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发林;朱长连;程秀永
患儿,女,3个月,间断抽搐10 d入院,表现为双眼凝视,四肢强直抖动,无口吐白沫或二便失禁,持续约2~3 min缓解,约每日发作1次,发作间期精神反应好.无发热、咳嗽或皮疹.平素纳奶量多.既往无惊厥史,家族无惊厥史或糖尿病病史.
作者:师小东;李君惠;陈静;李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MV)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92份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且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率为61.76%,MV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甚至第3代头孢菌素多不敏感.结论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和MV持续时间有关,与胎龄无关;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防治.
作者:苏卫东;黄育丹;叶雯;包曼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10水平(HIE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标本均取自本院,分为HIE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和对照组).结果HIE治疗前组IL-10水平中位数为3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3pg/ml和治疗后组123.5pg/ml;对照组和治疗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0在新生儿HI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有成;施长春;倪宏;水泉祥;刘幸华;汤小园;黄艾美;陈淑芳;王爱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们1995年8月~2002年10月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气管插管抢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作者:周梅玲;王学玲;秦薇;张喜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脾脏核因子-κB(NF-κB)P65的活化情况及NF-κB信号途径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出生10 d新生大鼠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新生鼠败血症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脾脏NF-κBP65活化表达水平,应用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后脾脏NF-κB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新生鼠败血症模型中脾脏NF-κBP65活化阳性表达从1 h开始增强,3 h强,24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应用PDTC对脾脏NF-κB P65活化阳性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存在量-效关系.结论NF-κB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抗氧化剂对NF-κB活性进行抑制可能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危害性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凤;史源;李华强;覃世文;唐仕芳;赵锦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抗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的过敏性哮喘豚鼠为模型,诱发哮喘后24 h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IL-2、IL-6含量及ICAM-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氨茶碱组IL-2、IL-6及ICAM-1阳性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结论氨茶碱抗哮喘气道炎症机制可能与降低IL-2、IL-6合成或释放,降低肺组织ICAM-1阳性表达,从而抑制炎症细胞在气道浸润有关.
作者:卢红艳;陈金和;镇春先;周雄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对83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转清;郑龙娃;席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Ⅲ、Ⅳ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应用中严重并发症,探讨L-ASP化疗顺利完成的有效对策.方法针对L-ASP的各种主要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检测手段及监测指标,在应用L-ASP期间对患儿进行监测,对出现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检测.统计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结果用L-ASP化疗的ALL和NHL患儿总计301例次,其中L-ASP相关严重并发症20例次(6.6%),高血糖7例次(2 32%);低血糖1例次(0.33%);胰腺炎6例次(1.99%);脑栓塞2例次(0.6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6例次(1.99%);脏器出血4例次(1.32%);休克7例次(2.3%);死亡10例(3.3%).结论L-ASP的细胞毒作用可造成人体各系统的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严密、合理的监测手段及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L-ASP并发症.
作者:杨双;石慧文;吴敏媛;段渊;张永红;耿兰增;赵新民;胡亚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所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分别对受过早期教育及未受过早期教育儿童各90名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价,分析早期教育对其智能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
作者:赵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研究表明,硫酸镁能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程度,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3年2月应用硫酸镁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作者:李华亭;高铁铮;刘云鹤;王志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9年10月~2002年11月我院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艳霞;张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在新生儿期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2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钠、钾、血17-羟孕酮(17-OHP)、睾酮(T)、雌二醇(E2)及肾素等检查进行诊断,并用激素替代治疗.结果诊断为21-羟化酶缺乏失盐型11例,单纯男性化1例.1例确诊后放弃治疗,余11例治疗好转出院;2例发生感染后出现失盐危象,第2次住院治疗;1例女性患儿病情稳定,2岁时行阴蒂短缩术.结论本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可防止新生儿肾上腺危象、休克、后遗症发生及死亡.
作者:邵芳;林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铜蓝蛋白(CP)的变化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方法用散射比浊法检测17例新生儿细菌感染和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IgM和CP及10例新生儿细菌感染治疗前后IgM和CP.结果正常足月新生儿IgM和CP分别为0.22±0.0 6 g/L和0.09±0.04 g/L,新生儿细菌感染组(n=17)IgM和CP分别为0.58±0.30 g/L和0.16±0.06 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治疗前后(n=10)IgM分别为0.52±0.23 g/L和0.70±0.30 g/L,有显著性差异(P=0.014);而感染组治疗前后C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gM和CP的升高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指标,但对预后判断无明显意义.
作者:李玉峰;朱晓东;朱建幸;肖黎明;黄萍;陈同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胆汁返流患儿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探索Hp感染在胆汁返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小儿胃镜诊断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检测血清Hp抗体,应用13C-Hp尿素呼气法及Hp-PCR-DNA检测,诊断Hp感染.并进行x2检验.结果96例胃炎患儿中39例Hp阳性,阳性率为40.63%.伴胆汁返流19例,阳性率为39.5%,不伴胆汁返流20例,其阳性率为41.69%,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显著.结论小儿胆汁返流与Hp感染有关.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考虑Hp感染这一因素.
作者:周少明;罗宏英;魏菊荣;白大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首次热性惊厥(FC)患儿106例的复发情况及可能引起复发的11种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FC的复发.方法随机选择首次FC发作就诊的患儿106例,对其进行1.5~5.5年随访,随访率为95.1%,对可能影响复发的11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首次FC的复发率为61%,与患儿首次发病年龄,首次发病热度呈负相关;与热性惊厥家族史及患儿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与惠儿性别、贫血、佝偻病、围生期异常、喂养方式无相关.结论由于FC可造成惊厥性脑损伤,减少或控制FC的复发,可预防或治疗引起FC复发的上述5种因素着手,减轻或防止患儿智能损害.
作者:章秀;陈丽;黄斌;刘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研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法分别检测134份新生儿脐血及65份临产孕妇静脉血弓形虫特异性抗体,以了解本揪地区孕妇、新生儿弓形虫感染及经母婴传播的情况.材料和方法
作者:冯元春;任红斌;张海珠;刘世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胸腺因子D(TFD)注射液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2例PPD试验阴性的3~14岁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3组,第1组TFD注射组34例;第2组TFD+吸入激素组32例;第3组单纯吸入激素组26例.观察用药2个月后PPD试验、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TFD治疗后33.3%患儿PPD试验阳转;第1、2、3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52.9%,90.7%,77%;3组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TFD注射液对哮喘患儿的免疫失衡有调节作用,对哮喘治疗有效.
作者:彭星明;龙飞午;万齐全;曾乐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巨细胞病毒-免疫核糖核酸(抗CMV-iRNA)对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3~5年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病率的影响.方法将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抗CMV-iRNA 3 mg/次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连用3 d,对照组不用.结果治疗组RRI患病率3~5年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抗CMV-iRNA可降低CMV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3~5年内RRI患病率.
作者:王晓茵;罗丽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在新生儿致死性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中,呼吸衰竭占有重要的地位.呼吸衰竭是因呼吸中枢或呼吸器官的功能障碍,使机体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机体摄入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作者: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2月采用经肛门Soave 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三有;王文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