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琴;肖延风;王玲;郑纯礼
双歧杆菌是1899年法国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Tisser博士首先在婴儿大便中发现的,这一发现在1900年又被奥地利医生莫罗验证.他们发现双歧杆菌在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的数量远多于人工喂养儿;当婴幼儿断奶后,这种菌随即减少,渐接近成人状态;而在婴幼儿腹泻时,双歧杆菌会减少或消失.婴幼儿的健康与双歧杆菌在体内的存在及数量密切相关.
作者:周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母亲的发病孕期对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的方法,对9例孕早期发病的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NODM)(1组),32例孕中期发病的NODM(2组),32例孕晚期发病的NODM(3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上无显著差异,且出生体重与胎盘重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r0.05P<0.01).新生儿疾病发生率1组高于2组和3组,1组与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8 P<0.05).结论在现有的干预措施下,不同孕期发病的NODM在出生体重上无差别,但孕母患病越早、其新生儿的围生期疾病发生率越高.
作者:王蓓;钱继红;朱建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叹息样呼吸表现为在一般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患者多自述胸闷、呼吸困难,但并无引起呼吸困难的客观指标[1].多疑为心肌炎并进行治疗.现将我院1997~2000年儿科门诊以叹息样呼吸为主诉就诊26例的心电图特点加以分析.
作者:王利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意义及纳洛酮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72 h用放免法测定新生儿HIE 24例纳洛酮治疗(A组)、8例未用纳洛酮治疗的HIE对照组(B组)、13例正常对照组(C组)血浆VIP含量.结果入院时A组和B组VIP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1);入院72 h A组VIP明显下降,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仍高于C组(P<0.05).结论HIE患儿血浆VIP升高,提示VIP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病机制;纳洛酮治疗HIE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VIP有关.
作者:刘宝琴;郭在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仍未阐明,但其中细胞免疫参与了发病机制过程已得到多数人的共认.本文对6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B淋巴细胞进行测定,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赵二要;吴英淑;丁智晓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与癫癜的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儿(其中9例并临床癫发作)进行脑电图及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中脑电图异常18例,其中14例为偏头痛,异常率为43.75%,4例枕叶癫癎.3例普通型头痛伴癫癎发作,脑电图3次复查正常,2例复杂型偏头痛伴临床癫癎发作,脑电图均表现异常.结论儿童偏头痛常常表现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甚至癎样放电,但以脑电图异常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并与偏头痛进行鉴别.某些偏头痛可以伴癫癎发作,两者交叉重叠,极易混淆.对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应慎重.
作者:姚宝珍;丁琼;刘智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1991年3月~2001年3月共收治15岁以下小儿胸外伤32例,在临床诊治中除具有一般胸外伤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永清;李建东;徐黎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mRHa)缓释剂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ICPP)的疗效.方法以达菲林针1100ug/(28 d@kg)肌注两次,随机改用40~50ug/(28d@kg);与随机改用80~100ug/(28 d@kg)治疗ICPP女童各10例,每例共12次,疗程1年.起始年龄(8.3±0.9)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性征、身高、骨龄及预测成年身高及性激素、生长激素(GH)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性征均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骨龄增长受抑;两组预测成年身高改善相似.结论小剂量达菲林治疗ICPP能有效抑制中枢性性早熟,改善患儿成年身高,较大剂量具有更实用、经济的优点.
作者:杨立础;张宇;李温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1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应用Olympus CF-B3w、CF-10I、CF-20I纤维结肠镜,O)lympus PSD-2高频电发生器,为96例患儿进行了大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竹娥;韩宇;秦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谷胶病(CD)又称谷蛋白肠病、麸质过敏性肠病(GSE)、乳糜泻、非热带口炎性腹泻(nontrophical sprue),是对小麦、燕麦或黑麦中的谷蛋白或麦胶蛋白不耐受而产生的多因素多基因遗传病.遗传易感基因主要与HLA-Ⅱ类基因(HLA-DQ2或HLA-DQ8单倍型)相关.多在白种人发病,欧洲和北美的发病率在1:200~400,亚洲和非洲报道较少.
作者:邱久军;唐久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5例误诊者原因进行探讨.结果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有25例误诊.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易误诊,多次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镜检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作者:吴柱国;温泉;彭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24例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并行临床分期.依据类型、分期选择治疗方案.结果23/24例为晚期NHL.3例小无裂细胞型均为B细胞型,5例淋巴母细胞型均为T细胞型,大细胞型8例显示不均一的表现.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94.4%(17/18例).10例长期治疗患儿目前无病存活7例.结论依据病理、免疫类型及分期采用强化多药联合的大剂量化疗治疗小儿晚期NHL,可以达到较高的长期无病存活率.
作者:卢新天;孙桂香;朱英华;华英;杨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造成外部性脑积水(EH)小儿的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华西医大陈俊杰报道的ELISA法对入组病例血清及脑脊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入组病例血清及脑脊液MB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因素所致EH小儿存在脱髓鞘病理改变和血脑屏障破坏,其脑脊液中MBP含量升高,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血清MBP亦升高,故对血清及脑脊液MBP的含量测定可做为脑损害的指标之一.
作者:何馨;杨思达;祝惠华;何旦莎;夏学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SHP)儿急性期T细胞CD30表达、血清IgE水平以及OT皮试阳性率,探讨Th2功能异常在S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及血清中IgE用ELISA法测定.结果经PHA刺激后,SHP患儿急性期CD30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T细胞产生IL-4明显升高而IFN-γ显著下降,其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接种卡介苗(BCG)的SHP患儿OT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SHP急性期以Th2亚群占优势,表明SHP的发生与结核菌素反应成反比.
作者:刘恩梅;李秋;李永柏;杨锡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儿,男,4 d,足月顺产,生后2 d出现呕吐,为黄绿色胃内容物,次日排果酱样血便3次.查体:腹胀,无压痛,无包块,肠鸣音弱.腹立位平片:生理性积气减少且不规则,可见液平.钡灌肠见回盲部位于右上腹.手术见肠旋转不良,小肠顺时针扭转450度,空肠有10 cm呈暗红色,给予温盐水热敷及0.1%普鲁卡因封闭肠系膜后肠管血运及蠕动恢复.
作者:齐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TfR.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治组(24例)24.73±12.38 nmo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治组(11例)27.09±19.37 nmol/L,正常对照组(20例)30.49±9.78 nmol/L.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经4周化疗ALL完全缓解组(14例)为55.41±22.01 nmol/L,AML(5例)为50.71±20.99nmol/L,显著高于初治组及正常组(P<0.01);第8周末ALL(10例)为33.07±14.27 nmol/L,AML(5例)为30.99±12.90nmol/L,接近正常水平(P>0.05);ALL长期缓解组(13例)为33.07±16.¨nmol/L,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sTfR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曾利;刘玉峰;徐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的甲状腺功能改变.方法用放免法对16例原发性NS在发作期和缓解期行血、尿T3、T4、FT3、FT4及血TSH水平测定.结果发作期血清T3、T4、FT3、FT4均低于正常,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尿T3、T4、FT3、FT4较缓解期和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01).结论NS患儿发作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缓解后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尿中大量蛋白丢失的结果.
作者:刘亚兰;朱松杰;罗贵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癫癎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而下丘脑-垂体轴激素调节网络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检测了25例男性)癫癎患儿血清总睾丸酮(TT)、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水平,旨在探讨癫癎的性激素改变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蓉;李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明确苯丁酸氮芥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NS),及佳治疗方案,为临床NS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Medl1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70~2000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有效率(67.00%)较不含免疫抑制剂的其他治疗方案(31.84%)高(P<0.05);但应用较大剂量苯丁酸氮芥治疗(63.63%)与应用较小剂量治疗(71.43%)的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苯丁酸氮芥能有效治疗NS且以小剂量效果较好.
作者:马祖祥;易著文;朱翠萍;刘利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胚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观察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染色法动态观察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加入BDNF对生理培养状态的皮质神经元的作用;同时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实验组及对照组神经元活性的差异.结果BDNF对正常皮质神经元有维持存活效应;对缺氧神经元有确切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有时间依赖性,缺氧前24 h加入BDNF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效果较缺氧即刻加入为好.结论体外实验证实BDNF可维持皮质神经元存活,并可减轻皮质神经元所遭受的缺氧损害.
作者:毛萌;周晖;李胜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