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

刘晓灵;王香怀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与检查结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学龄前儿童发病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伴咳嗽,咯血少见;胸部X线检查均有阳性病变如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镜检查所见以支气管外压迫、肉芽组织增生及非特异性炎症为主;预后则以支气管外压迫和非特异性炎症类型较好.结论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特征不完全与成人相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分型与预后有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风湿热患儿血清脂蛋白(a)和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风湿热(RF)患儿血清脂蛋白(a)[Lp(a)]和胆固醇(T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和酶法对RF患儿63例,正常对照组70例测定Lp(a)和TC水平.结果 RF患儿血清Lp(a)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RF患儿各组间的Lp(a)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RF患儿血清T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RF患儿各组间TC也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RF患儿TC下降机制尚未清楚.血清Lp(a)增高可作为RF患儿风湿活动的参考指标,而其持续增高可能是促使RF向风湿性心脏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许逢明;周毅虹;李昌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

    狼疮性肾炎(LN)是儿童期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1:4 5,发病高峰为青春期.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乃采用1982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分类诊断标准[1].儿童LN是儿童期肾功能不全原因之一.近30年来儿童LN患者预后已有极大地改善.与此同时,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副作用就成为突出问题,有文献报道半数以上患者是死于治疗的副作用,因而合理治疗对LN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3].

    作者:周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纳洛酮治疗捂热综合征30例

    小儿捂热综合征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是小儿急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我院应用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丽君;曹久玲;张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

    目的通过对25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后早、晚期并发症,溃疡复发率,生长发育参数及智商等.结果手术创伤减少,病儿可耐受手术,术后1例复发,10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除1例先天愚型外,全部病例发育商正常.结论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基本满意,但对小儿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书锋;张小安;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综合方案治疗白血病35例

    近几年来,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采取了诱导期用V(VCR,长春新碱)、D(DNR,柔红霉素)、P(Pred,泼尼松)+中剂量MTX-CF(氨甲喋呤-四氢叶酸)、诱导分化剂维生素D3(VitD3),缓解后用小牛胸腺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综合性措施,我们共治疗35例急淋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伟;赵金枝;姚卓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伤寒杆菌原型、L型及原型伴L型混合感染的临床观察

    1991年1月~2000年1月我科采用同时作血普通、高盐培养的方法,检出伤寒杆菌原型感染76型(B型),伤寒杆菌L型感染32例(L型),原型伴L型混合感染168例(L+B型),现就三型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包忠实;徐理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婴幼儿肺炎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P)和一氧化氮(NO)在婴幼儿肺炎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检测27例婴幼儿肺炎致ALI患儿血浆CO、NO水平,并与18例不伴ALI的婴幼儿肺炎对照组和20例健康组作比较.结果 ALI急性期血浆CO、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均《0.01);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ARDS)血浆CO、NO水平显著增高(P均《0.01);惠儿血浆CO和NO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内源性CO和NO在ALI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优;谭建新;陈铭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自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被描述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认为ARDS是肺持续损伤及其终末期的表现.1994年以来对ARDS诊断定义得到了共识,使肺损伤得以精确分类、临床研究更加规范.ARDS的死亡率已由过去的60%下降为目前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的30%~40%.

    作者:杜立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幼儿园内肺炎链球菌感染爆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目的分析引起幼儿园内肺炎链球菌感染爆发流行的相关因素和流行特点.方法详细调查导致流行的有关因素,动态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3 d内共有126人发病,占同期180名住园儿童的70%,其中50例咽拭子培养均有肺炎链球菌生长.126名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5例占91.4%,支气管炎6例占4.7%,肺炎5例占3.9%.均对青霉素敏感,经青霉素、哌拉西林等治疗全部治愈.居住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外来人员大量涌入是导致流行的主要因素.结论肺炎链球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爆发流行,改善管理是杜绝流行的关键.

    作者:欧致新;徐益群;石军;李志方;王玉巧;朱德全;罗云;崔生瑞;薄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ALI)是指创伤、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急性肺组织细胞的弥漫性损伤[1].目前不少教科书和文献将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归为同类疾病的两个概念.实质上,ALI与ARDS的病理改变性质相似而程度不同而已.ALI的病理改变有轻有重,严重者表现为ARDS,而ARDS则是从临床表现的角度去表述严重ALI所造成的结果.广义的ALI应包括ARDS.

    作者:曾其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肺炎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更好地评价血小板(PLT)功能及其应用价值,我们收集了本院儿科病房1998年9月~2000年3月住院的102例肺炎患儿,应用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在急性肺炎中的价值.

    作者:王锁英;余文丰;金胜利;赵鹏程;顾兆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炎的鉴别

    睾丸扭转和急性附睾炎在小儿并不少见,临床上二者不易区别,尤其是基层首诊医院对可疑病例未尽早手术探查,使扭转睾丸缺血坏死、失去治疗时机.我院自1994年11月~2000年9月收治14例阴囊急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铁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切口方法.方法采用腋下小(直)切口胸腔内、胸膜外二种手术切口行小儿PDA术.结果 55例患者,49例胸腔内、6例胸膜外结扎导管,不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3例术后左胸少量积液,经胸穿积液消失,术后心脏杂音均完全消失.结论腋下小切口PDA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剖、关胸时间短,切口美观,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无胸膜腔损伤之惠.

    作者:路少林;李军;费立聪;郑培坤;刘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成都市学龄期儿童血清蛋白含量调查分析

    本文对成都市学龄期儿童1038名进行了血清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调查及分析,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成都市区和郊区共十所小学随机选择无心、肺、肝、肾及慢性传染疾病,无反复呼吸道感染,无急慢性腹泻及先天消化道畸形,无素食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1038名,男527名,女511名.年龄7~12岁.

    作者:郭文俊;廖清奎;王晓阳;吴艳乔;李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肌注bFGF 4000 U,观察临床表现和头颅CT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bFGF对HIE患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史宝海;李静;陈震;闫文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运动性哮喘1例

    患儿,男,13岁,以胸闷、气促、晕倒5 min入院.5 min前参加校运动会800米跑步,刚起跑10 min后,突然出现胸闷、气促,随即晕倒在地.被人扶起后面色苍白,神志转清.

    作者:周高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危急重症中的应用

    临床急诊中新生儿危急重症并不少见,其中有些新生儿惊厥、昏迷、休克、重症黄疸、反应极度低下、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病史不详、病因不明,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利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完善临床诊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邓腾兰;方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海洛因戒断综合征2例

    例1,女,49 h,因烦躁、觅食欲强20 h入院.生后29 h开始烦躁、持续哭闹、反复觅食和吸吮动作,给予喂奶却吞咽不协调,呕吐,48 h出现持续吸吮动作、气急、四肢抖动伴肌张力高.第2胎,第2产,胎龄41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羊水Ⅱ度污染,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3040 g.其母有5~6年的吸毒史,至分娩时仍吸少量海洛因.

    作者:夏红萍;朱晓东;朱建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行为问题儿童血5-羟色胺浓度变化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各种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并根据其因子分类,对30例行为问题儿童进行外周血5-HT含量测定,并与正常儿童30例对照比较.结果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多动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内向型因子组与外向型因子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HT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结论外周血5-HT浓度与行为问题有关,可能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物质基础之一.

    作者:郑素华;薛绛宇;陈燕辉;白海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窒息新生儿血乳酸、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血糖、血乳酸的变化.方法对我院NICU 47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糖、血乳酸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窒息组血糖、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糖、血乳酸水平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窒息患儿血乳酸、血糖水平愈高,预后愈差,对窒息新生儿除进行新法复苏外,还应充分重视其应激状态下内环境的异常改变,重度窒息血糖、血乳酸检测应列为常规.

    作者:邓春;王洪高;赵善和;姚长军;余加林;吴仕孝;徐天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