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测定的意义

赵二要;吴英淑;丁智晓

关键词:T淋巴细胞 心肌炎, 病毒性 儿童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仍未阐明,但其中细胞免疫参与了发病机制过程已得到多数人的共认.本文对6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B淋巴细胞进行测定,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腹泻病

    我们对160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加综合疗法,对照组只给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引起病程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仲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婴幼儿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婴幼儿结核病较易误诊,本组20例,均为1999~2001年门诊接收基层医院转诊患儿,现就其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李美华;白雪松;胡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外部性脑积水血清和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造成外部性脑积水(EH)小儿的血清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MB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华西医大陈俊杰报道的ELISA法对入组病例血清及脑脊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入组病例血清及脑脊液MB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因素所致EH小儿存在脱髓鞘病理改变和血脑屏障破坏,其脑脊液中MBP含量升高,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血清MBP亦升高,故对血清及脑脊液MBP的含量测定可做为脑损害的指标之一.

    作者:何馨;杨思达;祝惠华;何旦莎;夏学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北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总结我国北京地区近3年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住院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有呼吸道感染表现的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而确定为RSV感染.结果1183份标本中255份为RSV阳性.患儿平均年龄4个月,69.3%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咳嗽(98.1%)、喘息(69.3%)、气促(58.5%);84%肺内有湿罗音,62.3%有喘鸣音.年龄<2个月儿CO2潴留更明显.诊断为肺炎者66%、毛细支气管炎18.9%.40.1%有合并症,以心衰(28.3%)和呼衰(8.5%)为主.结论RSV是导致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作者:刘国荣;申昆玲;江载芳;姚德秀;买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血浆内皮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血压青少年及有肥胖症时血浆内皮素(ET)和饮食习惯、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心率、血压等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及正常对照组血浆ET浓度.结果有高血压家族史青少年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心率、血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饮食习惯中喜食咸肥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ET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有高血压家族史正常血压肥胖症者血浆ET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症者血浆ET增高表明有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需积极干预.

    作者:李涛;李芸;李艳;张家荣;潘同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高白细胞血症11例

    高白细胞血症(HAL)是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一种特殊症候群,我院1993年6月~2001年12月收治HAL 11例,占同期AL 7.91%(11/141),低于同期报道[1],报告如下.

    作者:李焕芝;唐成和;童慧敏;樊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毒鼠强中毒患儿肾小管间质损害的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毒鼠强中毒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情况.方法用特异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80例轻、中度小儿毒鼠强中毒后d6、d2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轻、中度毒鼠强中毒患儿d6、d21各组与正常组及组间比较P>0.05.结论轻、中度小儿毒鼠强中毒对肾小管间质无明显损害.

    作者:钟沛霖;盛慧球;孙向华;张玉霞;刑愚;吕传柱;邱泽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败血症内源性一氧化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的血浆CO水平,并结合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O与NO显著相关(P<0.05).结论CO作为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参与了新生儿败血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史源;潘凤;李华强;赵锦宁;唐仕芳;沈际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患儿,女,8岁,因阵发性中上腹疼痛4 d,气促、面色紫绀0.5 d,呕吐1次入院.1年前发现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短小,表情呆滞,体型雍肿,身高100cm,体重20 kg,腹围57 cm,全身皮肤液性水肿,以颈背及手足背为主,腹壁皮肤粗糙、干燥,双眼距宽,鼻梁塌陷,甲状腺不大,心律不齐,心音略低钝,外心脏B超示心包少量积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T波改变,低电压趋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大于0.6;骨龄延迟大于2 s;甲状腺扫描正常;智测52分;T3(RIA法)0.3 ng/rnl(0.9~1.9 ng/m1),T4 7.7 ng/ml(45~125 ng/ml),TSH(IRMA法)26.62 mIU/L(0.3~5.0 mIU/L),TGAb863.9 IU/ml(<200IU/ml),TPAb及TRAb正常.

    作者:陈中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胸外伤32例

    我院1991年3月~2001年3月共收治15岁以下小儿胸外伤32例,在临床诊治中除具有一般胸外伤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永清;李建东;徐黎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改变、预后.方法对CID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11例CIDP 3例病前有上感史;病程为2个月~1年;男性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均有双下肢肌力下降,双上肢肌力下降者4例,感觉障碍者6例,肌萎缩7例,颅神经麻痹1例.均有神经电生理改变,脑脊液检查除1例外均有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结论CIDP与AIDP/RGBS不同,表现为起病慢,达高峰时间长,肌萎缩、感觉障碍多见,很少伴发颅神经损害和呼吸肌麻痹.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多见,电生理改变明显.坚持治疗者预后较好.

    作者:吴正文;郭智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的甲状腺功能改变.方法用放免法对16例原发性NS在发作期和缓解期行血、尿T3、T4、FT3、FT4及血TSH水平测定.结果发作期血清T3、T4、FT3、FT4均低于正常,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尿T3、T4、FT3、FT4较缓解期和对照组显著增多(P<0.0001).结论NS患儿发作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缓解后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尿中大量蛋白丢失的结果.

    作者:刘亚兰;朱松杰;罗贵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自身抗体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血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自身抗体水平与临床情况及愈合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ITP组和对照组血IL-1Ra自身抗体.结果ITP患者IL-1R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出血组患者IL-1Ra自身抗体测定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Ra自身抗体与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IL-1Ra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呈正相关(r=0.78 P<0.005).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复查10例IL-1Ra自身抗体均下降.结论IL-1rQa自身抗体是否是IT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宝荣;李秀;王琦;朱近;贾万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D1小鼠动脉导管Kca mRNA表达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高电导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Kca)mRNA在妊娠晚期胎鼠和新生CD1 小鼠动脉导管(DA)上的表达情况,以期阐明Kca在小鼠DA关闭调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m杂交方法,检测了经剖宫产分娩的妊娠d17、d18和d19 CD1胎鼠,以及自然产d1新生小鼠DAKc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KcamRNA表达于胎鼠DA,以d19表达水平高,但新生小鼠DA无Kca mR-NA表达.结论KcamRNA在胎鼠DA有表达,但出生后无表达,提示在宫内低氧环境中Kca可能是维持DA开放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生后无表达则可能与DA的关闭有关.

    作者:袁粒星;高举;廖清奎;刘瀚晻;卓嘉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苯丁酸氮芥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明确苯丁酸氮芥能否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NS),及佳治疗方案,为临床NS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通过Medl1ine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70~2000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有效率(67.00%)较不含免疫抑制剂的其他治疗方案(31.84%)高(P<0.05);但应用较大剂量苯丁酸氮芥治疗(63.63%)与应用较小剂量治疗(71.43%)的有效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苯丁酸氮芥能有效治疗NS且以小剂量效果较好.

    作者:马祖祥;易著文;朱翠萍;刘利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疾病发生率的比较

    目的了解糖尿病母亲的发病孕期对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和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对照分析的方法,对9例孕早期发病的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NODM)(1组),32例孕中期发病的NODM(2组),32例孕晚期发病的NODM(3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上无显著差异,且出生体重与胎盘重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r0.05P<0.01).新生儿疾病发生率1组高于2组和3组,1组与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8 P<0.05).结论在现有的干预措施下,不同孕期发病的NODM在出生体重上无差别,但孕母患病越早、其新生儿的围生期疾病发生率越高.

    作者:王蓓;钱继红;朱建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附红细胞体病1例

    患儿,男,9岁,低热、乏力、全身疼痛1个月余,1月余前开始发热,体温37.5~38.5℃,无畏寒、无恶心、呕吐,咽部无充血.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效果不佳.患儿家中饲养羊群,发病前半月有手掌外伤史.体检:体温37.8℃,脉搏85次/min,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

    作者:李妍;孙成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2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心电图异常者166例(73.1%),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67例,40.4%);治疗前1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162例(97.6%)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其中以左房大多见(104例,62.7%),1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其中以二尖瓣返流多见(108例,65.1%);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舒张功能E/A<1;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秀珍;庄建新;王金荣;马沛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恶性淋巴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ML)的死亡原因.方法搜集我院20年来小儿ML资料完整的死亡病例,根据NL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症状分组、治疗方法等与预后有关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淋巴瘤死亡病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占83%,Ⅳ期患者17例,占74%,有症状的B组18例,占78%.男性发病17例,占74%,男女之比为2.8:1.结论 ML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临床症状等因素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或Ⅳ期患者,有临床症状的B组死亡率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作者:贾苍松;张玲;郭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医嘱顺从性和行为干预探讨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儿对医嘱的顺从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医嘱顺从性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Hp相关性胃炎患儿¨7例随机分成四组(A、B、C、D),了解医嘱的顺从性,并予常规治疗加行为干预.疗程结束后停药4周,复查胃镜,观察患儿的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儿童Hp相关性胃炎医嘱的顺从好为D组,顺从率为73.33%.对医嘱顺从者Hp根除率为96.97%,而不顺从者Hp根除率不到50%,医嘱的顺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1).结论医嘱的顺从性与行为干预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作者:黄爱芬;黄开宇;胡伟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