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

李红;陈梅

关键词:超声诊断, 儿童, 幽门狭窄, 肥厚性
摘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以往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或钡餐(GI)检查诊断,本文应用超声检查肥厚性幽门狭窄,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连接蛋白43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脏的表达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分布规律.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胎儿和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结果1.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心房较少.2.正常胎儿心室肌细胞的Cx43多数分布于细胞表面,少数位于闰盘处.3.室间隔缺损心肌Cx43表达的颗粒细小,分布不均.结论Cx43的表达在胎儿时期主要位于心肌细胞表面,闰盘处少.室间隔缺损在未出现心功能异常之前对Cx43的表达影响不明显.

    作者:郭萍;徐振平;郭志坤;韩培立;席鸿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苯丁酸氮芥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明确苯丁酸氮芥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NS),及佳治疗方案,为临床NS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Medl1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70~2000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有效率(67.00%)较不含免疫抑制剂的其他治疗方案(31.84%)高(P<0.05);但应用较大剂量苯丁酸氮芥治疗(63.63%)与应用较小剂量治疗(71.43%)的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苯丁酸氮芥能有效治疗NS且以小剂量效果较好.

    作者:马祖祥;易著文;朱翠萍;刘利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自身抗体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血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自身抗体水平与临床情况及愈合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ITP组和对照组血IL-1Ra自身抗体.结果ITP患者IL-1R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出血组患者IL-1Ra自身抗体测定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Ra自身抗体与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IL-1Ra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呈正相关(r=0.78 P<0.005).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复查10例IL-1Ra自身抗体均下降.结论IL-1rQa自身抗体是否是IT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宝荣;李秀;王琦;朱近;贾万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肌钙蛋白的改变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急性期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病变与KD无冠状动脉病变儿血清cTnI,并与原田计分法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cTnI两组有明显差异.cTnI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3%,76%,69%,与原田计分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是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之一.cTnI>0.3ug/L可作为KD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告因子.

    作者:钟巧;吴本清;文飞球;徐位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蓝氏贾第鞭毛虫胆囊炎引起长期发热1例

    患儿,男,8岁,农村儿童,因发热,腹痛2个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9.5℃热型无规律,体温>38℃时,伴右季肋部隐痛.不伴寒战、皮疹及黄染,无呕吐、腹泻及腹胀,无咳嗽、乏力及盗汗.多次静点抗生素治疗效差.

    作者:涂娟;张艳玲;王俐;吴铁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幼龄大鼠细菌性脑膜炎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并发症防治.方法通过对3周龄SD大鼠脑池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观察脑脊液和脑的病理改变.结果接种后24 h SD大鼠出现精神稍差,进食少,嗜睡,反应差,重者反应迟钝、运动失调,偶有偏瘫,四肢发绀,体温不升,终昏迷伴全身抽搐.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软脑膜有炎症渗出,皮质和海马齿状回、CA1区神经元受损.结论脑池内直接注射细菌后,能在一定时程内诱导出细菌性脑膜炎.

    作者:李玲;水泉祥;赖爱娣;李建平;曹和谦;顾伟忠;汤宏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2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心电图异常者166例(73.1%),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67例,40.4%);治疗前1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162例(97.6%)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其中以左房大多见(104例,62.7%),1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其中以二尖瓣返流多见(108例,65.1%);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舒张功能E/A<1;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秀珍;庄建新;王金荣;马沛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孕妇铁蛋白、骨钙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目的动态观察孕妇钙、铁代谢情况.方法随机检测不同孕期孕妇的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内铁蛋白(EF)、骨钙素(BGP).结果妊娠20~40周,SF、EF值逐渐降低;BGP水平高于正常组,但其值随时间渐降低.结论从孕中期起,随孕期的增加孕妇铁营养状况逐渐变差.采取预防性补铁措施十分迫切.BGP可作为反映孕期钙代谢的指标之一.

    作者:孙学琴;肖延风;王玲;郑纯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以惊厥为首发症状的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

    患儿,女,2个月.因抽搐4 d入院.入院前4 d出现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数秒自行缓解,后发作频繁入院,无其他不适.查体:体温36℃,脉搏110次/min,呼吸28次/min,体重5 kg.发育欠佳,营养中等,神清.前囟2 cm×2 cm,平软,枕秃明显.心肺腹部无异常.

    作者:陈国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应用循证医学指导儿科临床实践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诊断手段、治疗措施更新,儿科疾病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儿科作为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如何适应时代提高疾病确诊率和治疗率,减少日益增多的医源性疾病和医疗纠纷,必须从以良好意愿医学转入循证医学(EBM).

    作者:胡皓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及纳洛酮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意义及纳洛酮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72 h用放免法测定新生儿HIE 24例纳洛酮治疗(A组)、8例未用纳洛酮治疗的HIE对照组(B组)、13例正常对照组(C组)血浆VIP含量.结果入院时A组和B组VIP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1);入院72 h A组VIP明显下降,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仍高于C组(P<0.05).结论HIE患儿血浆VIP升高,提示VIP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病机制;纳洛酮治疗HIE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VIP有关.

    作者:刘宝琴;郭在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120例

    我院对1995年2月~1998年8月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进行病因学检查,并对因防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幸;戚世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囊性脊柱裂104例

    我院自1987~1999年经手术治疗先天性囊性脊柱裂104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04例,男63例,女41例.~6岁,其中2月内手术69例.脊柱裂位于颈部3例,腰部40例,腰骶部54例,骶部7例.脊膜膨出40例,脊膜、脊髓(或脊神经)膨出61例.脊膜膨出并脂肪瘤、血管瘤及单个游离骨组织3例.广基型91例,有蒂型13例.广基型中基底部宽者达15 cm,合并一侧下肢瘫痪者6例,足内翻畸形者8例,足外翻者4例,大小便失禁、脑积水、脐疝各2例,腹股沟斜疝3例,囊肿溃破,脑积液外漏并感染4例.

    作者:史华胜;吕光华;李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血浆内皮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青少年及有肥胖症时血浆内皮素(ET)和饮食习惯、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心率、血压等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及正常对照组血浆ET浓度.结果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心率、血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饮食习惯中喜食咸肥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ET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有高血压家族史正常血压肥胖症者血浆ET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症者血浆ET增高表明有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需积极干预.

    作者:李涛;李芸;李艳;张家荣;潘同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实验性心包炎心钠素与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实验性心包炎心钠素(ANP)与内皮素(ET)的变化,为临床诊治小儿心包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3只,在心包腔内注入30%尿素(2ml/kg);对照组11只,在心包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ml/kg)作为对照.注射前与注射后1、4、7、10、15与21 d分别测定血浆ANP与ET.注射后21 d测定心肌中ANP与ET,同时切取心脏作病理与电镜检查.结果注射后1~10 d血浆ANP和ET较注射前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注射后15 d ANP下降,注射后21 d血浆与心肌中的ANP均较注射前与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注射后21 d血浆与心肌ET则显著增高(P<0.01).届时心包病理与电镜检查示心包增厚,心肌萎缩与损害.结论心包炎早期血浆ANP与ET均升高,说明心功能不全处于代偿期,应早期切开引流,心包炎后期血浆ANP下降而ET持续升高表示心包已增厚,心肌发生萎缩与损害,心功能处于失偿期,应及时行心包大部剥脱手术,解除心肌束缚,有望心功能得到恢复.

    作者:褚先秋;周建华;祝侃;曾丽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预后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婴儿智能发育障碍及脑瘫的重要原因.现将我科3年来应用早期干预方法对中、重度HIE患儿智能发育情况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杨明生;李文军;张进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大肠镜96例临床分析

    1991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应用Olympus CF-B3w、CF-10I、CF-20I纤维结肠镜,O)lympus PSD-2高频电发生器,为96例患儿进行了大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竹娥;韩宇;秦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恶性淋巴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ML)的死亡原因.方法搜集我院20年来小儿ML资料完整的死亡病例,根据NL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症状分组、治疗方法等与预后有关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淋巴瘤死亡病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占83%,Ⅳ期患者17例,占74%,有症状的B组18例,占78%.男性发病17例,占74%,男女之比为2.8:1.结论 ML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临床症状等因素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或Ⅳ期患者,有临床症状的B组死亡率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作者:贾苍松;张玲;郭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偏头痛与癫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与癫癜的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儿(其中9例并临床癫发作)进行脑电图及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中脑电图异常18例,其中14例为偏头痛,异常率为43.75%,4例枕叶癫癎.3例普通型头痛伴癫癎发作,脑电图3次复查正常,2例复杂型偏头痛伴临床癫癎发作,脑电图均表现异常.结论儿童偏头痛常常表现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甚至癎样放电,但以脑电图异常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并与偏头痛进行鉴别.某些偏头痛可以伴癫癎发作,两者交叉重叠,极易混淆.对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应慎重.

    作者:姚宝珍;丁琼;刘智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联合应用扑热息痛和萘普生治疗儿童发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扑热息痛和萘普生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各种原因发热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扑热息痛10 mg/kg、萘普生10 mg/kg和扑热息痛5 mg/kg+萘普生5 mg/kg口服一次,然后于用药后0.5 h、1 h、2 h和4 h测体温;比较3组体温变化,用SSPS统计分析.结果3组均获得较好的退热效果;但联合用药组在0.5 h退热效果优于萘普生治疗组,与扑热息痛治疗组相似,1 h和1 h以后退热效果优于扑热息痛治疗组、与萘普生治疗组相似.结论小剂量的扑热息痛和小剂量的萘普生联合口服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

    作者:许建文;张光军;陈正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