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梅;刘红英;郑淑娟
1995年7月~200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并骨病36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张百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2],D-D二聚体(D-D)与血液凝固、纤溶及机体的炎症反应等有内在联系,HSP急性期存在高黏滞血症[3],且与病变范围有一定关系,血液高凝状态程度是影响该病疗效和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29例HSP患儿血浆ET-1、NO、D-D水平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辉;李志英;贺立山;潘静夫;李敬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999~2002年4月我院用鱼腥草雾化吸入辅助治疗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珍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为制订合理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本文对48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三敏;任忠;任继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河南城乡4个月~9岁儿童铅污染现状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城乡4个月~9岁儿童行血铅测定.结果1085名儿童总血铅为0.66±0.48μmol/L,铅中毒发生率为57.51%;城乡儿童均存在血铅负荷过高,农村多为低水平铅污染,中度以上铅中毒均发生在城市;婴儿期、学龄期儿童是发生铅中毒的易感人群.结论河南城乡儿童铅污染较普遍,婴儿和学龄期儿童应为铅中毒监测和干预的重点.
作者:陈卫;陈社菊;李玉香;贺治国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H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2001年诊治的12例IHP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儿童IHP以女性多发(8例),表现为1.典型手足搐搦发作;2.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低于同龄正常儿童;3.视力障碍5例,智能低下4例;4.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正常;5.脑实质及基底核多发性对称性钙化;6.予钙剂及维生素D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儿童IHP均出现手足搐搦,且多为其首发表现;对疑为IHP患儿应做血清钙、磷、PTH头颅CT检查,以利于确诊.
作者:张秀梅;刘红英;郑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治疗急性胃肠道痉挛性疼痛9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兴山;曹惠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本文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及相关因素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九;刘喜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心脏假性膜部间隔瘤的解剖特点,寻求手术径路.方法17例假性膜部瘤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切开右房或右室和隔瓣寻求真正室间隔缺损,并行补片或直接缝合.结果全部治愈,无残余漏和三尖瓣返流发生.结论假性膜部瘤是三尖瓣隔瓣在血流冲击下与室间隔粘连后在隔瓣下形成囊腔,其下隐藏膜部或膜周流入道型缺损,切开隔瓣行室间隔修补简便、可靠,缝合切开后的三尖瓣不会引起血液返流.
作者:门小毛;单建华;刘玉威;王保收;孟庆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1998年1月~2002年5月应用聚肌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丰岗;魏兆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儿,男,1岁6个月,体重8.5 kg,人工喂养,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双膝关节肿胀,哭闹及拒绝站立而入院.入院查体:精神欠佳,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出血点,大如粟粒样,以双下肢密集.
作者:范新玲;张华;李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反映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敏感性;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鼠HIBD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两组:HIBD模型未治疗组,HIBD模型NGF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正常对照组及HIBD后F-VEP改变;NGF对HIBD模型新生大鼠体重增长、死亡率、左右脑重量及F-VEP波形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重增长、死亡率、患侧脑重量与未治疗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治疗组左右脑重量无显著差异,而未治疗组左右脑重量差异显著(P<0.01);HIBD模型NGF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即刻F-VEP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波幅显著降低(P<0.01);NGF未治疗组7 d后与对照组相比F-VEP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均<0.01);NGF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F-VEP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F-VEP主波潜伏期、波幅可较迅速反映HIBD后脑功能状态;NGF治疗可减轻HIBD后脑萎缩,改善脑功能.
作者:周艳;陈吉庆;邵小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儿童鼾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腭扁桃体肥大或腺样体肥大.其不仅影响儿童正常发育,而且由于长期阻塞呼吸道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还可影响其神经肌肉发育,出现面部发育畸形、生长发育迟缓、高血压、头痛、性格行为异常、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表现[1,2].
作者:高体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对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了解二者在发病早期与恢复期的不同.方法婴幼儿组和儿童组MP肺炎均在发病后1周和3周早晨取空腹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结果心肌酶谱在发病第1周时儿童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高于婴幼儿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后3周经治疗血清心肌酶和同工酶婴幼儿组均高于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婴幼儿组中2次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均高于儿童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肺炎感染早期儿童组心肌损害较婴幼儿组明显.发病后3周经治疗婴幼儿心肌损害较儿童组明显且迁延.婴幼儿组病程中LDH均高于儿童组,可能与LDH敏感性高、恢复慢、特异性差及婴幼儿肺部表现较儿童严重、且缺氧也更明显有关.
作者:张坤明;魏容梅;钱汉斌;陈新;李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例1,男,4岁,因无汗、头发稀疏及不出牙就诊.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时皮肤略黑,2次脱皮后至2个月皮肤正常.出生时无头发、眉毛及睫毛,1.5岁长出稀疏头发.
作者:王沂花;宋柏松;张云龙;朱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白细胞介素-5(sIL-5)在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sICAM-1和sIL-5浓度,并与20例正常婴儿对照比较。结果RSV毛支患儿sICAM-1、sIL-5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sICAM-1、sIL-5参与婴儿RSV毛支的免疫病理过程。
作者:路明;郭爱华;武怡;徐春萍;朱萍;姚福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1994~2002年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38例,其中误诊29例,误诊率76.3%,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巧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癫癎持续状态患儿并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SE患儿和对照组各20例,均于晨起空腹抽静脉血3.5 ml,测心肌酶谱、CTnI,专业人员检测ECG.结果SE组乳酸脱氢酶(LDH)589.6±385.4 U/L,对照组为256.4±63.5 U/L;肌酸激酶SE组为612.3±65.6U/L,对照组为274.1±47.2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E组为82.5±17.3 U/L,对照组为32.4±13.9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E组为196.9±93.8 U/L,对照组为48.6±21.4 U/L,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CTnI在SE组13例阳性,对照组仅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SE组ECG异常16例,对照组为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E患儿存在心肌损害,提示治疗时应动态观察心功能变化,注意保护心脏药物的应用.
作者:王家勤;陈永兴;陈艳霞;郭学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院1983~2002年共收治儿童发作性睡病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起病年龄5~13岁.其中2例中有分娩困难史,1例有颅外伤史,2例有发作性睡病家族史.
作者:牛锋;张世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结构和血浆硫化氢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共16只.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含量.结果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2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与血浆硫化氢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PH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2S下调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石琳;杜军保;齐建光;魏冰;唐朝枢;汤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