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君;曹久玲;张丽娜
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我们对5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并感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对其感染特点有所认识,为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牛新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儿,女,3.5岁,因服扑热息痛过量1 d入院.1 d前患儿误服扑热息痛24片(12 g,0.5 g/片,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01112).1 h后出现反复呕吐,吐出药片约4片(2 g).患儿无呕血、便血,无尿血、惊厥.入院查体:体重13.5kg.
作者:王肖茜;李西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多中心协作化疗方案(MC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儿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序贯入院实施MCP化疗的ALL 33例和NHL19例惠儿肾功能进行多参数监测,包括血清BUN、Cr、Ccr、血、尿β2-MG、尿Alb、TRF、IgG、RBP等.结果同化疗前比较,化疗后患者血BUN、Cr、Ccr大多正常,仅9例出现镜下血尿或轻度蛋白尿:血、尿β2-MG及尿Alb、RBP显著升高(P《0.05),而尿TRF和IgG则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MCP方案对ALL和NHL患儿的肾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以尿RBP含量升高为主要标志的肾小管损害为主,但均处于亚临床状态;是否呈可逆性改变,有待于长期随访.
作者:唐晋清;石苇;刘兴元;傅晓燕;孙向华;谢晓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多种病因(如感染、脓毒血症、外伤、休克、中毒等)引起的,以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所致的渗透性肺水肿、肺萎陷、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实质是ALI的严重阶段.
作者:何勇;许峰;匡凤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8年以来我科对收治的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旋肉碱(L-Carnitine,商品名:贝康亭,希腊晋强大药厂,批号:98001)100mg/(kg@d)静脉点滴,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川;赵梅;赵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幼年未分化脊柱关节病(JUSpA)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符合Amor诊断标准的94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其中82例进行4~12年随访.结果 94例中男女比例为10:1,平均年龄10.4岁.平均病程2.6年.首发症状为腰背痛32%,下肢关节炎63%,肌腱端炎3.2%,虹膜睫状体炎2例.骶髂关节X线检查,骶髂关节炎(≤Ⅱ级)19例(3.2%),骶髂关节CT13例中骶髂关节炎2例.ANA及RF均阴性,HLA-B27阳性78例(83.3%),均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总有效率82%.随访82例中痊愈18例(21.9%),临床缓解21例(25.6%),仍有关节炎50例(60.9%),关节畸形12例(14.6%).35例终发展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42 7%).结论 JspA是一组同于JRA的慢性关节炎,少关节Ⅱ型应归于JspA,称为JUSpA,SASP为主要治疗药物.病人需要长期随访、并及时复查骶髂CT及X线检查,才能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
作者:幺远;马嵩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1989~2001年共诊治11例以一项或多项造血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病人,经诊断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pre-ALL),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爱华;冯道营;陈箭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切口方法.方法采用腋下小(直)切口胸腔内、胸膜外二种手术切口行小儿PDA术.结果 55例患者,49例胸腔内、6例胸膜外结扎导管,不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3例术后左胸少量积液,经胸穿积液消失,术后心脏杂音均完全消失.结论腋下小切口PDA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剖、关胸时间短,切口美观,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无胸膜腔损伤之惠.
作者:路少林;李军;费立聪;郑培坤;刘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睾丸扭转和急性附睾炎在小儿并不少见,临床上二者不易区别,尤其是基层首诊医院对可疑病例未尽早手术探查,使扭转睾丸缺血坏死、失去治疗时机.我院自1994年11月~2000年9月收治14例阴囊急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铁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风湿热(RF)患儿血清脂蛋白(a)[Lp(a)]和胆固醇(T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和酶法对RF患儿63例,正常对照组70例测定Lp(a)和TC水平.结果 RF患儿血清Lp(a)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RF患儿各组间的Lp(a)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RF患儿血清T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RF患儿各组间TC也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RF患儿TC下降机制尚未清楚.血清Lp(a)增高可作为RF患儿风湿活动的参考指标,而其持续增高可能是促使RF向风湿性心脏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许逢明;周毅虹;李昌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引起幼儿园内肺炎链球菌感染爆发流行的相关因素和流行特点.方法详细调查导致流行的有关因素,动态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3 d内共有126人发病,占同期180名住园儿童的70%,其中50例咽拭子培养均有肺炎链球菌生长.126名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5例占91.4%,支气管炎6例占4.7%,肺炎5例占3.9%.均对青霉素敏感,经青霉素、哌拉西林等治疗全部治愈.居住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外来人员大量涌入是导致流行的主要因素.结论肺炎链球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爆发流行,改善管理是杜绝流行的关键.
作者:欧致新;徐益群;石军;李志方;王玉巧;朱德全;罗云;崔生瑞;薄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80年代中期随着呼吸机在危重病房的普遍应用,大量危重病患者生命得以支持,但也带来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医源性临床病理综合征.此综合征的其他名称有呼吸机获得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呼吸机诱发肺损伤(VILI)等[1,2].
作者:孙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狼疮性肾炎(LN)是儿童期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男:女1:4 5,发病高峰为青春期.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乃采用1982美国风湿协会制定的分类诊断标准[1].儿童LN是儿童期肾功能不全原因之一.近30年来儿童LN患者预后已有极大地改善.与此同时,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副作用就成为突出问题,有文献报道半数以上患者是死于治疗的副作用,因而合理治疗对LN患者预后至关重要[2,3].
作者:周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例1,女,19 h,因生后腹胀入院.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羊水Ⅲ度污染.吃奶好,无呕吐,已排胎便.其母有吸毒史,1年前产一死胎.查体:体温38℃,体重2.9kg,反应差,前囟饱满,张力高,双肺细小湿罗音,腹胀,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7 cm,剑下8 cm,脾肋下7 cm,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减弱.
作者:程亚颖;尹建英;蔡宝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HI组不同时间点的脑海马和皮质部位的HSP70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脑组织内未观察到明显HSP70阳性细胞,HI后阳性细胞明显增加.HI后2 h即可观察阳性细胞,48 h、72 h达到高峰,7d时已经明显下降.结论 HI是脑HSP70合成极为敏感的诱因,且HSP70的生成量随HI后时间增加呈动态变化过程.
作者:刘志伟;陈惠金;蒋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结核纯蛋白衍化物(PPD)结果与婴幼儿哮喘及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将接种卡介苗后的婴幼儿100例按有无哮喘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检测PPD皮试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实验组PPD皮试阳性6例(6/50),阳性率12%;对照组阳性30例(30/50),阳性率60%,实验组PPD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x2=8.92 P《0.01).实验组CD+3(69.05±5.55)%、CD+4(45.67±6.03)%、CD+8(24.32±3.06)%、CD+4/CD+8(1.66±0.36)%与对照组[分别为(67.33±5.96)%、(42.95±7.21)%、(22.37±3.97)%、(1.47±0.28)%]相比均增高,t分别为2.54、2.45、2.80、2.98,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PD结果与哮喘及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明;邓向红;郑铠军;程敏婷;何洁冰;邬蕴仪;冯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氧气是临床上常使用的治疗气体,目前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应用高浓度氧(高氧)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这一措施虽可挽救大量新生儿的生命,但使用不当,却可导致氧中毒,其中直接的损害器官是肺脏,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其肺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和抗氧化酶(AOE)系统发育不成熟,更易导致以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另一并发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产生[1],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许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被描述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认为ARDS是肺持续损伤及其终末期的表现.1994年以来对ARDS诊断定义得到了共识,使肺损伤得以精确分类、临床研究更加规范.ARDS的死亡率已由过去的60%下降为目前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的30%~40%.
作者:杜立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组织培养法与病理切片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方法对14例肾母细胞瘤、6例神经母细胞瘤进行肿瘤组织、淋巴结组织瘤旁培养,涂片进行病理诊断,并与传统的病理切片对比.结果肿瘤组织培养与病理切片结果完全一致,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淋巴结组织培养优于病理切片,两者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肾母细胞瘤为66.6%(6/9)和33.3%(3/9);神经母细胞瘤为50%(3/6)和33.3%(2/6).结论淋巴结组织培养对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高于病理切片,对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穗生;刘唐彬;潘翠玲;苏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更好地评价血小板(PLT)功能及其应用价值,我们收集了本院儿科病房1998年9月~2000年3月住院的102例肺炎患儿,应用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四项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在急性肺炎中的价值.
作者:王锁英;余文丰;金胜利;赵鹏程;顾兆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