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仲田
癫癎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而下丘脑-垂体轴激素调节网络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检测了25例男性)癫癎患儿血清总睾丸酮(TT)、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水平,旨在探讨癫癎的性激素改变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蓉;李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电导钙离子激活的钾通道(Kca)mRNA在妊娠晚期胎鼠和新生CD1 小鼠动脉导管(DA)上的表达情况,以期阐明Kca在小鼠DA关闭调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outhem杂交方法,检测了经剖宫产分娩的妊娠d17、d18和d19 CD1胎鼠,以及自然产d1新生小鼠DAKc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KcamRNA表达于胎鼠DA,以d19表达水平高,但新生小鼠DA无Kca mR-NA表达.结论KcamRNA在胎鼠DA有表达,但出生后无表达,提示在宫内低氧环境中Kca可能是维持DA开放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生后无表达则可能与DA的关闭有关.
作者:袁粒星;高举;廖清奎;刘瀚晻;卓嘉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急性期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病变与KD无冠状动脉病变儿血清cTnI,并与原田计分法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cTnI两组有明显差异.cTnI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3%,76%,69%,与原田计分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是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之一.cTnI>0.3ug/L可作为KD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告因子.
作者:钟巧;吴本清;文飞球;徐位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小儿肺挫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14岁以下小儿肺挫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伤年龄以3~7岁多占68.75%.以车祸伤为主占46.87%;多数肺挫伤不合并肋骨骨折占12.5%.肺挫伤多伴血气胸占68.75%.死亡2例,余均治愈.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处理合并伤,积极应用呼吸机,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并发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建立;闫战益;王若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感染趋势及耐药分析.方法对我院1993~2001年确诊为SA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A感染呈下降趋势,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有所增加,SA易致多器官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常见,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病例.结论MRSA已成为重要的感染菌群,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SA感染非常重要.
作者:毛兰;何勇;许峰;匡凤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存肾功能.方法报告儿童肾外伤49例.年龄2~14岁,男37例,女12例,均有外伤史.其中23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例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86%有血尿,诊断主要依靠CT及静脉肾盂造影术(IVP).结果41例保守治疗,2例行肾缝合术,3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再吻合术,2例行患侧尿囊引流术,均痊愈.1例肾动脉栓塞保守治疗,随访肾功能未恢复.结论肾外伤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不能控制的出血、尿外渗,肾碎裂伤,肾血管损伤.
作者:柏松;孙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的病因、诊治及预防等方面的特点及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9例不同情况的小儿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综合分析.结果9例腹壁切口裂开表现多样,经治疗8例成活,1例死亡.多种因素参与了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的裂开.结论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情况复杂,表现多样.防治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切口裂开应从整个围手术期的多个方面加以注意.
作者:蒋学武;陈中献;赖亚曼;贺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87~1999年经手术治疗先天性囊性脊柱裂104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04例,男63例,女41例.~6岁,其中2月内手术69例.脊柱裂位于颈部3例,腰部40例,腰骶部54例,骶部7例.脊膜膨出40例,脊膜、脊髓(或脊神经)膨出61例.脊膜膨出并脂肪瘤、血管瘤及单个游离骨组织3例.广基型91例,有蒂型13例.广基型中基底部宽者达15 cm,合并一侧下肢瘫痪者6例,足内翻畸形者8例,足外翻者4例,大小便失禁、脑积水、脐疝各2例,腹股沟斜疝3例,囊肿溃破,脑积液外漏并感染4例.
作者:史华胜;吕光华;李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婴幼儿结核病较易误诊,本组20例,均为1999~2001年门诊接收基层医院转诊患儿,现就其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李美华;白雪松;胡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儿,男,4 d,足月顺产,生后2 d出现呕吐,为黄绿色胃内容物,次日排果酱样血便3次.查体:腹胀,无压痛,无包块,肠鸣音弱.腹立位平片:生理性积气减少且不规则,可见液平.钡灌肠见回盲部位于右上腹.手术见肠旋转不良,小肠顺时针扭转450度,空肠有10 cm呈暗红色,给予温盐水热敷及0.1%普鲁卡因封闭肠系膜后肠管血运及蠕动恢复.
作者:齐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儿毒鼠强中毒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情况.方法用特异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80例轻、中度小儿毒鼠强中毒后d6、d2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变化,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轻、中度毒鼠强中毒患儿d6、d21各组与正常组及组间比较P>0.05.结论轻、中度小儿毒鼠强中毒对肾小管间质无明显损害.
作者:钟沛霖;盛慧球;孙向华;张玉霞;刑愚;吕传柱;邱泽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脏在肾病综合征(NS)低白蛋白血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3只大鼠随机分为经典阿霉素肾病组(A组)、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组(B组)及对照组(C细),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白蛋白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A组肝组织白蛋白mRNA水平升高,达对照组的2.58±0.78倍;B组肝组织白蛋白mRNA水平显著升高,达对照组的4.55±1.01倍;三组之间两两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典阿霉素肾病大鼠中,阿霉素对肝脏的直接损伤影响了肝脏白蛋白合成的代偿功能,以至于产生NS时的低白蛋白血症.
作者:焦玉清;卢思广;董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与仰卧位相比,头部抬高倾斜15度俯卧位(俯卧位15度)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20例患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于生后2~7 d连续、交替于仰卧位或俯卧位15度各监测2 h,监测指标包括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15度时SpO2由(93.5±2.8)%上升到(95.4±2.2)%,低氧血症由2 2±1.6次减少至0.8±1.2次,呼吸暂停从1 2.4 ±7.4次降至6.3±4.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15度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发生,该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夏传雄;孟浦;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近年受到儿科医师关注,采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小儿腹泻病、功能性便秘等疾病,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1,2].但在制剂选择方面比较盲目,说明对微生态调节剂的了解及掌握用药适应证、制剂选择等尚未深透.本文仅就微生态调节剂儿科临床应用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王茂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儿童虐待(CA)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1],但直至1962年Kempe等[2]发表有关CA问题的第一篇论文,表明CA不单纯是一个社会问题,亦是一个医学问题.时至今日,国外CA的研究颇多,本文就近年国外CA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世昌;张亚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和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诊断胆红素脑病的意义.方法55例足月黄疸儿按血清胆红素(TSB)分为3组,检查其NBNA和BAEP.结果1.实验组NBNA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BAEP除I波潜伏期(PL)外,余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IPL)较对照组延长(P<0.05),BAEP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2.NBNA评分、BAEP各波PL、IPL及其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实验组黄疸消退后NBNA评分普遍提高;BAEP除Ⅲ~Ⅴ波间期外,余各波PL及IPL缩短(P<0.05);4.实验组60%以上NBNA评分≤37分,BAEP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NBNA和BAEP可用于早期诊断胆红素脑病,应该对TSB>171μmol/L、NBNA评分≤37分的新生儿检查BAEP,并对NBNA、BAEP异常者积极干预.
作者:刘华君;纳志云;魏群德;梁琨;马婉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诊断手段、治疗措施更新,儿科疾病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儿科作为高技术、高风险的职业如何适应时代提高疾病确诊率和治疗率,减少日益增多的医源性疾病和医疗纠纷,必须从以良好意愿医学转入循证医学(EBM).
作者:胡皓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常见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痰液细菌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ELISA间接法测定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IgM抗体.结果1.227例ARI儿童病原学检查中,有明确病原者158例(69.6%);2.痰细菌培养40例,阳性26例(65%),其中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均3例(7.5%),流感嗜血杆菌4例(10%),肺炎克雷伯菌2例(5.0%);MP、CP抗体检测187例,MP阳性25例(13.4%)、CP33例(17.6%);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166例,抗体阳性72例(43.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VS)25例(15.1%),其次副流感病毒(PIV)24例(14.4%),所有受检儿童中混合感染17例.结论成都地区儿童ARI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中的首位病毒是RSV,PIV、MP、CP感染占一定比例.研究本地区不同时期ARI的病原谱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亚静;艾涛;王译;樊映红;李焰;吴刚;向梅;曾庆涛;鄢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SHP)儿急性期T细胞CD30表达、血清IgE水平以及OT皮试阳性率,探讨Th2功能异常在S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及血清中IgE用ELISA法测定.结果经PHA刺激后,SHP患儿急性期CD30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T细胞产生IL-4明显升高而IFN-γ显著下降,其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接种卡介苗(BCG)的SHP患儿OT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SHP急性期以Th2亚群占优势,表明SHP的发生与结核菌素反应成反比.
作者:刘恩梅;李秋;李永柏;杨锡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并发症防治.方法通过对3周龄SD大鼠脑池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观察脑脊液和脑的病理改变.结果接种后24 h SD大鼠出现精神稍差,进食少,嗜睡,反应差,重者反应迟钝、运动失调,偶有偏瘫,四肢发绀,体温不升,终昏迷伴全身抽搐.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软脑膜有炎症渗出,皮质和海马齿状回、CA1区神经元受损.结论脑池内直接注射细菌后,能在一定时程内诱导出细菌性脑膜炎.
作者:李玲;水泉祥;赖爱娣;李建平;曹和谦;顾伟忠;汤宏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