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

吴柱国;温泉;彭涛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 儿童, 误诊
摘要: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5例误诊者原因进行探讨.结果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有25例误诊.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易误诊,多次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镜检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8例

    目的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5例误诊者原因进行探讨.结果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有25例误诊.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易误诊,多次脑脊液离心涂片墨汁染色镜检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

    作者:吴柱国;温泉;彭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窒息病因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295例新生儿窒息原因的临床分析,探索预防及改进预后的方法.

    作者:范淑英;焦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24例

    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特将我院NICU确诊的24例新生儿肺出血作临床分析,对其病因、疗效及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刘玉荣;王振西;陶维娜;徐笑英;李焕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上海地区母乳中三大营养素含量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母乳中三大营养素含量.方法收集上海市三区一县120名产妇的乳汁,测定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对产妇作膳食调查.结果上海地区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于参考值,市区较郊区更高;脂肪含量普遍低于参考值,郊区更低,市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碳水化合物含量接近参考值,市区与郊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上海地区母乳中脂肪含量普遍偏低,脂肪与新生儿脑及视觉发育关系密切,建议产妇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

    作者:钱继红;吴圣楣;张伟利;敖黎明;杨弘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幼龄大鼠细菌性脑膜炎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细菌性脑膜炎模型,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并发症防治.方法通过对3周龄SD大鼠脑池内注射肺炎链球菌,观察脑脊液和脑的病理改变.结果接种后24 h SD大鼠出现精神稍差,进食少,嗜睡,反应差,重者反应迟钝、运动失调,偶有偏瘫,四肢发绀,体温不升,终昏迷伴全身抽搐.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脑实质有点状出血,蛛网膜下腔、脑室和软脑膜有炎症渗出,皮质和海马齿状回、CA1区神经元受损.结论脑池内直接注射细菌后,能在一定时程内诱导出细菌性脑膜炎.

    作者:李玲;水泉祥;赖爱娣;李建平;曹和谦;顾伟忠;汤宏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及预后

    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造成婴儿智能发育障碍及脑瘫的重要原因.现将我科3年来应用早期干预方法对中、重度HIE患儿智能发育情况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杨明生;李文军;张进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癫癎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癫癎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而下丘脑-垂体轴激素调节网络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检测了25例男性)癫癎患儿血清总睾丸酮(TT)、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素(FSH水平,旨在探讨癫癎的性激素改变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蓉;李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肌肌钙蛋白的改变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急性期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病变与KD无冠状动脉病变儿血清cTnI,并与原田计分法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cTnI两组有明显差异.cTnI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分别为73%,76%,69%,与原田计分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是评价KD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之一.cTnI>0.3ug/L可作为KD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预告因子.

    作者:钟巧;吴本清;文飞球;徐位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大肠镜96例临床分析

    1991年1月~2001年12月我院应用Olympus CF-B3w、CF-10I、CF-20I纤维结肠镜,O)lympus PSD-2高频电发生器,为96例患儿进行了大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竹娥;韩宇;秦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沙眼衣原体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99例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的CT-DNA,其中62例同时测定血CT-IgM.结果CT肺炎占同期小儿肺炎的10.4%,1~6个月的小婴儿CT肺炎的检出率为14.8%,高于>6个月龄组6.7%(χ2=5.24 P<0.025);1~6个月的无热肺炎中CT肺炎占24%,高于有热肺炎组8.6%(χ2=6.¨P<0.025).CT肺炎病程10~101 d,71%可闻及湿罗音,38.7%有哮鸣音,45%白细胞增高,X线主要呈支气管肺炎改变.以CTPCR为标准,CT-IgM阳性一致率71.4%,阴性一致率67.3%.红霉素有效率85.7%,凯福隆为80%.结论CT肺炎多见于小婴儿无热肺炎,病程较迁延,其他表现缺乏特异性,CT-lgM诊断CT肺炎特异性不高,治疗除红霉素外凯福隆不失为一种选择.

    作者:汪天林;陈志敏;贾土妹;余钟声;陈黎勤;张在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呼吸道感染227例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观察成都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常见病原体,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痰液细菌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ELISA间接法测定常见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IgM抗体.结果1.227例ARI儿童病原学检查中,有明确病原者158例(69.6%);2.痰细菌培养40例,阳性26例(65%),其中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均3例(7.5%),流感嗜血杆菌4例(10%),肺炎克雷伯菌2例(5.0%);MP、CP抗体检测187例,MP阳性25例(13.4%)、CP33例(17.6%);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166例,抗体阳性72例(43.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VS)25例(15.1%),其次副流感病毒(PIV)24例(14.4%),所有受检儿童中混合感染17例.结论成都地区儿童ARI以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感染中的首位病毒是RSV,PIV、MP、CP感染占一定比例.研究本地区不同时期ARI的病原谱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亚静;艾涛;王译;樊映红;李焰;吴刚;向梅;曾庆涛;鄢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谷胶病的遗传学进展

    谷胶病(CD)又称谷蛋白肠病、麸质过敏性肠病(GSE)、乳糜泻、非热带口炎性腹泻(nontrophical sprue),是对小麦、燕麦或黑麦中的谷蛋白或麦胶蛋白不耐受而产生的多因素多基因遗传病.遗传易感基因主要与HLA-Ⅱ类基因(HLA-DQ2或HLA-DQ8单倍型)相关.多在白种人发病,欧洲和北美的发病率在1:200~400,亚洲和非洲报道较少.

    作者:邱久军;唐久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的关系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HIE各组均在生后48~72 h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检测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同时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NO和ET-1水平.对照组同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1.脑血流于轻度组Vd、Vs局部降低;中、重度组Vd广泛降低,Vs呈局部降低,重度组尤为显著(P均<0.05).2.PI、RI轻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中度组局部增高;重度组双侧大脑动脉PI、RI普遍增高(P均<0.05).3.HIE各组NO、ET-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与病变程度成正比.但NO/ET-1比值低于对照组(P均<0.01),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结论 HIE患儿脑血流灌注减少与NO、ET-1过量合成、功能失调有关.

    作者:万致婷;王云霞;杨淑文;卢红艳;盛红;周玉香;镇春先;陈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自身抗体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血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自身抗体水平与临床情况及愈合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ITP组和对照组血IL-1Ra自身抗体.结果ITP患者IL-1R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出血组患者IL-1Ra自身抗体测定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L-1Ra自身抗体与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IL-1Ra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呈正相关(r=0.78 P<0.005).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复查10例IL-1Ra自身抗体均下降.结论IL-1rQa自身抗体是否是IT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宝荣;李秀;王琦;朱近;贾万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偏头痛与癫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与癫癜的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儿(其中9例并临床癫发作)进行脑电图及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中脑电图异常18例,其中14例为偏头痛,异常率为43.75%,4例枕叶癫癎.3例普通型头痛伴癫癎发作,脑电图3次复查正常,2例复杂型偏头痛伴临床癫癎发作,脑电图均表现异常.结论儿童偏头痛常常表现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甚至癎样放电,但以脑电图异常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并与偏头痛进行鉴别.某些偏头痛可以伴癫癎发作,两者交叉重叠,极易混淆.对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应慎重.

    作者:姚宝珍;丁琼;刘智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改变、预后.方法对CID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11例CIDP 3例病前有上感史;病程为2个月~1年;男性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均有双下肢肌力下降,双上肢肌力下降者4例,感觉障碍者6例,肌萎缩7例,颅神经麻痹1例.均有神经电生理改变,脑脊液检查除1例外均有细胞-蛋白分离现象.结论CIDP与AIDP/RGBS不同,表现为起病慢,达高峰时间长,肌萎缩、感觉障碍多见,很少伴发颅神经损害和呼吸肌麻痹.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多见,电生理改变明显.坚持治疗者预后较好.

    作者:吴正文;郭智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脏对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低白蛋白血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脏在肾病综合征(NS)低白蛋白血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3只大鼠随机分为经典阿霉素肾病组(A组)、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组(B组)及对照组(C细),采用Northern blot分析,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白蛋白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A组肝组织白蛋白mRNA水平升高,达对照组的2.58±0.78倍;B组肝组织白蛋白mRNA水平显著升高,达对照组的4.55±1.01倍;三组之间两两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典阿霉素肾病大鼠中,阿霉素对肝脏的直接损伤影响了肝脏白蛋白合成的代偿功能,以至于产生NS时的低白蛋白血症.

    作者:焦玉清;卢思广;董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附红细胞体病1例

    患儿,男,9岁,低热、乏力、全身疼痛1个月余,1月余前开始发热,体温37.5~38.5℃,无畏寒、无恶心、呕吐,咽部无充血.当地医院予青霉素、地塞米松等效果不佳.患儿家中饲养羊群,发病前半月有手掌外伤史.体检:体温37.8℃,脉搏85次/min,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脾无殊,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

    作者:李妍;孙成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TfR.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治组(24例)24.73±12.38 nmo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治组(11例)27.09±19.37 nmol/L,正常对照组(20例)30.49±9.78 nmol/L.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经4周化疗ALL完全缓解组(14例)为55.41±22.01 nmol/L,AML(5例)为50.71±20.99nmol/L,显著高于初治组及正常组(P<0.01);第8周末ALL(10例)为33.07±14.27 nmol/L,AML(5例)为30.99±12.90nmol/L,接近正常水平(P>0.05);ALL长期缓解组(13例)为33.07±16.¨nmol/L,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sTfR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曾利;刘玉峰;徐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120例

    我院对1995年2月~1998年8月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进行病因学检查,并对因防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幸;戚世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