例升高,异常率44%,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cTnI与心肌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 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心肌损害,cTnI可作为早期监测心肌受损的指标.

    作者:严琴琴;杨丽芳;郑建云;乔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在脂多糖致大鼠脑水肿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纳洛酮对其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84只分3组,各28只,对照组(NS组)予0.2mL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组(LPS组)颈内动脉注射LPS200μg;纳洛酮治疗组(NAL组)颈内动脉注射LPS后10 min,1、2、6、12 h及处死前2 h腹腔注射纳洛酮1 mg/kg.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脑组织匀浆MIP-2含量.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测定伊文思兰(EB)含量.结果LPS组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1).NAL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1),但仍较NS组明显升高(P<0.01).LPS组脑组织含水量与EB含量呈正相关(r=0.743 P<0.01).LPS组MIP-2显著高于NS组(P<0.01).NAL组MIP-2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MIP-2参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纳洛酮可抑制MIP-2的生成,减轻脑水肿.

    作者:禚志红;赵晓明;王怀立;高铁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22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MP感染患儿中符合CVA诊断的22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长期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22例,以干咳无痰及清晨咳嗽重多见,多与气候变化有关,部分患儿和(或)亲属有过敏史.体检体征少.MP-IgM均阳性.部分患儿大呼气流量>80%.多种抗生素疗效差,加用支气管扩张剂疗效显著.结论MP感染诱发CVA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慢性咳嗽,肺部体征和全身中毒症状少,抗生素疗效差,加用支气管舒张剂效果好.

    作者:刘良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位阑尾输出道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5例

    目的探讨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在小儿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应用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治疗小儿神经原性膀胱及泌尿生殖窦畸形尿流改道5例治疗效果.其中神经原性膀胱4例,先天性完全性尿失禁、尿生殖窦畸形1例.结果5例均达到良好可控性,导尿时间平均2.8 h,尿量280~420 mL,无尿失禁.脐部造口隐蔽、美观方便,易被患儿接受.结论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对需行尿流改道的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杜信毅;李晓东;徐文超;李铁强;朱朝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及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将12例PDA、4例ASD于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复查TTE及X线检查.结果1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4h TTE显示2例(12.5%)存在残余分流,分别于72 h、1周后分流消失.随访6个月,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流量减少.结论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及ASD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作者:许志亮;刘建庄;张冬红;赵全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呼吸道立方形上皮细胞分泌蛋白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部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目的探讨呼吸道立方形上皮细胞分泌蛋白(CCSP)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部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以CCSP基因剔除小鼠[CCSP(-/-)]和野生型小鼠(129J,WT)为模型,通过呼吸道接种感染RSV,然后对肺部的炎症和免疫学反应进行研究.结果与wT小鼠比较,CCSP(-/-)小鼠RSV病毒的清除率下降,肺部炎症增强,Th2细胞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增加.结论CCSP缺乏可促进RSV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和Th2免疫反应.

    作者:宓越群;鲍一笑;朱亚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同胞姐弟共患结节性硬化症4例

    例1先证者,女,12岁,因反复抽搐十余年入院,1.5岁时患儿不明原因出现抽搐,表现为频繁眨眼、口角右斜、右上下肢强直,进而发展为四肢强直或屈曲、呼之不应,持续约数十秒后缓解,抽后全身乏力,伴发热37.8℃左右,无嗜睡、呕吐、肢体瘫痪等.类似抽搐发作数百次以上,无时间规律性,当受凉、进食甜酒、饮料后抽搐更频繁,曾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无效.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现读小学四年级,成绩中等.出生0.5年后家长发现其左侧面部有一淡红色丘症,以后逐渐长大、扩散.查体:发育及营养较好,左面部见6 cm×10cm大小红褐色血管纤维瘤,眼底检查无视网膜错构瘤等改变.胸背、腹部皮肤见数个散在纸屑样色素脱失斑及牛奶咖啡斑,背部可见鲨鱼皮样斑,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克、布氏征(-),巴氏征左侧(-)、右侧(+),双膝反射++~+++.例2,女,9岁;例3,女,4岁.

    作者:田茂强;田茂尧;潘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严重度评价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2岁以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与RSV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包括低出生体质量、低胎龄、基础疾病、特应性体质)、病毒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地域差异、低收入家庭、被动吸烟)、人工喂养、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对RSV感染程度的评价方法有呼吸频率、临床评分、住院天数、肺功能等,而以严重度指数为代表的综合评价法应用较为广泛.

    作者:张海邻;李孟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47例

    目的观察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金双歧口服;对照组予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婴幼儿肺炎228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68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4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李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枢兴奋剂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而中枢兴奋剂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治疗ADHD的兴奋剂有多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中枢兴奋剂以及正确用药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枢兴奋剂均可产生一定副作用,及时发现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就ADHD的中枢兴奋剂药物的选择、治疗方法及药物副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金星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哮喘大鼠呼吸道重塑的病理学改变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哮喘SD大鼠呼吸道重塑的病理学改变及地塞米松(Dex)的干预作用.方法制作卵蛋白致敏SD大鼠哮喘模型组和Dex干预组,用评分法比较各组动物哮喘的发作程度;观察呼吸道重塑的结构改变及Dex对其干预作用.结果Dex干预组哮喘发作程度明显轻于哮喘组;哮喘组SD大鼠不仅存在呼吸道重塑,肺间质组织结构改变也较明显.Dex干预组上皮层、黏膜下和平滑肌层厚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胶原沉积面积轻于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D大鼠经卵蛋白致敏及反复激发可建立理想的哮喘模型,Dex虽能明显减轻大鼠哮喘发作程度和呼吸道炎症,但对已形成的呼吸道重塑尚不能逆转.

    作者:邹丽萍;乔俊英;栾斌;贾天明;王秀芳;徐发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儿科院内和社区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自1961年发现第1株MRSA以来,MRSA在世界各地流行并引起爆发流行,耐药程度不断加重.尤其1996年万古霉素不敏感金葡菌(VISA)及2002年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的出现,显示MRSA对人类的威胁愈趋严重,已成为当今感染医学一个难题.本文介绍MRSA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作者:代文霞;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儿童烟雾病4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烟雾病早期表现为一过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次发作后呈持续性神经损伤征候,主要为偏瘫、肢体感觉障碍、癫癎发作、言语障碍、不自主运动与精神表现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所见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相似,可显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及异常血管网等改变,且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儿童烟雾病首选辅助检查.结论儿童烟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神经症状无特异性,故易误诊,诊断应全面收集病史,详尽的体格检查,恰当选择辅助检查.

    作者:王大斌;陈洪波;桂卫星;张云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复方丹参对阿霉素致大鼠支气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致大鼠支气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制备大鼠支气管损伤模型.丹参组造模前1 d,经腹腔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1.6 g/kg,连续14 d.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t=3.7162 P<0.01),MDA含量升高(t=6.7688 P<0.001).模型组各级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部分黏膜上皮成片状脱落;管壁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内见大量伊红淡染的蛋白样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丹参组血清SOD活性增高[(37.85±9.96)U/mL],MDA含量降低[(1.55±0.27)nmol/L],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463 P<0.05;t=5.1937 P<0.001),其支气管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支气管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孙艳萍;周雄飞;赵红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