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苏卫东;黄育丹;叶雯;包曼华

关键词:婴儿, 新生, 机械通气, 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MV)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92份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且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率为61.76%,MV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甚至第3代头孢菌素多不敏感.结论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和MV持续时间有关,与胎龄无关;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防治.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弓形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本研究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法分别检测134份新生儿脐血及65份临产孕妇静脉血弓形虫特异性抗体,以了解本揪地区孕妇、新生儿弓形虫感染及经母婴传播的情况.材料和方法

    作者:冯元春;任红斌;张海珠;刘世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85例神经系统疾病血清,脑脊液NSE活性.结果病毒性脑炎(病脑)、癫癎、高热惊厥(FC)患儿血清NSE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而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脑、癫癎患儿脑脊液NSE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01),而F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且相互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脑、癫癎均存在脑损伤,血清、脑脊液NSE含量均明显升高,脑脊液NSE变化更具特异性,可作为病脑、癫癎和FC的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王玲莉;李光乾;曾义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窒息在出生前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体内各系统均有可能发生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目前对新生儿窒息的脑、心、肺、肾等脏器的损害己有较多研究,但对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损害中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情况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93例窒息新生儿及30例正常新生儿外周静脉血总胆汁酸(TBA)进行检测,以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TBA的代谢及临床意义.

    作者:季乐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鼠败血症脾脏核因子-κB P65表达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脾脏核因子-κB(NF-κB)P65的活化情况及NF-κB信号途径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作用,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出生10 d新生大鼠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新生鼠败血症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鼠脾脏NF-κBP65活化表达水平,应用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后脾脏NF-κB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新生鼠败血症模型中脾脏NF-κBP65活化阳性表达从1 h开始增强,3 h强,24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应用PDTC对脾脏NF-κB P65活化阳性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存在量-效关系.结论NF-κB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抗氧化剂对NF-κB活性进行抑制可能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危害性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凤;史源;李华强;覃世文;唐仕芳;赵锦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健康儿童脑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的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120名健康儿童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结果婴儿期血流速度低,以后血流速度随年龄增长渐增快,约6岁左右达高值,随后血流速度逐渐减低.脉动指数在婴儿期高,以后渐减低.除10~14岁组外各动脉血流速度两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了解儿童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小儿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定量依据.

    作者:张雄伟;牛俊英;张红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多发性胃肠道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儿,女,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3 d就诊.无恶心、呕吐,无黑便、便血,肛门排气、排便正常,不伴腹痛,消瘦.查体:腹部膨隆,右上腹、右下腹及左侧腹部均可扪及包块,5cm×3 cm~10 cm×8 cm,形状不规则,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肠鸣音约5次/min.

    作者:郑莉;项继舜;刘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硝酸甘油持续静滴佐治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1999年10月~2002年11月我院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肺炎并急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艳霞;张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葡萄糖酸锌及甘露聚糖肽佐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1999年1月~2001年6月我院采用葡萄糖酸锌及甘露聚糖肽佐治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刚;张社教;胡光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食管异物45例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由于儿童尤其幼儿主诉能力差,不能提供确切病史,且小儿在解剖、病因、诊断及治疗上与成人有所不同,若接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易造成误诊、漏诊及并发症的发生.我科1995年5月~2002年5月诊治小儿食管异物4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柯凡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氨茶碱抗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氨茶碱抗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的过敏性哮喘豚鼠为模型,诱发哮喘后24 h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白细胞介素2(IL-2)、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IL-2、IL-6含量及ICAM-1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氨茶碱组IL-2、IL-6及ICAM-1阳性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结论氨茶碱抗哮喘气道炎症机制可能与降低IL-2、IL-6合成或释放,降低肺组织ICAM-1阳性表达,从而抑制炎症细胞在气道浸润有关.

    作者:卢红艳;陈金和;镇春先;周雄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哮喘患儿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30例哮喘患儿在哮喘发作期及其中24例处于喘息缓解期的血浆TXB2、6-K-PGF1α和PAF水平,并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哮喘患儿喘息发作期血浆TXB2、TXB2/6-K-PGF1α(T/P)和PAF较对照组及喘息缓解期明显升高(P分别<0.01,0.05);喘息缓解期血浆TXB2、T/P和PA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各组间6-K-PGF1α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TXA2、PAF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炎性介质,在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吕进泉;周弘;吕剑平;朱海涛;许文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过敏性紫癜并神经系统损害8例

    过敏性紫癜(HSP)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关节、胃肠道等表现为主,而并神经系统损害少见,既往亦少见报道.我院1991~2001年共收治8例HSP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多样,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茜;潘苗;张三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肛门SoaveⅠ期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2月采用经肛门Soave 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三有;王文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

    窒息/产伤一直被认为是引起脑瘫、精神发育迟滞、语言障碍、视听及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因素,但针对窒息/产伤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如产时监护、新生儿监护)并未明显降低神经系统残疾的发生率,资料显示不到10%脑瘫和15%精神发育迟滞与窒息/产伤相关[1].

    作者:徐发林;朱长连;程秀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情绪状况调查分析

    本文对83例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转清;郑龙娃;席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58例儿童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功能测定

    目的了解儿童强直性脊柱炎(AS)患儿免疫状态,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儿童AS 58例人白细胞抗原(HLA-B27),抗链O(ASO),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与正常同龄儿30例对照.结果58例中HLA-AB27阳性率93%,ASO、RF、CRP、ESR增高率分别为44.8%、3.4%、72.4%、38.0%,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IgG、IgA、及C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S患儿存在感染、组织损伤、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作者:李强;王伟;王玉红;刘根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

    患儿,女,8个月,因生长发育迟缓就诊.系第1胎,足月臀位产,无产伤、窒息史.生后1个月出现吃奶量少,易呛咳,嗜睡,哭声小,声嘶,腹胀,便秘,黄疸于生后2个月消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父母均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作者:陈友生;钱国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MV)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8例92份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且对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率与胎龄、体重、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率为61.76%,MV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甚至第3代头孢菌素多不敏感.结论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和MV持续时间有关,与胎龄无关;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耐药率高,应积极防治.

    作者:苏卫东;黄育丹;叶雯;包曼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先天性肺隔离症患儿术前有3例误诊;6例叶内型行肺叶切除术,2例叶外型行单纯隔离肺切除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肺隔离症术前诊断应注意结合胸片、碘油造影、逆行主动脉造影,一经诊断即应择期手术治疗,术中注意异常血管的处理.

    作者:叶璟;张泽伟;汪方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糖水平异常与临床分度的关系,评价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新生儿窒息于生后24、72 h采用血糖试纸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1.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2.轻度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以低血糖为主,而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3.血糖持续高水平的新生儿窒息预后不良.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要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重度窒息者应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吕修华;杨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