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眼衣原体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

汪天林;陈志敏;贾土妹;余钟声;陈黎勤;张在珍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 肺炎, 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措施.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99例住院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的CT-DNA,其中62例同时测定血CT-IgM.结果CT肺炎占同期小儿肺炎的10.4%,1~6个月的小婴儿CT肺炎的检出率为14.8%,高于>6个月龄组6.7%(χ2=5.24 P<0.025);1~6个月的无热肺炎中CT肺炎占24%,高于有热肺炎组8.6%(χ2=6.¨P<0.025).CT肺炎病程10~101 d,71%可闻及湿罗音,38.7%有哮鸣音,45%白细胞增高,X线主要呈支气管肺炎改变.以CTPCR为标准,CT-IgM阳性一致率71.4%,阴性一致率67.3%.红霉素有效率85.7%,凯福隆为80%.结论CT肺炎多见于小婴儿无热肺炎,病程较迁延,其他表现缺乏特异性,CT-lgM诊断CT肺炎特异性不高,治疗除红霉素外凯福隆不失为一种选择.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偏头痛与癫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偏头痛与癫癜的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偏头痛患儿(其中9例并临床癫发作)进行脑电图及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中脑电图异常18例,其中14例为偏头痛,异常率为43.75%,4例枕叶癫癎.3例普通型头痛伴癫癎发作,脑电图3次复查正常,2例复杂型偏头痛伴临床癫癎发作,脑电图均表现异常.结论儿童偏头痛常常表现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甚至癎样放电,但以脑电图异常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并与偏头痛进行鉴别.某些偏头痛可以伴癫癎发作,两者交叉重叠,极易混淆.对头痛性癫癎的诊断应慎重.

    作者:姚宝珍;丁琼;刘智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液内环境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换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68例次均采用双管同步抽注法,其中32例脐静脉-周围静脉,36例桡动脉-周围静脉.除ABO溶血病用O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血浆外,余采用与患儿同型的ACD血,平均换血量159.58ml/L,速度74.33ml/(kg@h).换血前后抽血送检胆红素、血气、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及肾功能,计数资料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胆红素换出率48.21%,换血前后血pH、红细胞压积(HCT)、Na+、C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无差异性(P>0.05),换血后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分别下降10.03%、31.40%、47.69%.血游离钙(iCa)、K+、Mg2+明显降低(P<0.01、P<0.01、P<0.05),血糖明显升高(P<0.01).结论换血对血细胞、血糖及电解质影响较大.换血后应注意感染、贫血及出血发生,避免输注高渗糖,补充钾及钙剂,不能忽视低镁.

    作者:高建慧;李德庚;黄东明;陈宇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仰卧位相比,头部抬高倾斜15度俯卧位(俯卧位15度)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影响.方法20例患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于生后2~7 d连续、交替于仰卧位或俯卧位15度各监测2 h,监测指标包括心率(HR)、呼吸(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15度时SpO2由(93.5±2.8)%上升到(95.4±2.2)%,低氧血症由2 2±1.6次减少至0.8±1.2次,呼吸暂停从1 2.4 ±7.4次降至6.3±4.5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15度可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的发生,该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夏传雄;孟浦;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咳嗽多发性浆膜腔积液盆腔包块

    病例摘要患儿,女,12岁.因咳嗽、气促、腹胀20d入院.院外胸片、B超、上腹CT发现双侧胸腔、心包、腹腔、盆腔积液,胸腹水检查为黄色渗出液,诊为结核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反应,予抗痨、抗感染等治疗无好转,转我院.病后患儿无发热、皮疹、关节肿痛,无胸闷、心悸、腹痛、浮肿、尿少等.精神面色好,饮食如常,体重增加4kg.既往健康.

    作者:何雯;黄永坤;李海林;张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

    我院ICU1999年3月---2000年3月确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1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16例中,男10例,女6例,出生体重<1500g者3例,--2500g者8例,>2500g者5例.

    作者:张秋月;杨明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癫癎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482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癫癎丙戊酸(VPA)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FPLA)法测定482例癫癎患儿VPA全血药物浓度(TDx).结果达有效血药浓度(50~100ug/ml)270例(56.0%),低于有效血药浓度108例(22.4%),高于有效血药浓度104例(21.6%).结论儿童各年龄段体内VPA代谢差异、与其他抗癫癎药物的合用、采血时间正确与否是影响儿童VPA血药浓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卢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脐血非蛋白结合铁的测定及意义

    非蛋白结合铁(NPBI)在氧自由基的形成中起催化作用[1].正常状态下血浆中一般不存在NPBI.国外报道正常成人血浆中未测出NPBI,但在25%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和48%的正常早产儿血浆中可测出NPBI[2].迄今国内NPBI的测定方面未见报道.作者建立了NPBI的Bleomnycin测定法,测定了30名健康新生儿脐血NPBI浓度,报告如下.

    作者:夏红萍;朱建幸;孙建华;吴圣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恶性淋巴瘤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ML)的死亡原因.方法搜集我院20年来小儿ML资料完整的死亡病例,根据NL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症状分组、治疗方法等与预后有关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3例淋巴瘤死亡病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占83%,Ⅳ期患者17例,占74%,有症状的B组18例,占78%.男性发病17例,占74%,男女之比为2.8:1.结论 ML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无临床症状等因素有关.非霍奇金淋巴瘤、Ⅲ期或Ⅳ期患者,有临床症状的B组死亡率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作者:贾苍松;张玲;郭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胚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胚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观察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台盼蓝染色法动态观察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加入BDNF对生理培养状态的皮质神经元的作用;同时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实验组及对照组神经元活性的差异.结果BDNF对正常皮质神经元有维持存活效应;对缺氧神经元有确切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有时间依赖性,缺氧前24 h加入BDNF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效果较缺氧即刻加入为好.结论体外实验证实BDNF可维持皮质神经元存活,并可减轻皮质神经元所遭受的缺氧损害.

    作者:毛萌;周晖;李胜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3C-尿素呼吸试验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后1年的随访

    目的探讨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根除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远近期疗效.方法经13C尿素呼吸试验(BC-UBT)及血清Hp-IgG测定2项阳性的反复腹痛儿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安慰剂组(35例),治疗组接受洛赛克0.8 mg/(kg@d),每天一次,克拉霉素15 mg/(kg@d),每天2次,阿莫西林30mg/(kg@d),每天3次,三联口服治疗;疗程1周.停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13C-UBT及Hp-IgG.结果1.治疗组停药后4周腹痛的总有效率96.7%,而安慰剂组仅34.6%;治疗组Hp根除率为90%,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4.3%.2.治疗组Hp根除后3,6,12个月复查Hp再感染率分别为1 85%、1.85%、3.57%.结论1.洛赛克等三联根除反复腹痛儿Hp感染临床效果显著,Hp根除率高,远近期疗效均好,1年再感染率低.2.13C一UBT监测Hp根除情况快捷准确.

    作者:项立;文飞球;唐沂;卓卫华;李玉华;吴本清;刘智屏;李国锋;陈霆;贺务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24例

    为了更好地提高疗效,特将我院NICU确诊的24例新生儿肺出血作临床分析,对其病因、疗效及影响抢救成功的因素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刘玉荣;王振西;陶维娜;徐笑英;李焕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谷胶病的遗传学进展

    谷胶病(CD)又称谷蛋白肠病、麸质过敏性肠病(GSE)、乳糜泻、非热带口炎性腹泻(nontrophical sprue),是对小麦、燕麦或黑麦中的谷蛋白或麦胶蛋白不耐受而产生的多因素多基因遗传病.遗传易感基因主要与HLA-Ⅱ类基因(HLA-DQ2或HLA-DQ8单倍型)相关.多在白种人发病,欧洲和北美的发病率在1:200~400,亚洲和非洲报道较少.

    作者:邱久军;唐久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2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22例住院儿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22例均呈急性起病,起病前均有前驱感染,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9例,消化道感染3例.主要表现为下肢特别是小腿肌肉痛,累及双下肢,病情24 h内达到高峰,48~72 h开始减轻,病程1周左右,个别可延长至1个月.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急性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10倍以上.经过治疗,患儿均肌肉疼痛消失,下地行走如常,CPK 7 d内即呈大幅度下降,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发病突然,预后好.急性期血清CPK异常升高有助于诊断.

    作者:钱秋芳;张育才;陈丽琴;陆燕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以惊厥为首发症状的肾小管性酸中毒1例

    患儿,女,2个月.因抽搐4 d入院.入院前4 d出现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数秒自行缓解,后发作频繁入院,无其他不适.查体:体温36℃,脉搏110次/min,呼吸28次/min,体重5 kg.发育欠佳,营养中等,神清.前囟2 cm×2 cm,平软,枕秃明显.心肺腹部无异常.

    作者:陈国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结核菌素试验皮试阳性率与CD30表达及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过敏性紫癜(SHP)儿急性期T细胞CD30表达、血清IgE水平以及OT皮试阳性率,探讨Th2功能异常在SH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CD30阳性细胞百分率,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及血清中IgE用ELISA法测定.结果经PHA刺激后,SHP患儿急性期CD30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T细胞产生IL-4明显升高而IFN-γ显著下降,其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接种卡介苗(BCG)的SHP患儿OT皮试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SHP急性期以Th2亚群占优势,表明SHP的发生与结核菌素反应成反比.

    作者:刘恩梅;李秋;李永柏;杨锡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2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心电图异常者166例(73.1%),以房室传导阻滞多见(67例,40.4%);治疗前1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162例(97.6%)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其中以左房大多见(104例,62.7%),1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其中以二尖瓣返流多见(108例,65.1%);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舒张功能E/A<1;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秀珍;庄建新;王金荣;马沛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双歧杆菌与婴幼儿健康

    双歧杆菌是1899年法国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Tisser博士首先在婴儿大便中发现的,这一发现在1900年又被奥地利医生莫罗验证.他们发现双歧杆菌在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的数量远多于人工喂养儿;当婴幼儿断奶后,这种菌随即减少,渐接近成人状态;而在婴幼儿腹泻时,双歧杆菌会减少或消失.婴幼儿的健康与双歧杆菌在体内的存在及数量密切相关.

    作者:周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肺囊肿1例手术前后肺功能测定

    患者,男,2月余,因气促2个月入院,生后2 d出现气促,胸片示右侧肺炎,经治疗气促无缓解,我院胸片示右中下肺囊性变,纵隔疝形成.入院时体检:胸部外形及胸壁无畸形,右肺中下部呼吸音消失,气管左移,左肺呼吸音正常,呼吸5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肋下1cm,质软,脾未扪及.血WBC12.7×19/L,RBC4.27×1012/L,Hb 115 g/L,N0.51 L0.49,血气分析见表1,血沉13 mm/1 h,胸片:右肺囊性病变(肺囊肿?),伴纵隔疝形成,右肺含气不全.

    作者:邓力;刘威;叶启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肺挫伤32例

    目的总结小儿肺挫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14岁以下小儿肺挫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受伤年龄以3~7岁多占68.75%.以车祸伤为主占46.87%;多数肺挫伤不合并肋骨骨折占12.5%.肺挫伤多伴血气胸占68.75%.死亡2例,余均治愈.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处理合并伤,积极应用呼吸机,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并发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建立;闫战益;王若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鱼腥草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患儿,男,12岁,因发热、咳嗽4 d入院.既往体健,1月前曾有氨苄青霉素过敏史(皮疹,停药后消失).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0/60mmHg,神清,精神尚可.咽稍红,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作者:王梅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