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泽忠;朱燕燕;李志骏;刘仲熊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CpG-1826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孕鼠后,对孕鼠本身及其仔鼠的特异性免疫效果.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10、20、40 μg/只)CpG-1826作为乙肝疫苗佐剂辅助免疫孕鼠,ELISA方法检测孕鼠和仔鼠血清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并观察仔鼠存活数量和生长发育指标(体质量、身长、胎脑和胎仔体质量系数)变化.结果给孕鼠注射CpG-1826+乙肝疫苗或单纯乙肝疫苗后,孕鼠血清HBsAb水平总是高于仔鼠水平(P<0.01),但孕鼠与仔鼠血清HBsAb水平间无相关性存在(r=0.379 P>0.05);CpG-1826+乙肝疫苗免疫孕鼠后,20 μg/只剂量组孕鼠和仔鼠血清HBsAb含量均高于10、40 μg/只剂量组,单纯乙肝疫苗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但仔鼠存活数量及体质量、身长、胎脑和胎仔体质量系数等生长发育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CpG-1826(20 μg/只)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孕鼠时,既能显著提高孕鼠及其仔鼠血清特异性免疫抗体水平,又不对仔鼠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是一种在妊娠期即可刺激免疫系统不成熟个体免疫活性的理想免疫佐剂.
作者:肖昕;徐春光;熊爱华;蒋建伟;徐燕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体交换(SCE)频率及血清叶酸(FA)水平,研究抗癫药物(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及其对FA代谢的影响,寻求抗诱变作用的途径.方法选择癫患儿90例,依据应用AEDs不同分组,检测各组用药前后SCE频率及FA水平,以及补充FA后两指标变化.结果服用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的癫患儿,服药后较服药前血清FA明显降低,SCE频率显著升高,而补充服用FA后两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CBZ、VPA对小儿机体具有诱变作用,但硝基安定无明显诱变作用.FA能够减轻AEDs对机体的诱变作用.
作者:朱海燕;罗克娴;郭卓平;张会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呼吸支持治疗对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新生儿MODS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原发病治疗加一般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17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91.6 h;对照组存活1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能迅速提高机体携氧能力,减慢MODS的发展速度,机械通气可作为治疗MODS的措施之一.
作者:江风;汤耀斌;韩玉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对婴儿痉挛(IS)的病因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螺旋CT平扫和MRI扫描T1和T2加权相、反转恢复序列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技术对42例IS颅脑病变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CT检查14例发现异常,对脑萎缩、出血、粗大畸形和钙化显示较好;24例 MRI扫描阳性,对脑白质软化或髓鞘化延迟、海马和脑干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核黄疸、结节性硬化、灰质异位及胼胝体和脑血管畸形等病变都具有良好诊断价值;MRI对IS预后判断应结合临床和年龄.结论 MRI和CT对探寻IS等癫潜在病因、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前者对脑白质软化与髓鞘化、HIE、海马萎缩、局限性脑发育不全和灰质异位等病变检测尤敏感.
作者:梁锦平;扬华;傅大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巢式PCR法和特异性抗体ELISA法对55例HSP患儿血清标本进行B19-DNA、IgM、IgG检测.结果 1.HSP 55例中B19-DN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8 %(10/55)、14 %(8/55)、16 %(9/5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HSP 55例中24例有腹症,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4例有关节表现,其中8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0例有肾损,其中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3.并腹症或关节症状B19感染率分别达20.8 %和23.5 %,同时并两个症状14例中4例(28.6 %)与B19感染有关,皮肤紫癜+腹症+关节+肾损 6例中2例(33.3 %)与B19感染有关.结论 1. B19不是HSP患儿的主要病因,但可能是重要的病因之一;2. B19感染相关性HSP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重,关节症状和腹症更突出.
作者:成胜权;张国成;曹玉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NO)、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40例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NO3-/NO2-、cAMP及cGMP水平与cAMP/cGMP比值变化,并设2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2.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GM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AMP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4.哮喘患儿急性期cAMP/cGMP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5.缓解期血浆NO3-/NO2-和cGMP水平下降,cAMP水平上升及其cAMP/cGMP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6.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NO2-与cGMP水平呈正相关(r=0.401 P<0.01).结论血浆内源性NO、cAMP、cGMP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血浆NO、cAMP/cGMP比值变化可作为监测和指导哮喘患儿疗效和评价哮喘药物疗效的较好生化指标.
作者:卢根;王鸿娟;黄永坤;黄莉;刘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急性肺炎时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布兰汉菌(BC)、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53例住院急性肺炎患儿的双份血清进行不定型Hi抗体、B型Hi荚膜多糖抗体和全菌抗体进行检测,SP溶血素抗体和C-多糖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中SP溶血素抗体、表面蛋白A抗体和C-多糖抗体,CB全菌抗体及MP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双份血清中CP抗体;并同时进行血液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53例肺炎患儿中32例(占60.4 %)病原学检测阳性.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21例,2种和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分别为8例和3例.在各种病原体中,SP和CP感染常见(各占20.8 %,11/53),其次为MP感染(占16.7 %,7/42)和Hi感染(占13.2 %,7/53).结论急性肺炎时SP、CP、MP和Hi等是常见的病原,在小儿肺炎经验治疗时,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亚亭;杨永弘;胡允文;王亚娟;Didier Leboulleux;Maija leinonen;Heikki Peltola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特点.方法对我科收治543例小儿颅脑损伤患儿,就其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坠落伤占首位(60.2 %),其次车祸伤.伤后原发性脑损伤表现重,意识障碍程度突出,生命体征变化快,急性弥散性脑水肿发生率较成人明显增高.非手术治疗463例,手术治疗80例.预后良好81.2 %,中度致残3.3 %,重度致残2.4 %,植物人生存0.5 %,死亡12.5 %.结论小儿颅脑损伤治疗后恢复快,后遗症少,预后较成人好.
作者:郭林现;王秉松;党建安;吕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儿,男,5岁6个月,因智力减退、语言障碍伴手刻板运动2年余入我院.
作者:屈素清;詹东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脑性瘫痪(CP)指在妊娠期到新生儿期各种原因而致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变化的运动姿势异常.其发病率国外报道活婴0.15 %~0.5 %[1],我国发病率为0.18 %~0.4 %[2],其中痉挛型占60 %~70 %.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痉挛型CP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邓亚仙;高宝勤;杨伟力;俞雅珍;王桂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疗效及其对血清酶的影响.方法将64例新生儿窒息伴血清酶变化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予1,6-二磷酸果糖250 mg/(kg*次),2次/d静推,疗程7~10 d,并于入院后12 h内及治疗后检查血清酶.结果窒息新生儿治疗前血清酶均增高,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轻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α-羟丁酸脱氢酶(HBDH)、CK-MB、肌酸激酶(CK)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重度窒息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ST、LDH、CK-MB、HBDH测定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可使窒息新生儿升高的血清酶显著下降,提示其对治疗新生儿窒息及预防器官损伤有一定作用.
作者:高东培;高雯;段红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喉乳头状瘤(JL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JLP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6岁,2~4岁占66.2 %(12/18);平均病程3.5年,手术次数平均4.78次,治愈率66.7 %,有效率100 %,复发率22.2 %.结论 JLP病变广泛,有侵袭性及复发性,采用手术加免疫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张爱民;卢振民;连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小儿及成人肾衰患者尿中8种蛋白成分变化.方法对正常儿童、NS缓解期、NS发作期、成人肾衰竭共4组64例尿液用Sebia电泳分析仪测出8种蛋白条带百分比.结果正常儿童及NS缓解组尿中仅有少量清蛋白,发作期组尿中以清蛋白、IgG及转铁蛋白为主,而肾衰组尿中均有7~8种蛋白出现.4组患者7种尿蛋白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S患儿发作期尿中以大量中分子蛋白尿为主,而NS缓解期尿蛋白消失,可能是多数NS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肾衰患者人尿中存在各种类型蛋白.蛋白尿是肾脏病变的标志,而蛋白尿有可能是肾恶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苏宛华;施剑敏;陈敏怡;姚渭清;张敏华;汪萍;李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措施 .方法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69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VAP 28例;插管次数≥3次、机械通气(MV)时间>72 h、胎龄≤32周及出生体质量<1500 g的VAP发生率高,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插管次数、MV时间、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是早产儿VAP的高危因素.对早产儿VAP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
作者:杨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儿,女,4岁,体质量13.5kg.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在体外循环下行缺损修补术.
作者:王晋鹏;王永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检测,旨在探讨其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白细胞用KS-21血液分析仪测定,CRP和Ig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37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血常规、CRP和Ig.结果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与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 P均<0.005).细菌和病毒感染组Ig均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CRP明显升高,可用于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增强患儿免疫功能,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张敏;燕容;陈慧玲;赵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儿童消化道出血(GIB)的病因,了解其临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53例GIB患儿进行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等检查,包括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明确病因140例,确诊率91.5 %,上、下消化道出血(UGIB、LGIB)分别为74例和66例.胃病理检查56例,均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SFG),Hp(+)33例.炎症组与溃疡组 Hp(+)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轻、中、重度炎症Hp(+)检出率进行比较,3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GIB前3位病因依次为结、直肠息肉、梅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LGIB 66例中,病理证实64例(97 %).结论儿童UGIB以十二指肠溃疡(DU)并CSFG多见,溃疡组Hp感染率高于炎症组,且胃部炎症越严重,Hp感染率越高.LGIB以结、直肠息肉多见.小肠部位的肠系膜及肠壁血管瘤少见,且经常规检查不易确诊.
作者:徐樨巍;王惠玲;申芳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1型糖尿病(T1DM)疗效.方法利用CSII控制血糖为一组.MSII控制血糖分为两组,A组予MSII合用二甲双胍;B组单用MSII;并测定3餐前后及凌晨2∶00 时血糖.结果 3组血糖均可控制达标.CSII平均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明显短于MSII组,A组达标天数也短于B组.结论 CSII控制血糖,达标时间短,血糖平稳下降,能够抑制黎明现象,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率低,适合T1DM治疗.
作者:金文波;黄文平;徐娜;金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早产发生率和早产有关危险因素.方法从省直第一及第二医院建卡的2216例围生保健手册中筛查出早产儿10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手册中各项记录筛查有关因素,经χ2检验,计算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发生率为4.6 %,早产组危险因素以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孕期合并症、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胎儿畸形,偏食/剧吐、孕期外伤史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早产儿死亡率为15.20 %,较同期足月产儿高11.34倍.结论孕期合并症、并发症、不良孕产史、畸胎是造成早产的主要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的发生,是降低早产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分为3组:简易血浆置换30例、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1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2例,观察各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简易血浆置换组平均起效时间5.52 d,有效率93.33 %;注射人丙种球蛋白组平均起效时间5 d,有效率93.75 %;常规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9.35 d,有效率68.18 %.丙球组血浆置换组与对照组疗效均有显著差异(χ=6.492 6.69,P<0.01);丙球组与血浆置换组无显著差异(χ=0.053 P<0.05).结论简易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经济、简单、有效.
作者:刘艳霞;吉四辈;马铭心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