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菊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在抢救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应用HP加常规方法治疗9例毒鼠强中毒患儿(HP组),与单纯常规方法治疗的5例毒鼠强中毒患儿(NHP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HP组血中毒鼠强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酶明显降低(P<0.05);同期两组比较,HP组血清酶水平较低、血清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抽搐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HP治疗毒鼠强中毒效果明显.
作者:钟桴;高岩;李颖杰;叶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对1999~2003年北京大学(北大)医院儿科发表的中西文论著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揭示北大医院儿科的学术科研水平.方法统计1999~2003年北大医院儿科发表的医学论著总量、第一作者构成及发表论著的核心文献源.计算中文论著出自核心期刊比率.对于西文论著,统计其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被引、来源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变化趋势.统计论著引用文献的构成情况,用文献计量学指标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结果北大医院儿科于1999~2003年,在59种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医学专业文献513篇,其中论著275篇.在238篇中文论著中,出自核心期刊论著占总量的79.0 %.西文论著37篇,被SCI收录比率为83.8 %;其来源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447,高为7.717,5年间平均影响因子从0.768升高至2.206;被SCI收录的论著,总被引频次为38次,篇平均被引1.41次.5年间北大医院儿科发表的论著篇平均参考文献为9.8篇,1999年篇平均参考文献为8.1篇至2003年上升到12.0篇;引用中、外文文献的比例为80.7 %,普赖斯指数为43.2 %.结论在1999~2003年间北大医院儿科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文量,并在2003年有较大增加.西文论著的学术水平明显升高,作者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较强,但对于学科新知识的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作者:周新宪;苗鸿才;李惠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性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稳定期哮喘患儿和15例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并测定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分析炎性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及大呼气流速(PEF)的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总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急性发作组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稳定组EOS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EOS比例与PEF呈显著负相关,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急性发作期IL-6水平与EO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炎症是由EOS、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的炎症,IL-6、IL-8可能是参与此过程的重要细胞因子.痰液EOS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及疗效的指标之一.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治疗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王晓明;张林云;周健;苗群;王妹芳;陈钦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肝功能损害及间质性肺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1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复方甘草酸注射液)和B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和肺间质性损害的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第2周和第3周部分患儿仍有肝功能和肺间质性损害,而A组第2周和第3周肝功能均正常,无肺间质性损害,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可预防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肝功能损害及间质性肺损害的发生.
作者:江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中重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重度哮喘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舒利迭(SFC:沙美特罗50 μg、丙酸氟替卡松100 μg)12 h/次吸入;对照组应用必可酮250 μg,12 h/次吸入,治疗观察12周,以患儿清晨大呼气峰流速值(PEF)的变化和哮喘日夜症状评分为主要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清晨PEF平均差值分别为68 L/min、50 L/min,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舒利迭治疗中重度哮喘在提高肺功能和改善日间症状方面优于必可酮.
作者:多力坤;徐佩茹;邬菊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前,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发病率居高不下,很多国家哮喘发病率超过10 %[1],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从15 %~30 %不等[2,3];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生活西方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这可能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接触的环境因素改变,如室内尘螨和室外污染的增加、饮食习惯的改变及儿童早期感染性疾病的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鼻黏膜与气道黏膜相连,两种疾病常常同时存在.近年来哮喘已十分引人关注,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因1/3~1/2的儿童哮喘可迁延至成人,所以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对减少成年人哮喘的患病率、以至全面减少哮喘治疗的花费非常重要.
作者:赵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致病因素及进展过程.方法对符合ARDS病理改变的43例尸检肺脏进行回顾性评分和临床分析.结果导致ARDS的基础疾病复杂,各器官、系统的危重疾病均可导致.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不及时阻断,可致急性肺损伤(ALI)、ARDS,终演变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胃肠功能不全可加重其他器官损伤.结论危重患儿SIRS、ALI、ARDS、MODS是迅速发展的过程.应重视胃肠功能不全,及早防治.
作者:杨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及其与FC发病机制、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硝酸还原酶法、酶测定法测定FC患儿血清和CSF中NSE、NO、NOS的含量.结果 FC组血清和CSF中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严重组FC患儿血清和CSF中NSE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FC组CSF中NO水平、NOS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FC发作可引起血清和CSF中NSE水平升高,可导致神经元损伤,NO可能有抗惊厥作用.
作者:施旭来;李光乾;汤行录;叶秀云;陈翔;林忠东;胡鸿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吸入治疗4~14岁非急性发作期中、重度哮喘140例,与对照组应用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哮喘106例作比较,同时监测肺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9.3 %、99.1 %,显效率分别为63.7 %、56.6 %.两组治疗4个月后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50 %用力肺活量时流速(FEF50%)、大呼气峰流速(PE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哮喘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并具有携带、吸药方便,病人易接受,依从性高等优点.
作者:杨俭治;郑敬阳;苏梅玉;卓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道铁调节蛋白信使核糖核酸(IRP2 mRNA)的表达及其对肠道铁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缺铁组(30只),建立缺铁动物模型.根据血清铁(SI)、sFn、血红蛋白(Hb)测定结果进行分组.火焰法测定SI,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sFn.参照组织/细胞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十二指肠黏膜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贫血状态下十二指肠中IRP2 mRNA表达.结果 IRP2 mRNA表达:对照组为0.38±0.12 ,隐性缺铁组为 0.39±0.16,轻度缺铁性贫血组为0.51±0.08 ,中度缺铁性贫血组为0.51±0.14.隐性缺铁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轻度缺铁性贫血组和中度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轻度缺铁性贫血组与隐性缺铁组及中度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均无差异(P均>0.05);中度缺铁性贫血组与隐性缺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随缺铁程度增加,IRP2 mRNA表达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结论 IRP2是体内铁代谢的重要调节蛋白.
作者:刘玉峰;曾利;左文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双黄连临床疗效.方法对RSV肺炎120例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测定分别采取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和酶联免疫法(ELISA),患儿随机分为双黄连组和常规组各60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患儿 CD4+、CD4+/ CD8+及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P<0.01),CD8+显著升高(P<0.01),经双黄连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免疫功能恢复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RSV 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双黄连可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疾病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郑淑梅;刘文彬;王太森;张宏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水平 .方法分析输尿管异位开口15例的临床资料.15例均为女童,年龄2个月~14岁.单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13例,双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一侧上半肾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单侧单输尿管异位开口并盆腔异位1例.均既有正常分次排尿,又有持续漏尿.异位开口位于前庭9例,阴道、尿道各3例.结果肾切除2例、半肾切除11例、上下输尿管端侧吻合2例,术后漏尿症状均消失.结论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插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根据肾脏发育程度及其功能,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小儿异位输尿管开口的主要方法.
作者:郭国营;胡新生;冀阳;杨东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东山区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6~9月在广州市东山区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及两所幼儿园共1734名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东山区<6岁的儿童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睡眠障碍、母亲打鼾、喂养方式和入睡困难等.所调查儿童各种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35.4 % ,影响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睡眠环境、鼻炎史、父亲吸烟史、父亲学历、父亲打鼾史和母亲打鼾史等8个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东山区目前儿童睡眠状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睡眠时间普遍不足、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
作者:钱蔚珍;余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柯萨奇病毒心肌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固相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抑制法对76例柯萨奇病毒心肌炎患者cTnI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与45例同期肺炎对照组患儿cTnI、CK-MB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肌炎组患儿CK-MB较对照组的显著增高,心肌炎组血清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结论 cTnI是较CK-MB更敏感的指标.cTnI的测定有益于柯萨奇病毒心肌炎的诊断.
作者:陈彩霞;李述庭;甘卫华;朱永生;于宝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干扰素和贝飞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婴幼儿腹泻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干扰素100万 U/d,肌注1次/d,连用3 d;贝飞达胶囊:6个月服1/3粒,6个月~1岁1/2粒,1~2岁2/3粒,2次/d,餐后0.5 h凉开水送服,7 d为1疗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5 %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7 d.两组均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日大便次数、腹泻控制时间,腹泻总病程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u=3.91~12.02 P均<0.01),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14.58 P<0.001).结论干扰素和贝飞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腹泻可较快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姜秀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LD)治疗过程中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3例HLD患儿行脑及肝MRI常规序列扫描.42/63例显示异常MRI,其中22/42例MRI异常者复查1次/1.0~1.5年,共2~4次.结果 10/22例患儿MRI 显示脑和肝异常信号,9/22例脑受累,3/22例肝受累.随访显示,青霉胺剂量不足且初治年龄>15岁者MRI病灶改善缓慢或无变化;停药2个月以上MRI病灶即可重现.恢复治疗后临床和MRI改善缓慢.治疗合理组临床痊愈率和MRI病灶消失率及好转率均明显高于治疗不合理组.结论 HLD经合理治疗,肝及脑部MRI异常信号可随着临床改善而渐减甚至消失.治疗不合理者MRI病灶改善缓慢、无变化或重现.MRI 有助于HLD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张建明;刘晓青;高煜;汪梅先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儿,男,13岁,因发热、头痛、全身紫癜3 d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高热,体温达40 ℃,伴头痛、谵妄,血压60/40 mm Hg.当日下午出现皮肤紫癜,初起于左下眼睑、右肩及上臂,后向下至颈、背部、双下肢蔓延并迅速波及全身.当地医院诊断为暴发性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休克型),经抗感染、脱水、抗休克治疗后病情无改善,转我院.查体:体温 38.8 ℃,脉搏 90次/min,血压108/44 mm Hg.
作者:彭镜;尹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两种阻断法评价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被动呼吸力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毛支患儿急性期50例,恢复期15例分别用单阻断法(SOT)、双阻断法(DOT)测定呼吸系统阻力(Rrs)和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23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种阻断法测定毛支患儿各项指标呈高度正相关.毛支急性期单、双阻断法每公斤体质量Crs (CrsSO/kg、CrsDO/kg)、潮气量(VT)下降,呼吸系统阻力(RrsSO、RrsDO)增高、呼吸频率(RR)增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15例毛支患儿治疗后Rrs、Crs、VT未恢复正常.结论毛支患儿存在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呼吸阻力增高等肺功能损害,并持续一定时间.两种阻断法测定指标呈高度正相关(r>0.6 P<0.001).SOT操作简便,可作为临床测定呼吸力学指标的方法.
作者:吴美思;秦铭;梁惠;赵德育;夏雯;葛传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产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早产成为成人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21例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34.29±7.24) mg/L,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脂联素水平(62.47±28.33) mg/L,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足月新生儿(P<0.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胎龄(r=0.386 P<0.005)、出生体质量(r=0.432 P<0.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早产儿具有较低血清脂联素水平;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引起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进而降低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是该群体日后发生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高岩;苏志暖;郭锡熔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哮喘的主要病理过程为气道黏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在气道炎症的基础上,出现气道高反应性(BHR),发生广泛性细小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清和气道分泌物中总免疫球蛋白(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 明显增高.这些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的本质是异常的免疫反应.
作者:刘恩梅;杨锡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