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败血症内源性一氧化碳变化及其意义

史源;潘凤;李华强;赵锦宁;唐仕芳;沈际皋

关键词:婴儿, 新生败血症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摘要: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的血浆CO水平,并结合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O与NO显著相关(P<0.05).结论CO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参与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激素对T淋巴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

    为探讨生长激素(GH)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在培养的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中,加入不同剂量的GH,通过流式细胞仪来观察GH对T淋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影响.

    作者:孙清河;张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肺囊肿1例手术前后肺功能测定

    患者,男,2月余,因气促2个月入院,生后2 d出现气促,胸片示右侧肺炎,经治疗气促无缓解,我院胸片示右中下肺囊性变,纵隔疝形成.入院时体检:胸部外形及胸壁无畸形,右肺中下部呼吸音消失,气管左移,左肺呼吸音正常,呼吸5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肋下1cm,质软,脾未扪及.血WBC12.7×19/L,RBC4.27×1012/L,Hb 115 g/L,N0.51 L0.49,血气分析见表1,血沉13 mm/1 h,胸片:右肺囊性病变(肺囊肿?),伴纵隔疝形成,右肺含气不全.

    作者:邓力;刘威;叶启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肌钙蛋白的改变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急性期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病变与KD无冠状动脉病变儿血清cTnI,并与原田计分法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cTnI两组有明显差异.cTnI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3%,76%,69%,与原田计分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是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之一.cTnI>0.3ug/L可作为KD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告因子.

    作者:钟巧;吴本清;文飞球;徐位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北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总结我国北京地区近3年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住院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有呼吸道感染表现的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而确定为RSV感染.结果1183份标本中255份为RSV阳性.患儿平均年龄4个月,69.3%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咳嗽(98.1%)、喘息(69.3%)、气促(58.5%);84%肺内有湿罗音,62.3%有喘鸣音.年龄<2个月儿CO2潴留更明显.诊断为肺炎者66%、毛细支气管炎18.9%.40.1%有合并症,以心衰(28.3%)和呼衰(8.5%)为主.结论RSV是导致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作者:刘国荣;申昆玲;江载芳;姚德秀;买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幼龄大鼠细菌性脑膜炎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并发症防治.方法通过对3周龄SD大鼠脑池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观察脑脊液和脑的病理改变.结果接种后24 h SD大鼠出现精神稍差,进食少,嗜睡,反应差,重者反应迟钝、运动失调,偶有偏瘫,四肢发绀,体温不升,终昏迷伴全身抽搐.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软脑膜有炎症渗出,皮质和海马齿状回、CA1区神经元受损.结论脑池内直接注射细菌后,能在一定时程内诱导出细菌性脑膜炎.

    作者:李玲;水泉祥;赖爱娣;李建平;曹和谦;顾伟忠;汤宏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癫癎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482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癫癎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FPLA)法测定482例癫癎患儿VPA全血药物浓度(TDx).结果达有效血药浓度(50~100ug/ml)270例(56.0%),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8例(22.4%),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04例(21.6%).结论儿童各年龄段体内VPA代谢差异、与其他抗癫癎药物的合用、采血时间正确与否是影响儿童VPA血药浓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卢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改变、预后.方法对CID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11例CIDP 3例病前有上感史;病程为2个月~1年;男性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均有双下肢肌力下降,双上肢肌力下降者4例,感觉障碍者6例,肌萎缩7例,颅神经麻痹1例.均有神经电生理改变,脑脊液检查除1例外均有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结论CIDP与AIDP/RGBS不同,表现为起病慢,达高峰时间长,肌萎缩、感觉障碍多见,很少伴发颅神经损害和呼吸肌麻痹.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多见,电生理改变明显.坚持治疗者预后较好.

    作者:吴正文;郭智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癫癎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癫癎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而下丘脑-垂体轴激素调节网络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检测了25例男性)癫癎患儿血清总睾丸酮(TT)、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水平,旨在探讨癫癎的性激素改变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蓉;李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肠旋转不良术后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肠狭窄1例

    患儿,男,4 d,足月顺产,生后2 d出现呕吐,为黄绿色胃内容物,次日排果酱样血便3次.查体:腹胀,无压痛,无包块,肠鸣音弱.腹立位平片:生理性积气减少且不规则,可见液平.钡灌肠见回盲部位于右上腹.手术见肠旋转不良,小肠顺时针扭转450度,空肠有10 cm呈暗红色,给予温盐水热敷及0.1%普鲁卡因封闭肠系膜后肠管血运及蠕动恢复.

    作者:齐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

    我科自1997年12月~2000年11月随机对23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中11例应用静注免疫球蛋白(ⅣIG)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芳;张晓春;李怀玉;吕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仰卧位相比,头部抬高倾斜15度俯卧位(俯卧位15度)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20例患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于生后2~7 d连续、交替于仰卧位或俯卧位15度各监测2 h,监测指标包括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15度时SpO2由(93.5±2.8)%上升到(95.4±2.2)%,低氧血症由2 2±1.6次减少至0.8±1.2次,呼吸暂停从1 2.4 ±7.4次降至6.3±4.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15度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发生,该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夏传雄;孟浦;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脑干诱发电位对诊断胆红素脑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和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诊断胆红素脑病的意义.方法55例足月黄疸儿按血清胆红素(TSB)分为3组,检查其NBNA和BAEP.结果1.实验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BAEP除I波潜伏期(PL)外,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IPL)较对照组延长(P<0.05),BAEP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2.NBNA评分、BAEP各波PL、IPL及其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实验组黄疸消退后NBNA评分普遍提高;BAEP除Ⅲ~Ⅴ波间期外,余各波PL及IPL缩短(P<0.05);4.实验组60%以上NBNA评分≤37分,BAEP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NBNA和BAEP可用于早期诊断胆红素脑病,应该对TSB>171μmol/L、NBNA评分≤37分的新生儿检查BAEP,并对NBNA、BAEP异常者积极干预.

    作者:刘华君;纳志云;魏群德;梁琨;马婉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医嘱顺从性和行为干预探讨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儿对医嘱的顺从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医嘱顺从性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Hp相关性胃炎患儿¨7例随机分成四组(A、B、C、D),了解医嘱的顺从性,并予常规治疗加行为干预.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复查胃镜,观察患儿的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儿童Hp相关性胃炎医嘱的顺从好为D组,顺从率为73.33%.对医嘱顺从者Hp根除率为96.97%,而不顺从者Hp根除率不到50%,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结论医嘱的顺从性与行为干预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作者:黄爱芬;黄开宇;胡伟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HIE各组均在生后48~72 h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同时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NO和ET-1水平.对照组同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1.脑血流于轻度组Vd、Vs局部降低;中、重度组Vd广泛降低,Vs呈局部降低,重度组尤为显著(P均<0.05).2.PI、RI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中度组局部增高;重度组双侧大脑动脉PI、RI普遍增高(P均<0.05).3.HIE各组NO、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与病变程度成正比.但NO/ET-1比值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结论 HIE患儿脑血流灌注减少与NO、ET-1过量合成、功能失调有关.

    作者:万致婷;王云霞;杨淑文;卢红艳;盛红;周玉香;镇春先;陈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的病因、诊治及预防等方面的特点及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9例不同情况的小儿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9例腹壁切口裂开表现多样,经治疗8例成活,1例死亡.多种因素参与了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的裂开.结论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情况复杂,表现多样.防治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应从整个围手术期的多个方面加以注意.

    作者:蒋学武;陈中献;赖亚曼;贺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后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TGF B1)及其Ⅰ、Ⅱ型受体(TBRⅠ、TBRⅡ)与高氧肺损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结合图象分析处理系统研究TGF B1、TBR I、TBR Ⅱ在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免疫表达.结果TGF B1、TβRⅠ、TBRⅡ广泛分布于空气组早产大鼠肺组织,而在高氧组甲表达明显增加.早产大鼠高氧后病理改变呈轻~中度肺纤维化和明显的肺泡发育阻滞.结论TGF B1、TBRⅠ、TBRⅡ在早产大鼠高氧肺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过度表达的TGF B1可能通过其受体TBRⅠ、TBRⅡ参与调控肺纤维化和肺发育.

    作者:张谦慎;常立文;容志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纳络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纳络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我们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26例重度新生儿HIE,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宁建英;张惠荣;谷强;尹晓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蓝氏贾第鞭毛虫胆囊炎引起长期发热1例

    患儿,男,8岁,农村儿童,因发热,腹痛2个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9.5℃热型无规律,体温>38℃时,伴右季肋部隐痛.不伴寒战、皮疹及黄染,无呕吐、腹泻及腹胀,无咳嗽、乏力及盗汗.多次静点抗生素治疗效差.

    作者:涂娟;张艳玲;王俐;吴铁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闭合性肾外伤的诊治

    目的提高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存肾功能.方法报告儿童肾外伤49例.年龄2~14岁,男37例,女12例,均有外伤史.其中2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例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86%有血尿,诊断主要依靠CT及静脉肾盂造影术(IVP).结果41例保守治疗,2例行肾缝合术,3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再吻合术,2例行患侧尿囊引流术,均痊愈.1例肾动脉栓塞保守治疗,随访肾功能未恢复.结论肾外伤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不能控制的出血、尿外渗,肾碎裂伤,肾血管损伤.

    作者:柏松;孙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恶性淋巴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ML)的死亡原因.方法搜集我院20年来小儿ML资料完整的死亡病例,根据NL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症状分组、治疗方法等与预后有关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淋巴瘤死亡病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占83%,Ⅳ期患者17例,占74%,有症状的B组18例,占78%.男性发病17例,占74%,男女之比为2.8:1.结论 ML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临床症状等因素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或Ⅳ期患者,有临床症状的B组死亡率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作者:贾苍松;张玲;郭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