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韩秀珍;庄建新;王金荣;马沛然

关键词:风湿热, 超声心动图, 儿童
摘要: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2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心电图异常者166例(73.1%),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67例,40.4%);治疗前1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162例(97.6%)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其中以左房大多见(104例,62.7%),1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其中以二尖瓣返流多见(108例,65.1%);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舒张功能E/A<1;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苯丁酸氮芥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明确苯丁酸氮芥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NS),及佳治疗方案,为临床NS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Medl1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70~2000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有效率(67.00%)较不含免疫抑制剂的其他治疗方案(31.84%)高(P<0.05);但应用较大剂量苯丁酸氮芥治疗(63.63%)与应用较小剂量治疗(71.43%)的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苯丁酸氮芥能有效治疗NS且以小剂量效果较好.

    作者:马祖祥;易著文;朱翠萍;刘利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胸外伤32例

    我院1991年3月~2001年3月共收治15岁以下小儿胸外伤32例,在临床诊治中除具有一般胸外伤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永清;李建东;徐黎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附红细胞体病1例

    患儿,男,9岁,低热、乏力、全身疼痛1个月余,1月余前开始发热,体温37.5~38.5℃,无畏寒、无恶心、呕吐,咽部无充血.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效果不佳.患儿家中饲养羊群,发病前半月有手掌外伤史.体检:体温37.8℃,脉搏85次/min,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

    作者:李妍;孙成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鱼腥草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患儿,男,12岁,因发热、咳嗽4 d入院.既往体健,1月前曾有氨苄青霉素过敏史(皮疹,停药后消失).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0/60mmHg,神清,精神尚可.咽稍红,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作者:王梅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评价

    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近年受到儿科医师关注,采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小儿腹泻病、功能性便秘等疾病,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1,2].但在制剂选择方面比较盲目,说明对微生态调节剂的了解及掌握用药适应证、制剂选择等尚未深透.本文仅就微生态调节剂儿科临床应用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王茂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医嘱顺从性和行为干预探讨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儿对医嘱的顺从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医嘱顺从性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Hp相关性胃炎患儿¨7例随机分成四组(A、B、C、D),了解医嘱的顺从性,并予常规治疗加行为干预.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复查胃镜,观察患儿的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儿童Hp相关性胃炎医嘱的顺从好为D组,顺从率为73.33%.对医嘱顺从者Hp根除率为96.97%,而不顺从者Hp根除率不到50%,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结论医嘱的顺从性与行为干预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作者:黄爱芬;黄开宇;胡伟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的甲状腺功能改变.方法用放免法对16例原发性NS在发作期和缓解期行血、尿T3、T4、FT3、FT4及血TSH水平测定.结果发作期血清T3、T4、FT3、FT4均低于正常,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尿T3、T4、FT3、FT4较缓解期和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01).结论NS患儿发作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缓解后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尿中大量蛋白丢失的结果.

    作者:刘亚兰;朱松杰;罗贵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TfR.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治组(24例)24.73±12.38 nmo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治组(11例)27.09±19.37 nmol/L,正常对照组(20例)30.49±9.78 nmol/L.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经4周化疗ALL完全缓解组(14例)为55.41±22.01 nmol/L,AML(5例)为50.71±20.99nmol/L,显著高于初治组及正常组(P<0.01);第8周末ALL(10例)为33.07±14.27 nmol/L,AML(5例)为30.99±12.90nmol/L,接近正常水平(P>0.05);ALL长期缓解组(13例)为33.07±16.¨nmol/L,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sTfR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曾利;刘玉峰;徐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托吡酯治疗脑性瘫痪并癫癎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并癫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例新诊断病人单用托吡酯治疗,18例曾用2种或2种以上抗癫癎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发作未能控制的患儿采用托吡酯(商品名妥泰)添加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发作减少≥50%为16例(占72.7%),发作减少≥75%为11例(占50%),发作控制6例(占27.3%),发作无改善6例(占27.3%).无改善6例均合并中度以上智力低下.出现不良反应7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可消失.结论托吡酯是治疗脑性瘫痪并癫癎的有效药物,其不良反应相对少见,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用药方法与剂量的掌握.

    作者:王家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纳络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纳络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我们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26例重度新生儿HIE,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红;宁建英;张惠荣;谷强;尹晓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连接蛋白43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脏的表达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分布规律.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胎儿和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结果1.Cx43主要在心室肌表达,心房较少.2.正常胎儿心室肌细胞的Cx43多数分布于细胞表面,少数位于闰盘处.3.室间隔缺损心肌Cx43表达的颗粒细小,分布不均.结论Cx43的表达在胎儿时期主要位于心肌细胞表面,闰盘处少.室间隔缺损在未出现心功能异常之前对Cx43的表达影响不明显.

    作者:郭萍;徐振平;郭志坤;韩培立;席鸿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患儿,女,8岁,因阵发性中上腹疼痛4 d,气促、面色紫绀0.5 d,呕吐1次入院.1年前发现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短小,表情呆滞,体型雍肿,身高100cm,体重20 kg,腹围57 cm,全身皮肤液性水肿,以颈背及手足背为主,腹壁皮肤粗糙、干燥,双眼距宽,鼻梁塌陷,甲状腺不大,心律不齐,心音略低钝,外心脏B超示心包少量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T波改变,低电压趋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大于0.6;骨龄延迟大于2 s;甲状腺扫描正常;智测52分;T3(RIA法)0.3 ng/rnl(0.9~1.9 ng/m1),T4 7.7 ng/ml(45~125 ng/ml),TSH(IRMA法)26.62 mIU/L(0.3~5.0 mIU/L),TGAb863.9 IU/ml(<200IU/ml),TPAb及TRAb正常.

    作者:陈中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腹泻临床研究

    在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研究中,我们将微生态制剂回春生应用于新生儿肠道菌群失调紊乱性腹泻,与乳酶生、鞣酸蛋白、B族维生素联合应用的患儿进行对照,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敏;刘玉霞;晁利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2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心电图异常者166例(73.1%),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67例,40.4%);治疗前1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162例(97.6%)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其中以左房大多见(104例,62.7%),1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其中以二尖瓣返流多见(108例,65.1%);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舒张功能E/A<1;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秀珍;庄建新;王金荣;马沛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胚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胚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观察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染色法动态观察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加入BDNF对生理培养状态的皮质神经元的作用;同时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实验组及对照组神经元活性的差异.结果BDNF对正常皮质神经元有维持存活效应;对缺氧神经元有确切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有时间依赖性,缺氧前24 h加入BDNF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效果较缺氧即刻加入为好.结论体外实验证实BDNF可维持皮质神经元存活,并可减轻皮质神经元所遭受的缺氧损害.

    作者:毛萌;周晖;李胜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癫癎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癫癎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而下丘脑-垂体轴激素调节网络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检测了25例男性)癫癎患儿血清总睾丸酮(TT)、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水平,旨在探讨癫癎的性激素改变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蓉;李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囊性脊柱裂104例

    我院自1987~1999年经手术治疗先天性囊性脊柱裂104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04例,男63例,女41例.~6岁,其中2月内手术69例.脊柱裂位于颈部3例,腰部40例,腰骶部54例,骶部7例.脊膜膨出40例,脊膜、脊髓(或脊神经)膨出61例.脊膜膨出并脂肪瘤、血管瘤及单个游离骨组织3例.广基型91例,有蒂型13例.广基型中基底部宽者达15 cm,合并一侧下肢瘫痪者6例,足内翻畸形者8例,足外翻者4例,大小便失禁、脑积水、脐疝各2例,腹股沟斜疝3例,囊肿溃破,脑积液外漏并感染4例.

    作者:史华胜;吕光华;李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改变、预后.方法对CID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11例CIDP 3例病前有上感史;病程为2个月~1年;男性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均有双下肢肌力下降,双上肢肌力下降者4例,感觉障碍者6例,肌萎缩7例,颅神经麻痹1例.均有神经电生理改变,脑脊液检查除1例外均有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结论CIDP与AIDP/RGBS不同,表现为起病慢,达高峰时间长,肌萎缩、感觉障碍多见,很少伴发颅神经损害和呼吸肌麻痹.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多见,电生理改变明显.坚持治疗者预后较好.

    作者:吴正文;郭智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闭合性肾外伤的诊治

    目的提高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存肾功能.方法报告儿童肾外伤49例.年龄2~14岁,男37例,女12例,均有外伤史.其中2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例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86%有血尿,诊断主要依靠CT及静脉肾盂造影术(IVP).结果41例保守治疗,2例行肾缝合术,3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再吻合术,2例行患侧尿囊引流术,均痊愈.1例肾动脉栓塞保守治疗,随访肾功能未恢复.结论肾外伤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不能控制的出血、尿外渗,肾碎裂伤,肾血管损伤.

    作者:柏松;孙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偏头痛与癫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与癫癜的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儿(其中9例并临床癫发作)进行脑电图及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中脑电图异常18例,其中14例为偏头痛,异常率为43.75%,4例枕叶癫癎.3例普通型头痛伴癫癎发作,脑电图3次复查正常,2例复杂型偏头痛伴临床癫癎发作,脑电图均表现异常.结论儿童偏头痛常常表现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甚至癎样放电,但以脑电图异常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并与偏头痛进行鉴别.某些偏头痛可以伴癫癎发作,两者交叉重叠,极易混淆.对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应慎重.

    作者:姚宝珍;丁琼;刘智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