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宋颖秋;李贵玲;石星;张盛;王晶;尹中元

关键词:复发性宫颈癌, 药物疗法, 紫杉醇, 顺铂
摘要: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3例复发性宫颈癌给予TP方案化疗:用紫杉醇135~150mg/m2静脉滴注持续3h,d1;顺铂75mg/m2静脉滴注分两天用(d1、2),21 d为1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 CR 2例(8.7%),PR 9例(39.1%),SD 8例(34.8%),PD 4例(17.4%),总有效率(CR+PR)47.8%.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3例复发性宫颈癌给予TP方案化疗:用紫杉醇135~150mg/m2静脉滴注持续3h,d1;顺铂75mg/m2静脉滴注分两天用(d1、2),21 d为1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 CR 2例(8.7%),PR 9例(39.1%),SD 8例(34.8%),PD 4例(17.4%),总有效率(CR+PR)47.8%.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宋颖秋;李贵玲;石星;张盛;王晶;尹中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1],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该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

    作者:任梅香;朱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置管引流后卡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EP方案治疗妇科恶性腹水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置管引流后卡铂灌注化疗联合EP方案治疗妇科恶性腹水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腹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充分引流后,卡铂300~500mg腹腔灌注化疗,并联合EP方案行同步全身化疗,观察对腹水的控制、KPS评分及毒副作用.结果 经1~3次卡铂腹腔灌注和2~3周期EP方案化疗后,有效率70.8%.缓解期5~12周,中位缓解期8.7周.KPS评分上升至80分以上者占60.4%,以卵巢癌疗效较好.其中消化道反应Ⅱ~Ⅲ度,骨髓抑制Ⅱ~Ⅲ度,无一例出现肾功能损害、耳毒性.结论 置管引流后卡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EP方案治疗妇科恶性腹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患者均能耐受,KP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生存期得到延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陈惠容;杨敏;蒋荣;古至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COX-2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P)法检测85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CD34表达情况.结果 NSCLC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56.5%,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P<0.05);在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5.0%)显著高于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0.0%)(P<0.05);在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35.7%、66.7%;在高、低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37.1%)(P<0.05);COX-2阳性组MVD值(50.44±9.09)显著高于COX-2阴性组MVD值(34.60±7.24)(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 COX-2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揭示了COX-2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指标.COX-2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推测其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作者:杨继要;孙芸;王静;安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益胃抗癌汤治疗慢性胃炎癌前病变43例临床观察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其间经历癌前病变.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ATP)及肠上皮化生(IM),尤其是其中的不完全结肠型肠化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从2002-2005年,作者运用益胃抗癌汤配合西药果胶铋等治疗胃癌前病变4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新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肿瘤278例诊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0-2005年共诊治甲状腺肿瘤278例,男14例,女264例,发病年龄7~79岁,其中7~20岁24例,21~30岁76例,31~40岁106例,41~50岁48例,50岁以上24例.甲状腺瘤175例,单纯性甲状腺肿45例,桥本氏病4例,甲状腺癌54例(乳头状腺癌34例,滤泡状腺癌14例;髓样癌5例,鳞癌1例),均以颈前区肿块就诊.

    作者:刘新洪;魏福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方克联合顺铂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方克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将46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方克600mg/m2静滴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对照组:亚叶酸钙200mg静滴d1~5,5-Fu 500mg/m2静滴4~6h d1~5,顺铂30mg/m2静滴d1~3,21d为1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43%,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30.4%;对照组有效率为34%,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1年生存率为26.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方克联合顺铂是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孙江涛;乔志芬;邵景华;乔艳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例喉腺癌诊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喉癌(laryngeal carcinomas)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学分类上喉癌以鳞癌多见,约占98%[1-2];腺癌极少见,并在诊断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近两年我院收治了喉腺癌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大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胸小切口在食管癌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胸小切口治疗食管癌手术的地位和可行性.方法 对132例不同分期的食管癌行经胸小切口根治性手术,全部采用颈部吻合.结果 切口平均长度13.0±2.0 cm,开关胸时间、开胸时出血量、术后伤口疼痛、呼吸功能受限及患肢活动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及术后胸腔引流和常规手术无差异.结论 经胸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安全、可行,并且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伟;赵志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与p53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ELSIA、PCR-SSCP方法对46例贲门癌组织、配对癌旁黏膜及30例手术残端正常黏膜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贲门癌癌灶、配对癌旁及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分别为82.61%(38/46)、43.48%(20/46)、13.33%(4/30).p53基因Exon5→8的突变率分别为39.13%(18/46)、14.35%(2/46)、0.上述两组数值癌与非癌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A值癌组1.89±0.41,癌旁1.49±0.43,正常组0.54±0.45,癌与非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44.74%(17/38),未表达端粒酶活性组p53基因突变率12.50%(1/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贲门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及端粒酶(A)值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表明端粒酶激活与贲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明显高于非癌组织,且端粒酶活性表达组p53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表达组,提示p53基因突变使其抑癌功能丧失并促发端粒酶活性,导致贲门癌的发生.

    作者:李靖若;李孟圈;穆欣;鲍俊涛;张云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抑癌基因蛋白P33/ING1和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P33/ING1和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3/ING1和survivin蛋白在62例宫颈癌和19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 P33/ING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宫颈癌中呈低表达;survivi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呈低表达,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P33/ING1和surviv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并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P33/ING1在宫颈癌中表达降低,而survivin表达增加,这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生长和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艾素联合艾恒治疗中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1].因胃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确诊时多属中晚期,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需采用化疗为主的治疗措施.我院采用艾素(国产紫杉特尔)联合艾恒(国产草酸铂)治疗中晚期胃癌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申建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HCPT+DDP+5-Fu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晚期食管癌38例.HCPT6~8 mg/m2,d1~5,DDP60~80 mg/m2,d1,5-Fu 0.6g/m2,d1~5;21天或28天为1周期,每例至少完成3周期.结果 38例中无一例CR,18例PR,9例SD,11例PD,有效率47.3%.结论 HCPT+DDP+5-Fu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有效,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马耀先;刘润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6层螺旋CT在肝癌动门脉分流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肝癌APS的16层螺旋CT和DSA表现,探讨16层螺旋CT对肝癌APS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75例肝癌患者的16层螺旋CT扫描和DSA影像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检出和显示肝癌APS影像学征象方面的差别并分析16层螺旋CT诊断肝癌APS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6层螺旋CT在显示肝癌APS的密度差异和解剖位置上优于DSA.以DSA作为金标准,16层螺旋CT诊断肝癌APS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8%、98.4%、99.1%.结论 16层螺旋CT对肝癌APS的密度差异和解剖位置显示优于DSA.16层螺旋CT诊断肝癌APS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杨立民;徐凯;顾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5-Fu静脉泵持续输注与口服希罗达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的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持续输注5-Fu+草酸铂(或顺铂)±紫杉醇,与口服希罗达+草酸铂(或顺铂)±紫杉醇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接受5-Fu静脉泵持续输注者44例(A组),口服希罗达者40例(B组),5-Fu 0.375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24h共14天;希罗达1000mg口服,2次/天,连续14d;紫杉醇60~75mg/m2溶于250mL生理盐水后静脉滴入d1、8、15;顺铂25mg/m2水化后静脉滴入d1~3(或草酸铂75mg/m2溶于5%葡萄糖500mL后静脉滴入d1、8、15),28d后重复.结果 两组口腔炎Ⅲ~Ⅳ度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度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发、手足综合征及对肝功能影响相似(P>0.05);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Ⅲ~Ⅳ度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40.9%和4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A组43.2%和B组6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希罗达方案疗效满意,治疗简便,相对安全,有可能代替5-Fu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

    作者:高慧华;黄新恩;朱敬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P16蛋白与PCNA表达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16蛋白缺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增殖能力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96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存档标本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缺失频率随脑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P<0.01);4对复发时级别增高的肿瘤组织均发生了P16蛋白缺失,而另3对复发时仍保持原来级别者无一发生P16蛋白缺失.同一级别的脑胶质瘤,P16蛋白缺失者的PCNA指数明显高于无P16蛋白缺失者(P<0.05).结论 P16蛋白缺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及增殖能力有关,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作为反映脑胶质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王新民;王润起;翟俊忠;范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26例乳头溢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与乳头溢血相关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26例乳头溢血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乳头溢血常见原因为导管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年龄大于50岁,位于二级以上导管,伴有钙化和既往有导管瘤病史者出现恶变几率高.结论 对乳头溢血各种相关因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治疗该病.

    作者:贾国丛;李孟圈;李建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紫杉醇和吡柔比星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紫杉醇和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35例均为晚期乳腺癌,21例为2处以上部位的转移,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吡柔比星40~45 g/m2,静脉冲入,第2天,21天为1周期,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CR 3例,PR17例,SD 10例,PD 5例,总有效率为5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Ⅲ度占28.6%,Ⅳ度22.8%.骨关节疼痛,Ⅲ度占17%.脱发,Ⅱ度17%,Ⅲ11%.结论 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肉瘤截肢患者的护理

    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由原始的骨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直接或间接产生肿瘤样骨样组织和骨组织.该病传统的治疗是尽早手术截肢或关节离断,近年来主要采用联合大剂量化疗后保肢治疗即行整段切除灭活后异体骨移植或关节置换,使肢体的截肢率明显降低[1-2];但手术截肢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我院1990-2005年收治骨肉瘤行手术截肢20例,现将骨肉瘤截肢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菊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胸水细胞c-erbB-2蛋白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胸水细胞c-erbB-2蛋白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3例肺癌所致胸水细胞c-erbB-2蛋白,同期取良性胸水22例作对照.结果 53例肺癌所致胸水细胞c-erbB-2蛋白阳性检测率(69.81%)与22例良性胸水细胞c-erbB-2蛋白阳性检测率(4.5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胸水细胞c-erbB-2蛋白,对肺癌所致的恶性胸水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