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琴琴;杨丽芳;郑建云;乔荆
例1先证者,女,12岁,因反复抽搐十余年入院,1.5岁时患儿不明原因出现抽搐,表现为频繁眨眼、口角右斜、右上下肢强直,进而发展为四肢强直或屈曲、呼之不应,持续约数十秒后缓解,抽后全身乏力,伴发热37.8℃左右,无嗜睡、呕吐、肢体瘫痪等.类似抽搐发作数百次以上,无时间规律性,当受凉、进食甜酒、饮料后抽搐更频繁,曾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无效.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现读小学四年级,成绩中等.出生0.5年后家长发现其左侧面部有一淡红色丘症,以后逐渐长大、扩散.查体:发育及营养较好,左面部见6 cm×10cm大小红褐色血管纤维瘤,眼底检查无视网膜错构瘤等改变.胸背、腹部皮肤见数个散在纸屑样色素脱失斑及牛奶咖啡斑,背部可见鲨鱼皮样斑,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克、布氏征(-),巴氏征左侧(-)、右侧(+),双膝反射++~+++.例2,女,9岁;例3,女,4岁.
作者:田茂强;田茂尧;潘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氨茶碱,首次负荷量5 mg/kg;12 h后予维持量5 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组用纳洛酮注射液,以10 μg/(kg·h)的速度经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01~0.03mg/(kg·次),开始1 h静注1次,呼吸暂停次数减少后改为0.01 mg/(kg·次),6 h/次.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4%和88.5%,对照组分别为36.4%、59.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4.022,5.483 P均<0.05).结论纳洛酮与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作者:李凤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重症肺炎时的变化及其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免疫分析仪,采用cTnI试剂盒检测47例重症肺炎急性期、25例恢复期血cTnI水平.结果33例急性期重症肺炎患儿血cTnI明显升高,异常率达70.2%,与非重症肺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恢复期11/25例升高,异常率44%,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cTnI与心肌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 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心肌损害,cTnI可作为早期监测心肌受损的指标.
作者:严琴琴;杨丽芳;郑建云;乔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吸入福莫特罗后起效时间和及即刻肺功能变化.方法能掌握肺功能测定方法及都保吸入方法的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患儿52例,测基础肺功能,随机分为A组吸入福莫特罗4.5μg,B组吸入9.0μg,吸药3~5 min后复查肺功能.结果两组吸药后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及大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B组吸药后肺功能改善较A组更显著.结论福莫特罗起效迅速,可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作者:石筱蕾;赵京;李硕;宋欣;陈育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2004年SARS易发的整个季节中,符合SARS诊断标准2+3+4条的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供日后鉴别诊断参考.方法对2004年1~5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2+3+4条共200例肺炎患儿住院期间血、呼吸道分泌物等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白细胞计数不高或降低,入院时胸片均有改变,绝大部分为斑片状渗出影;200例中51例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3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10例肺炎链球菌阳性,9例流感嗜血杆菌阳性,8例副流感病毒检测阳性及少数其他病原体;入院48 h内124例体温降至正常.结论SARS易发季节儿童SARS需与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相鉴别.
作者:朱燕凤;朱启镕;王晓红;俞惠;赵国昌;怀有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方法对36例RRI患儿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隔日1次,1mL/次,18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门诊随访其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34例(94.4%)在疗程结束后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明显减少,病程明显缩短,广谱抗生素使用减少.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治疗RRI有良好疗效.
作者:杨珂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MP感染患儿中符合CVA诊断的22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长期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22例,以干咳无痰及清晨咳嗽重多见,多与气候变化有关,部分患儿和(或)亲属有过敏史.体检体征少.MP-IgM均阳性.部分患儿大呼气流量>80%.多种抗生素疗效差,加用支气管扩张剂疗效显著.结论MP感染诱发CVA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慢性咳嗽,肺部体征和全身中毒症状少,抗生素疗效差,加用支气管舒张剂效果好.
作者:刘良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血清IL-4及IgE的变化.方法测定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肺炎24例患儿血清IL-4及IgE水平.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IgE分别为(151.94±38.65)ng/L、(144.76±72.22)IU/mL,介于哮喘组(188.81±44.26)ng/L、(194.83±79.99)IU/mL与肺炎组(72.18±34.96)ng/L、(80.07±57.08)IU/mL之间,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可能存在相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作者:郁志伟;谢娟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由林庆、刘晓燕、秦炯教授等25位儿科和小儿神经专业的学者编写的一部<实用小儿癫癎病学>力著,2004年5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林庆教授赐书一册,有幸先读为快,历时月余全书初览,又拜读再三,再与师长、同事、学生等不同层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交谈后,连同个人的粗浅看法写出来,不敢为评,与同道共勉.
作者:郭学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儿科院内和社区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引起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自1961年发现第1株MRSA以来,MRSA在世界各地流行并引起爆发流行,耐药程度不断加重.尤其1996年万古霉素不敏感金葡菌(VISA)及2002年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的出现,显示MRSA对人类的威胁愈趋严重,已成为当今感染医学一个难题.本文介绍MRSA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
作者:代文霞;沈叙庄;杨永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头孢克洛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予头孢克洛20 mg/(kg·d)口服,3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第3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50~80 mg/(kg·d),2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率为5.55%;对照组总有效率94.23%,不良反应发生率13.4%.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头孢克洛治疗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
作者:张璋;刘宝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儿,男,14岁,3岁时臀部发现黄色结节、斑块,5年前皮损不断扩大,增多至肘、膝等处,无自觉症状.0.5年来出现活动后胸闷、乏力,加重1个月来诊.患儿无糖尿病、肝炎病史.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姐16岁,体健.
作者:牛雅;黄秋芳;杨彩珍;沈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而中枢兴奋剂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临床治疗ADHD的兴奋剂有多种,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中枢兴奋剂以及正确用药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枢兴奋剂均可产生一定副作用,及时发现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处理,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就ADHD的中枢兴奋剂药物的选择、治疗方法及药物副作用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金星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男童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行为有无异常.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男童32例及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结果1.EPQ测试结果:特发性矮小组E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CBCL测试:特发性矮小男童组活动及社交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P<0.01),但学习情况无显著差异;行为问题中,除社交退缩、交往不良两组有显著差异外(P<0.01),特发性矮小组无其他行为障碍.结论学龄期特发性矮小男童性格偏内向、情绪较不稳定,存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现象.
作者:张星星;易著文;吴小川;王秀英;党西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足月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健康足月新生儿50名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及搏动指数.结果生后24 h内检测血流速度低,以后随生后天数的增加呈直线上升,1个月时血流速较出生时增加1倍(t=3.98 P<0.01).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与生后天数相关性好(r=0.88).搏动指数在新生儿期呈渐增趋势.结论TCD可了解新生儿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新生儿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作者:张雄伟;牛俊英;张红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21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予金双歧口服;对照组予胃蛋白酶合剂口服.结果婴幼儿肺炎228例患儿中发生继发性腹泻68例,发生率为29.8%,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44例,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总有效率89.4%,显效率68.1%;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8.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李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梅克尔憩室误诊情况及原因,提高梅克尔憩室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梅克尔憩室患儿84例的临床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临床表现多以便血为首发症状(50例),可有脐区及右耻区痛病史(16例).本组初诊为便血50例,阑尾炎16例,肠梗阻7例,肠套叠5例,腹膜炎4例,其他2例.临床表现为便血的患儿99TcO4腹部闪烁扫描对憩室的诊断率为93.4%.结论梅克尔憩室常以并发症就诊,且常规检查对其诊断缺乏帮助,是该病易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新伟;马达;熊鹰;武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6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sICAM-1水平,以1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s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sICAM-1与IgE呈显著正相关(r=0.603 P<0.05).结论sICAM-1参与哮喘的发病,并可作为哮喘发病的检测指标.
作者:刘晨;刘明娜;张华;张松岩;王丽群;唐建民;张凤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组神经科常见的疾病,早在1868年Charcot就对M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作了详细描述.MS临床上是以病情的恶化和缓解交替进行为特征的神经科疾病,大约有10%的病例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发展,即原发性进行性MS.MS的病理基础是神经系统内呈现不同时相的多灶性病变,特点是髓鞘脱失,轴索相对保存,炎症反应,胶质增生和程度不一的髓鞘再生.
作者:卢德宏;汤国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研究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机制,探讨PH与肺组织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内源性H2S在低氧性PH中的作用及高肺血流量对其的影响,发现H2S参与肺血管结构重建、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H2S在PH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田莉莉;韩玫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