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淋巴瘤死亡原因分析

贾苍松;张玲;郭玉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儿童, 死亡原因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ML)的死亡原因.方法搜集我院20年来小儿ML资料完整的死亡病例,根据NL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症状分组、治疗方法等与预后有关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淋巴瘤死亡病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占83%,Ⅳ期患者17例,占74%,有症状的B组18例,占78%.男性发病17例,占74%,男女之比为2.8:1.结论 ML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临床症状等因素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或Ⅳ期患者,有临床症状的B组死亡率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以往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或钡餐(GI)检查诊断,本文应用超声检查肥厚性幽门狭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陈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苯丁酸氮芥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明确苯丁酸氮芥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NS),及佳治疗方案,为临床NS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Medl1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70~2000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有效率(67.00%)较不含免疫抑制剂的其他治疗方案(31.84%)高(P<0.05);但应用较大剂量苯丁酸氮芥治疗(63.63%)与应用较小剂量治疗(71.43%)的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苯丁酸氮芥能有效治疗NS且以小剂量效果较好.

    作者:马祖祥;易著文;朱翠萍;刘利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血浆内皮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青少年及有肥胖症时血浆内皮素(ET)和饮食习惯、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心率、血压等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及正常对照组血浆ET浓度.结果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心率、血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饮食习惯中喜食咸肥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ET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有高血压家族史正常血压肥胖症者血浆ET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症者血浆ET增高表明有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需积极干预.

    作者:李涛;李芸;李艳;张家荣;潘同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肺囊肿1例手术前后肺功能测定

    患者,男,2月余,因气促2个月入院,生后2 d出现气促,胸片示右侧肺炎,经治疗气促无缓解,我院胸片示右中下肺囊性变,纵隔疝形成.入院时体检:胸部外形及胸壁无畸形,右肺中下部呼吸音消失,气管左移,左肺呼吸音正常,呼吸5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肋下1cm,质软,脾未扪及.血WBC12.7×19/L,RBC4.27×1012/L,Hb 115 g/L,N0.51 L0.49,血气分析见表1,血沉13 mm/1 h,胸片:右肺囊性病变(肺囊肿?),伴纵隔疝形成,右肺含气不全.

    作者:邓力;刘威;叶启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D1小鼠动脉导管Kca mRNA表达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高电导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Kca)mRNA在妊娠晚期胎鼠和新生CD1 小鼠动脉导管(DA)上的表达情况,以期阐明Kca在小鼠DA关闭调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m杂交方法,检测了经剖宫产分娩的妊娠d17、d18和d19 CD1胎鼠,以及自然产d1新生小鼠DAKc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KcamRNA表达于胎鼠DA,以d19表达水平高,但新生小鼠DA无Kca mR-NA表达.结论KcamRNA在胎鼠DA有表达,但出生后无表达,提示在宫内低氧环境中Kca可能是维持DA开放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生后无表达则可能与DA的关闭有关.

    作者:袁粒星;高举;廖清奎;刘瀚晻;卓嘉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长激素对T淋巴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

    为探讨生长激素(GH)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在培养的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中,加入不同剂量的GH,通过流式细胞仪来观察GH对T淋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影响.

    作者:孙清河;张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性探讨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趋势及耐药分析.方法对我院1993~2001年确诊为SA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感染呈下降趋势,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有所增加,SA易致多器官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常见,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病例.结论MRSA已成为重要的感染菌群,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SA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毛兰;何勇;许峰;匡凤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2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22例住院儿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22例均呈急性起病,起病前均有前驱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9例,消化道感染3例.主要表现为下肢特别是小腿肌肉痛,累及双下肢,病情24 h内达到高峰,48~72 h开始减轻,病程1周左右,个别可延长至1个月.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急性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10倍以上.经过治疗,患儿均肌肉疼痛消失,下地行走如常,CPK 7 d内即呈大幅度下降,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发病突然,预后好.急性期血清CPK异常升高有助于诊断.

    作者:钱秋芳;张育才;陈丽琴;陆燕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连接蛋白43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脏的表达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分布规律.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胎儿和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结果1.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心房较少.2.正常胎儿心室肌细胞的Cx43多数分布于细胞表面,少数位于闰盘处.3.室间隔缺损心肌Cx43表达的颗粒细小,分布不均.结论Cx43的表达在胎儿时期主要位于心肌细胞表面,闰盘处少.室间隔缺损在未出现心功能异常之前对Cx43的表达影响不明显.

    作者:郭萍;徐振平;郭志坤;韩培立;席鸿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毒鼠强中毒患儿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毒鼠强中毒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情况.方法用特异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80例轻、中度小儿毒鼠强中毒后d6、d2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轻、中度毒鼠强中毒患儿d6、d21各组与正常组及组间比较P>0.05.结论轻、中度小儿毒鼠强中毒对肾小管间质无明显损害.

    作者:钟沛霖;盛慧球;孙向华;张玉霞;刑愚;吕传柱;邱泽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TfR.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治组(24例)24.73±12.38 nmo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治组(11例)27.09±19.37 nmol/L,正常对照组(20例)30.49±9.78 nmol/L.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经4周化疗ALL完全缓解组(14例)为55.41±22.01 nmol/L,AML(5例)为50.71±20.99nmol/L,显著高于初治组及正常组(P<0.01);第8周末ALL(10例)为33.07±14.27 nmol/L,AML(5例)为30.99±12.90nmol/L,接近正常水平(P>0.05);ALL长期缓解组(13例)为33.07±16.¨nmol/L,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sTfR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曾利;刘玉峰;徐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附红细胞体病1例

    患儿,男,9岁,低热、乏力、全身疼痛1个月余,1月余前开始发热,体温37.5~38.5℃,无畏寒、无恶心、呕吐,咽部无充血.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效果不佳.患儿家中饲养羊群,发病前半月有手掌外伤史.体检:体温37.8℃,脉搏85次/min,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

    作者:李妍;孙成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型及治疗

    目的总结24例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并行临床分期.依据类型、分期选择治疗方案.结果23/24例为晚期NHL.3例小无裂细胞型均为B细胞型,5例淋巴母细胞型均为T细胞型,大细胞型8例显示不均一的表现.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94.4%(17/18例).10例长期治疗患儿目前无病存活7例.结论依据病理、免疫类型及分期采用强化多药联合的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晚期NHL,可以达到较高的长期无病存活率.

    作者:卢新天;孙桂香;朱英华;华英;杨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组(喘乐宁组)、乙组(病毒唑组)、丙组(喘乐宁+普米克令舒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53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三组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甲组加用喘乐宁雾化吸入,乙组加用大剂量病毒唑雾化吸入,丙组用喘乐宁与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治愈率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丙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乙组又优于甲组(P<0.05).结论喘乐宁与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支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作为佐治毛支的主要药物.

    作者:雷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评价

    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近年受到儿科医师关注,采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小儿腹泻病、功能性便秘等疾病,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1,2].但在制剂选择方面比较盲目,说明对微生态调节剂的了解及掌握用药适应证、制剂选择等尚未深透.本文仅就微生态调节剂儿科临床应用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王茂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2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心电图异常者166例(73.1%),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67例,40.4%);治疗前1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162例(97.6%)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其中以左房大多见(104例,62.7%),1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其中以二尖瓣返流多见(108例,65.1%);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舒张功能E/A<1;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秀珍;庄建新;王金荣;马沛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败血症内源性一氧化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的血浆CO水平,并结合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O与NO显著相关(P<0.05).结论CO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参与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史源;潘凤;李华强;赵锦宁;唐仕芳;沈际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腹泻病

    我们对160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加综合疗法,对照组只给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引起病程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仲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孕妇铁蛋白、骨钙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目的动态观察孕妇钙、铁代谢情况.方法随机检测不同孕期孕妇的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铁蛋白(EF)、骨钙素(BGP).结果妊娠20~40周,SF、EF值逐渐降低;BGP水平高于正常组,但其值随时间渐降低.结论从孕中期起,随孕期的增加孕妇铁营养状况逐渐变差.采取预防性补铁措施十分迫切.BGP可作为反映孕期钙代谢的指标之一.

    作者:孙学琴;肖延风;王玲;郑纯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幼龄大鼠细菌性脑膜炎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并发症防治.方法通过对3周龄SD大鼠脑池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观察脑脊液和脑的病理改变.结果接种后24 h SD大鼠出现精神稍差,进食少,嗜睡,反应差,重者反应迟钝、运动失调,偶有偏瘫,四肢发绀,体温不升,终昏迷伴全身抽搐.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软脑膜有炎症渗出,皮质和海马齿状回、CA1区神经元受损.结论脑池内直接注射细菌后,能在一定时程内诱导出细菌性脑膜炎.

    作者:李玲;水泉祥;赖爱娣;李建平;曹和谦;顾伟忠;汤宏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