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方案治疗白血病35例

郭松伟;赵金枝;姚卓亚

关键词:方案, 综合性, 儿童, 白血病, 淋巴细胞性, 急性
摘要:近几年来,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采取了诱导期用V(VCR,长春新碱)、D(DNR,柔红霉素)、P(Pred,泼尼松)+中剂量MTX-CF(氨甲喋呤-四氢叶酸)、诱导分化剂维生素D3(VitD3),缓解后用小牛胸腺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综合性措施,我们共治疗35例急淋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肺炎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更好地评价血小板(PLT)功能及其应用价值,我们收集了本院儿科病房1998年9月~2000年3月住院的102例肺炎患儿,应用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在急性肺炎中的价值.

    作者:王锁英;余文丰;金胜利;赵鹏程;顾兆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自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被描述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认为ARDS是肺持续损伤及其终末期的表现.1994年以来对ARDS诊断定义得到了共识,使肺损伤得以精确分类、临床研究更加规范.ARDS的死亡率已由过去的60%下降为目前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的30%~40%.

    作者:杜立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风湿热患儿血清脂蛋白(a)和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风湿热(RF)患儿血清脂蛋白(a)[Lp(a)]和胆固醇(T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和酶法对RF患儿63例,正常对照组70例测定Lp(a)和TC水平.结果 RF患儿血清Lp(a)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RF患儿各组间的Lp(a)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RF患儿血清T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RF患儿各组间TC也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RF患儿TC下降机制尚未清楚.血清Lp(a)增高可作为RF患儿风湿活动的参考指标,而其持续增高可能是促使RF向风湿性心脏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许逢明;周毅虹;李昌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窒息新生儿血乳酸、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血糖、血乳酸的变化.方法对我院NICU 4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糖、血乳酸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窒息组血糖、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糖、血乳酸水平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窒息患儿血乳酸、血糖水平愈高,预后愈差,对窒息新生儿除进行新法复苏外,还应充分重视其应激状态下内环境的异常改变,重度窒息血糖、血乳酸检测应列为常规.

    作者:邓春;王洪高;赵善和;姚长军;余加林;吴仕孝;徐天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坏死性肠套叠73例

    我们两院自1981年1月~2001年3月共对216例小儿肠套叠施行手术治疗,其中坏死性肠套叠7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姚毅明;于秀芝;刘敬斌;廖新伟;朱德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浓度氧肺损伤研究进展

    氧气是临床上常使用的治疗气体,目前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应用高浓度氧(高氧)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这一措施虽可挽救大量新生儿的生命,但使用不当,却可导致氧中毒,其中直接的损害器官是肺脏,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其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和抗氧化酶(AOE)系统发育不成熟,更易导致以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另一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产生[1],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许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EB病毒感染43例临床分析

    EB病毒原发感染中,多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该病毒与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与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似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预后,现将43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金皎;王鉴;张涛;申茂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窒息缺氧程度与黄疸的关系

    一般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常见原因除感染、溶血外,还与缺氧有关.但临床观察发现缺氧越重的新生儿黄疸反而越轻.为探讨缺氧程度与黄疸的关系,我们对轻、重度窒息及无缺氧的头颅血肿患儿黄疸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德瑾;周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甲状腺激素T3诱导K562细胞铁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和生长的关系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K562细胞铁蛋白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各组细胞胞浆蛋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铁蛋白含量,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中等浓度及高浓度的T3均能增加K562细胞铁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T3浓度增加,铁蛋白的表达亦增高.同一浓度T3与K562细胞共培养,随时间延长,铁蛋白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4 h培养组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 h培养组T3=200nM时凋亡百分率明显下降.T3各处理组中S+G2期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72 h各组G2+S细胞百分率较24 h明显下降.结论甲状腺激素T3能诱导K562细胞铁蛋白表达增加,且能干预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

    作者:周密;廖清奎;李丰益;罗春华;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与检查结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学龄前儿童发病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伴咳嗽,咯血少见;胸部X线检查均有阳性病变如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镜检查所见以支气管外压迫、肉芽组织增生及非特异性炎症为主;预后则以支气管外压迫和非特异性炎症类型较好.结论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特征不完全与成人相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分型与预后有关.

    作者:刘晓灵;王香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海洛因戒断综合征2例

    例1,女,49 h,因烦躁、觅食欲强20 h入院.生后29 h开始烦躁、持续哭闹、反复觅食和吸吮动作,给予喂奶却吞咽不协调,呕吐,48 h出现持续吸吮动作、气急、四肢抖动伴肌张力高.第2胎,第2产,胎龄41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羊水Ⅱ度污染,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3040 g.其母有5~6年的吸毒史,至分娩时仍吸少量海洛因.

    作者:夏红萍;朱晓东;朱建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心肌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扑热息痛中毒1例

    患儿,女,3.5岁,因服扑热息痛过量1 d入院.1 d前患儿误服扑热息痛24片(12 g,0.5 g/片,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01112).1 h后出现反复呕吐,吐出药片约4片(2 g).患儿无呕血、便血,无尿血、惊厥.入院查体:体重13.5kg.

    作者:王肖茜;李西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在慢性病贫血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在建立慢性病贫血(ACD)大鼠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一氧化氮(NO)与关节炎及贫血的关系.方法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追加注射福氏佐剂两次,增强其免疫反应,从而诱发贫血的发生;检测不同处理组大鼠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及血清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经追加福氏佐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其SI、TIBC、TS水平下降,血清铁蛋白(Fn)水平升高(P《0.05),与ACD铁代谢改变特征一致;应用NOS抑制剂大鼠关节肿胀和贫血程度较ACD大鼠减轻,SI、TIBC、TS升高(P《0.001).结论成功建立慢性病贫血大鼠模型,NO在ACD大鼠关节炎及铁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学聚;廖清奎;何志旭;汪凤兰;李丰益;罗春华;周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散发病例的诊断

    目的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散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总结了20例散发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结果起病年龄平均为4岁7个月,首发症状均为步态异常,以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特征,且肌张力增高较肌力减弱更为显著.体感诱发电位检查6例中5例有异常.脊髓MRI检查有2例异常.10例4岁前发病者,8例不能独走,5例发展为复杂型;10例4岁以后发病者,均能维持独走能力且均为单纯型.2例DDST筛查有精神发育落后的患儿均转为复杂型.结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散发病例的临床特点与有家族史者相似.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可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4岁前发病者或早期伴有精神发育落后者预后可能较差.

    作者:李明;张敬京;包新华;秦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

    目的通过对25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后早、晚期并发症,溃疡复发率,生长发育参数及智商等.结果手术创伤减少,病儿可耐受手术,术后1例复发,10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除1例先天愚型外,全部病例发育商正常.结论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基本满意,但对小儿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书锋;张小安;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切口方法.方法采用腋下小(直)切口胸腔内、胸膜外二种手术切口行小儿PDA术.结果 55例患者,49例胸腔内、6例胸膜外结扎导管,不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3例术后左胸少量积液,经胸穿积液消失,术后心脏杂音均完全消失.结论腋下小切口PDA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剖、关胸时间短,切口美观,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无胸膜腔损伤之惠.

    作者:路少林;李军;费立聪;郑培坤;刘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运动性哮喘1例

    患儿,男,13岁,以胸闷、气促、晕倒5 min入院.5 min前参加校运动会800米跑步,刚起跑10 min后,突然出现胸闷、气促,随即晕倒在地.被人扶起后面色苍白,神志转清.

    作者:周高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温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K-H-SN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加温对诱导神经母细胞瘤SK-H-SN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三种温度41.5℃、43℃、45℃诱导SK-H-SN细胞凋亡.采用形态学观察、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的结果.结果加温至41.5℃、43℃均可诱导SK-H-SN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45℃时凋亡率下降,但出现大量的坏死细胞.结论加温可诱导SK-H-SN细胞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凋亡率和温度呈正相关,热疗可能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王旭辉;杨启政;陈琦;杨险峰;徐尚恩;杨茹镜;赵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缺氧缺血损伤新生大鼠热休克蛋白70的合成研究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HI组不同时间点的脑海马和皮质部位的HSP70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脑组织内未观察到明显HSP70阳性细胞,HI后阳性细胞明显增加.HI后2 h即可观察阳性细胞,48 h、72 h达到高峰,7d时已经明显下降.结论 HI是脑HSP70合成极为敏感的诱因,且HSP70的生成量随HI后时间增加呈动态变化过程.

    作者:刘志伟;陈惠金;蒋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病毒性脑炎儿脑脊液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测定23例病脑患儿和对照组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8、干扰素-α(IFN-α)的水平,对TNF-α、IL-8、IFN-α及IL-2两两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脑组脑脊液TNF-α、IL-8、IFN-α、IL-2(ng/L)分别为374.90±74.38、16.55=3.73、257.80±47.23、179.66±40.6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脑组TNF-α与IL-8、IFN-α、IL-2均呈正相关,IL-8与IL-2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r=0.76,0.80,0.63,0.68 P《0.01).结论 TNF-α、IL-8、IFN-α、IL-2在病脑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细胞因子网络,参与了机体抗病毒免疫和病脑的病理损害过程.

    作者:吴革菲;刘智胜;余春涛;刘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