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海洛因戒断综合征2例

夏红萍;朱晓东;朱建幸

关键词:戒断综合征, 海洛因, 婴儿, 新生
摘要:例1,女,49 h,因烦躁、觅食欲强20 h入院.生后29 h开始烦躁、持续哭闹、反复觅食和吸吮动作,给予喂奶却吞咽不协调,呕吐,48 h出现持续吸吮动作、气急、四肢抖动伴肌张力高.第2胎,第2产,胎龄41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羊水Ⅱ度污染,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3040 g.其母有5~6年的吸毒史,至分娩时仍吸少量海洛因.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

    目的通过对25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后早、晚期并发症,溃疡复发率,生长发育参数及智商等.结果手术创伤减少,病儿可耐受手术,术后1例复发,10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除1例先天愚型外,全部病例发育商正常.结论非标准式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基本满意,但对小儿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书锋;张小安;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危急重症中的应用

    临床急诊中新生儿危急重症并不少见,其中有些新生儿惊厥、昏迷、休克、重症黄疸、反应极度低下、多器官功能衰竭或病史不详、病因不明,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利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完善临床诊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邓腾兰;方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EB病毒感染43例临床分析

    EB病毒原发感染中,多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该病毒与非洲儿童Burkitts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与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似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预后,现将43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金皎;王鉴;张涛;申茂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11例

    我们1989~2001年共诊治11例以一项或多项造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病人,经诊断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pre-ALL),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爱华;冯道营;陈箭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浓度氧肺损伤研究进展

    氧气是临床上常使用的治疗气体,目前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应用高浓度氧(高氧)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这一措施虽可挽救大量新生儿的生命,但使用不当,却可导致氧中毒,其中直接的损害器官是肺脏,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其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和抗氧化酶(AOE)系统发育不成熟,更易导致以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另一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产生[1],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许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清免疫球蛋白A、G水平与热性惊厥复发的关系

    大量研究证实,热性惊厥(FC)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如特殊的感染环境和特定的年龄阶段)共同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近年国外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A(IgA、IgG)与小儿FC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FC复发患儿血清IgA、G水平,及与FC复发之间的关系.

    作者:孙慧玲;孙俊卿;赵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培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组织培养法与病理切片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方法对14例肾母细胞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进行肿瘤组织、淋巴结组织瘤旁培养,涂片进行病理诊断,并与传统的病理切片对比.结果肿瘤组织培养与病理切片结果完全一致,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淋巴结组织培养优于病理切片,两者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肾母细胞瘤为66.6%(6/9)和33.3%(3/9);神经母细胞瘤为50%(3/6)和33.3%(2/6).结论淋巴结组织培养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高于病理切片,对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穗生;刘唐彬;潘翠玲;苏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补锌治疗地图舌60例

    临床上地图舌患儿并不少见,经微量元素测定发现均系锌缺乏症,现就我们近10年来诊治的120例地图舌患儿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王俊芳;秦周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80年代中期随着呼吸机在危重病房的普遍应用,大量危重病患者生命得以支持,但也带来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医源性临床病理综合征.此综合征的其他名称有呼吸机获得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呼吸机诱发肺损伤(VILI)等[1,2].

    作者:孙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行为问题儿童血5-羟色胺浓度变化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各种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并根据其因子分类,对30例行为问题儿童进行外周血5-HT含量测定,并与正常儿童30例对照比较.结果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多动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内向型因子组与外向型因子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HT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结论外周血5-HT浓度与行为问题有关,可能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物质基础之一.

    作者:郑素华;薛绛宇;陈燕辉;白海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成都市学龄期儿童血清蛋白含量调查分析

    本文对成都市学龄期儿童1038名进行了血清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调查及分析,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成都市区和郊区共十所小学随机选择无心、肺、肝、肾及慢性传染疾病,无反复呼吸道感染,无急慢性腹泻及先天消化道畸形,无素食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1038名,男527名,女511名.年龄7~12岁.

    作者:郭文俊;廖清奎;王晓阳;吴艳乔;李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在新生儿及婴幼儿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出生~6个月婴儿临床出血病例,维生素K治疗前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进行判断.结果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88例,其中早发型16例占18.2%;典型型10例占11.4%;迟发型62例占70.4%.颅内出血占63.6%,胃肠道出血占22.7%,皮肤出血占20.5%.病死率12.5%.结论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目前仍是我国婴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婴儿生命健康,应积极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

    作者:林超琼;梁友玲;王勇;谭晓亮;梁必启;鲁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B组链球菌Ⅲ型特异性IgG抗体母婴配对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B组链球菌(GBS)Ⅲ型特异性IgG抗体在新生儿GBS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母子双份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GBSⅢ型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取子血清应用对流免疫电泳(CIE)的方法进行GBS抗原的检测.结果 113例中GBS抗原阳性34例,有感染症状者25例,无感染症状者9例,GBS抗原阳性者中有感染症状者的母子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无感染症状者,有感染症状者中GBS抗原阳性者的母子抗体水平明显低于GBS抗原阴性者.结论 1.GBS型特异性IgG抗体对新生儿GBS感染有保护作用;2.GBS型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可作为新生儿GBS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钟雁;吴明昌;张桂荣;王咏红;王槿芳;佟月娟;杨永弘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综合方案治疗白血病35例

    近几年来,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采取了诱导期用V(VCR,长春新碱)、D(DNR,柔红霉素)、P(Pred,泼尼松)+中剂量MTX-CF(氨甲喋呤-四氢叶酸)、诱导分化剂维生素D3(VitD3),缓解后用小牛胸腺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综合性措施,我们共治疗35例急淋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伟;赵金枝;姚卓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纳洛酮治疗捂热综合征30例

    小儿捂热综合征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是小儿急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我院应用纳洛酮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丽君;曹久玲;张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肺损伤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多种病因(如感染、脓毒血症、外伤、休克、中毒等)引起的,以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所致的渗透性肺水肿、肺萎陷、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实质是ALI的严重阶段.

    作者:何勇;许峰;匡凤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梅毒2例

    例1,女,19 h,因生后腹胀入院.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羊水Ⅲ度污染.吃奶好,无呕吐,已排胎便.其母有吸毒史,1年前产一死胎.查体:体温38℃,体重2.9kg,反应差,前囟饱满,张力高,双肺细小湿罗音,腹胀,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7 cm,剑下8 cm,脾肋下7 cm,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减弱.

    作者:程亚颖;尹建英;蔡宝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脑缺氧缺血损伤新生大鼠热休克蛋白70的合成研究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HI组不同时间点的脑海马和皮质部位的HSP70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脑组织内未观察到明显HSP70阳性细胞,HI后阳性细胞明显增加.HI后2 h即可观察阳性细胞,48 h、72 h达到高峰,7d时已经明显下降.结论 HI是脑HSP70合成极为敏感的诱因,且HSP70的生成量随HI后时间增加呈动态变化过程.

    作者:刘志伟;陈惠金;蒋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肉眼血尿外阴分泌物增多

    病历摘要患儿,女,10岁,因间歇肉眼血尿8年,外阴分泌物增多1个月入院.患儿2岁时因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不伴尿路刺激征、水肿及少尿.外院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12 d,肉眼血尿消失.8年来患儿多次于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每次持续1~5 d,均在感冒症状缓解后肉眼血尿消失,但仍有持续镜下血尿.

    作者:栾江威;刘智胜;李翠华;鲁建生;徐万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平均压、肺血流量及全肺阻力的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估测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血流量(Qp)及全肺阻力(TPR)的新方法.方法对28例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根据改良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法(FPA/FAO)和容积血流测量技术估测PAMP及QP,按Poiseuille公式计算TPR,并与心导管实测值对比.结果多普勒超声技术估测的PAMP、QP、TPR与心导管实测值高度相关(r=0.83、0.70、0.72 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准确地估测PAMP、QP、TPR.

    作者:陆文文;褚茂平;张园海;吴蓉洲;陈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