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内给氧治疗胎儿窘迫25例

安波

关键词:内给氧, 宫内窘迫, 羊水胎便
摘要:目的探讨母体静脉应用内给氧提高单位体积内氧的浓度、提高胎盘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的方法.方法内给氧1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匀速静滴,10 min后听胎心.30 min内剖宫产,新生儿取出后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0 min胎心率改善明显,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内给氧用于胎儿宫内窘迫效果显著,为终止妊娠保全胎儿争取时间.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超声检查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膝关节超声检查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JRA 30例活动期患儿48个膝关节;10例缓解期患儿16个膝关节;30例正常儿60个膝关节.观察指标包括膝关节髌上囊滑膜厚度、积液量、关节股骨端软骨轮廓形态.结果 JRA活动期膝关节明显积液、滑膜明显增厚,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JRA患儿中10个膝关节出现软骨轮廓改变.结论超声能客观定量评价JRA患儿膝关节的病变,为临床JR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客观、敏感、定量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峥嵘;张玉林;苏英姿;王天有;崔晏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9例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2003年5月收治29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NEC临床资料.结果 NEC发病与早产、低体质量、感染有关.以腹胀、腹泻、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休克、肠穿孔,病死率较高.治疗以保暖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同时予静脉高营养和增强免疫力.结论减少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及早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加强喂养管理和加强肠道生物屏障功能,可降低NEC发病率.

    作者:唐瑟;李炜如;熊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尿酸(U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2例HIE分为轻、中、重组,与24例对照组同时作血UA测定.结果 HIE组血U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内比较:血UA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中度高于轻度(P<0.05),重度高于中度(P<0.05).结论检测血UA浓度可在早期较敏感反映HIE的严重程度,是治疗和评估预后的生化指标之一.

    作者:贾玲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川崎病患儿血浆内皮素检测与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了解川崎病(KD)患儿血浆内皮素(ET)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变化,及其与KD及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KD患儿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含量,并以30例急性感染及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结果 1.KD组亚急性期血浆ET较急性期显著增高;2.K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浆ET均显著增高;与感染对照组相比,仅亚急性期显著增高;3.彩超探及KD组54 %患儿冠状动脉扩张(CAD),其亚急性期血浆ET较无CAD组显著增高.结论 KD患儿亚急性期ET进一步增高,对发生冠状动脉及其他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提示,同时应作相关检查.

    作者:冀石梅;梁翊常;夏淑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注射用内给氧治疗胎儿窘迫25例

    目的探讨母体静脉应用内给氧提高单位体积内氧的浓度、提高胎盘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的方法.方法内给氧1 g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匀速静滴,10 min后听胎心.30 min内剖宫产,新生儿取出后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0 min胎心率改善明显,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内给氧用于胎儿宫内窘迫效果显著,为终止妊娠保全胎儿争取时间.

    作者:安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儿童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素)对儿童生长激素(GH)分泌的影响. 方法对31例服用皮质素6~32个月患儿进行两种药物(可乐定和左旋多巴)GH激发试验.结果 22例GH分泌异常(70.96 %),其中两种激发试验GH均<10 μg/L者12例,一种激发试验GH<10 μg/L者10例.疗程超过9个月组 GH分泌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不足9个月组(P<0.05);剂量>1.0 mg/(kg·d)组与<1.0 mg/(kg·d)组比较,GH分泌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皮质素能抑制儿童GH的分泌.

    作者:左瑞平;曹丽;冷弢;袁桂芬;刘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颅内炎性肉芽肿36例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36例颅内炎性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动态CT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术后抗生素疗程明显缩短至4周,单纯抗生素治疗28例,疗程6~8周,36例均治愈.结论颅内炎性肉芽肿好发于儿童,以隐源性感染多见;好发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额顶叶;以癫为首发症状居多;CT平扫加增强是诊断本病重要手段,动态CT增强扫描是判定疗效的主要方法;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方法;无功能区病变可考虑手术剥除,能明显缩短疗程.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后抗-E持续存在致晚期贫血1例

    患儿,男,系第4胎,第2产,因生后24 h后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收住院.新生儿血型检测为 A、CcDee,总胆红素427.0 μmol/L,母亲血型为A、CCDEe,血清学检查证实由抗-E 引起;换A 、CcDee型血400 ml,并辅以光疗,症状控制,查血红蛋白135 g/L,出院.2周后因贫血再次住院,血红蛋白66 g/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血型为A、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抗-E效价为1∶ 4,经输注Rh(E)阴性血,以纠正贫血,症状明显好转出院.

    作者:林甲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早期哺乳与1岁婴儿生长发育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早期哺乳与1岁婴儿生长发育状况及贫血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儿保门诊2002年1~8月出生、已完成1岁体检儿童277例,回顾分析早期喂养情况(出生满3个月时),对1岁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并与3个月时体检结果对照.结果 1岁时母乳喂养组在年龄别体质量、贫血发生例数等方面与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无论早期何种哺乳方式都必须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才能避免发育落后及营养偏差.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河南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不同pH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河南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以金葡菌耐药株为实验菌种,将其分为8个不同pH环境组,每张滤纸片滴加31 %河南蜂胶溶液7 μl,记录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金葡菌耐药株24 h抑菌效果.结果在pH 5.0、5.5、6.0、6.5、7.0、7.5、8.0、8.5不同条件下对金葡菌耐药株24 h的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24.25±1.06、18.33±3.01、18.75±2.47、18.33±1.53、15.33±1.15、15.33±0.08、16.00±1.32、11.75±0.43.结论河南蜂胶对金葡菌耐药株的抑菌效果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变小,pH 5.0时抑菌环直径大,抑菌活性强,随pH增加,抑菌活性呈阶段性减弱.

    作者:艾予川;许兵红;曾莉萍;李进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外伤性癫癎患儿脑电图及临床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癫癎的脑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治疗156例患儿,行脑电图及临床追踪观察,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男童发病率较高(102∶54).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102∶54).脑电图样放电检出率较高.年龄越小,早期癫的发病率越高.151例临床发作完全控制,余5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脑电图样放电消失较临床发作控制滞后6个月~2年.结论脑电图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彩霞;李志平;李爱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癫癎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癫癎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和P300特点及二者关系.方法对38例儿童癫癎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P300,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C)测定智商.结果 1.癫癎儿童智商低于正常65.8 %,智力损害28.9 %;2.P300潜伏期和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且智力正常的癫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较对照组也明显延长和降低(P<0.05);3.相关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与各智商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276~-0.327 P均<0.05),波幅与语言智商、总智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癫癎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智商和P300有密切关系,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均是评价癫癎儿童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作者:侯永花;张宁;成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及预防进展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急症,本文概述新生儿NEC的危险因子、发病机制、诊断及预防的新方法、新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赵建刚;初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母乳喂养新生儿血糖变化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儿(纯乳组)出生3 d内血糖水平,并与混合喂养儿(混乳组)血糖对比.方法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 d内分别于6、24、48、72 h进行动态血糖测定.结果纯乳组和混乳组在生后6 h血糖为(3.38±0.98) mmol/L、(3.34±0.96) mmol/L;24 h为(3.36±0.88) mmol/L,(3.37±0.89) mmol/L,两次监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48 h为(2.63±0.67) mmol/L,(3.36±0.85) mmol/L,纯乳组血糖下降明显(P<0.05),但血糖值尚在正常范围.72 h纯乳组血糖恢复至出生水平,两组分别为(3.26±0.73) mmol/L,(3.37±0.82) mmol/L.体质量、黄疸等均无异常改变.结论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春玲;刘爱勤;张梅月;周爱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婴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的关系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支原体(MP)的病原学特点及其与婴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ALRI婴儿联合进行血清RSV-IgM抗体、CMV-IgM抗体、MP-IgM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检测ALRI患儿189例,单一病毒抗体阳性106例(56.09 %),RSV-IgM抗体57例(30.16 %)、CM-IgM抗体33例(17.14 %)、MP-IgM抗体16例(8.47 %),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19例.RSV感染发生喘息40例(51.28 %),明显高于无喘息(15.32 %)(P<0.01).CMV感染28例喘息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喘息(P<0.01).两组MP感染率(4.60 %和11.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V感染中57.58 %肝功异常,胸片54.55 %呈间质性改变.结论婴儿ALRI中RSV是其主要病原,易致喘息,CMV感染是小婴儿ALRI发生喘息的重要原因,常伴肝脏损害,MP感染率较低.

    作者:蒋惠娟;卢秋穗;张银美;周艳;邵小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30例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收集3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均行CT、MRI(MRA)、DSA等检查,及早予手术治疗.结果脑动静脉畸形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治愈23例,好转5例,死亡2例.随诊23例,22例健康生存,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脑动静脉畸形是儿童自发性脑出血常见原因,及时给予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冀勇;郑楠;郭军旗;白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患儿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前后肺功能变化.方法采用MS-IOS肺功能仪对31例CVA患儿进行肺功能测试,并与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后肺功能比较.结果 31例CVA患儿均存在肺功能损害,大呼气峰流速(PEF)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更敏感;吸入硫酸特布他林后大部分CVA患儿肺功能有改善,改善>10 %以上FEV1较PEF敏感.结论吸入硫酸特布他林有利于改善CVA患儿肺功能,并可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诊断CVA的辅助条件.

    作者:李旭;谭娴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cute hemiplegia syndrome in childhood,AHS)早在1897年即由Sigmund Freud详细描述,直到1960年以后才有较多报道[1].小儿急性偏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急性一侧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目前该诊断名词倾向于只用于未找到特异原因的急性偏瘫,其他则可用更为明确的诊断如:脑动脉血栓形成等代替[2],本文仍延用以往文献称谓,泛指上述情况.美国有学者调查15岁以下儿童中,脑卒中引起的急性偏瘫为2.48/万.国内尚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累及锥体束的功能.

    作者:王纪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疗效观察

    目的正确评价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GHD 57例,予国产rhGH 0.1 U/(kg*d),疗程6个月.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身高由(120.5±15.9) cm增至(126.9±14.1) cm,生长速率由(2.2±1.2) cm/年增至(12.8±2.7) cm/年,身高落后SD值由(-5.0±2.8)减至(-4.0±2.3).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由(48.2±18.8) μg/L增至(120.2±62.4) μg/L.血清碱性磷酸酶由(149.8±60.4) U/L增至(209.2±71.3) U/L,男性睾丸体积由(4.5±1.7) ml增至(5.3±0.8) ml.骨龄由(5.5±3.1)年增至(5.9±3.0)年,体质量无明显变化.18例出现亚临床甲减.结论国产rhGH是治疗GHD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袁慧娟;白悦心;孙良阁;郑丽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kg*d)治疗.结果观察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4.35 %,对照组为22.50 %,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预防早产儿RDS有一定疗效.

    作者:徐淑玲;于风琴;张家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