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培;田兆兰
目的对36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放射治疗的观察和分析,以探讨其佳治疗方式.方法本组常规剂量治疗20例,大剂量治疗16例.结果大剂量组3天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总缓解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冲击疗法是快速缓解上腔静脉综合征较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飞;刘阳晨;叶宏勋;周绍兵;赵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以DDP为基础治疗食管癌有效率在40%以上的化疗方案计有20余种[1].目前增效化疗已在食管癌治疗中显示出了50%~70%的较高疗效,其方案的组成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阳;王瑞林;樊青霞;王留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宫颈癌插植内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对1995~2001年收治的160例Ⅱ期以上宫颈癌进行插植内放射治疗.根据B超确定宫颈肿块的长、宽、厚三径,在肿块上插横向2针,深度以肿块的长度为标准,TPS计划剂量曲线分布.插植放疗4次后行单管宫颈管植入内放射治疗2次.内放射治疗每周1次,每次内放射治疗A点剂量在500-600 cGy,共6次,总剂量3 000~3600 cGy.外放射治疗每周4次,每次200 cGy,总剂量4 000 cGy.结果疗效:完全缓解(CR)62.5%,部分缓解(PR)37.5%,无变化(NC)及恶化(PD)病例为0.放射反应:轻度食欲下降66.9%,精神较差51.3%,放射性膀胱炎7.5%,放射性直肠反应26.3%.结论宫颈插植内放射治疗可提高宫颈癌的疗效,降低放射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瑞文;古红莉;陈娇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腮腺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02例腮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放疗化疗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手术+放疗的五年生存率为80.9%,手术+化疗的五年生存为76.9%,无明显差异.结论首次手术及术式的选择在腮腺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病理类型与预后也密切相关,鳞癌、腺癌及未分化癌预后较差,术后配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徐洪泉;孟令秋;相金贵;刘宪国;邹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宫内膜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的高危因素及疗效.方法对14例阴道残端复发癌灶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6例死亡,按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44%,手术至复发间隔时间的长短、阴道残端是否合并盆腔或远处转移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对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给予术后的辅助治疗.复发后给予放疗、化疗仍有治愈可能.
作者:何成章;浦红;吕蓓;丁宝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氟脲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联合亚叶酸钙(CF)、10-羟基喜树碱(10-HCPT)、顺铂(DDP)(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39例.治疗方案:10-HCPr 6 mg/(m2@d)静脉滴注,连用5天;CF100mg/(m2@d),静脉滴注,连用5天;5-Fu 500mg/(m2@d),持续静脉滴注,连用5天;DDP 30mg/(m2@d),静脉滴注,连用3天.21天为一周期.结果胃癌25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44.0%(11例);肠癌14例,PR 5例,有效率:35.7%(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脱发.结论氟脲密啶持续输注为主的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义;李金凤;范开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食管癌术后合理的放射治疗范围.方法对97例单纯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率37.1%,转移度14.4%,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的深度和长度则影响不大.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36%,(13/36)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54%(33/61).结论食管癌术后应该辅助综合治疗.
作者:章国芬;蒋锡初;常建华;贺蓓娃;胡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肺源性脑转移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研究38例肺源性脑转移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在30~74岁之间.其中5例转移性癌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为腺癌,12/20为乳头状腺癌;5例为腺鳞癌,7例为鳞形细胞癌,4例为燕麦细胞癌,2例为不典型类癌;5例乳头状腺癌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5/5)和CEA(4/5)为阳性;电镜显示转移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化潜能.结论肺癌中腺癌更易发生脑转移,免疫组织化学在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转移性乳头状腺癌具有异质性.
作者:朱世海;陈建华;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40岁.因右髋部疼痛1月加重10天,于2001年2月23日入院.
作者:袁雪芹;程艳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适形放疗(X-刀)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特别适用于脑部肿瘤的治疗.
作者:顾红梅;储开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A15-3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CA125单独测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1例卵巢恶性肿瘤的血清CA125、CA19.9、CA15-3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5-3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01),单独应用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78.57%,优于CA15-3和CA19.9.而以三项肿瘤标记物中的任意两项阳性为标记物诊断阳性时,准确性为85.71%,较CA125单独测定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CA125、CA15-3、CA19.9三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以其中任意两项同时增高作为阳性标准,对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意义.
作者:辛志敏;谢青贞;高云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钾片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轻度或中度癌痛患者,口服双氯芬酸钾片,每次50 mg.结果总有效率(CR+PR+MR)为96.7%,其中完全缓解(CR)41例,占68.3%,部分缓解(PR)12例,占20.0%,轻度缓解(MR)5例,占8.3%,无效(NR)2例,占3.3%.不良反应较轻,为上腹不适及恶心,发生率为18.3%(11/60).结论口服双氯芬酸钾片治疗轻、中度癌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是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控制癌痛的方法.
作者:李济培;田兆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常用的给药途径.
作者:姚勤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病原学特点,以便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1~12月住院的各种肿瘤病人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参照王枢群等主编的<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进行了统计.结果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率为11.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4.8%.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常见为38.3%.致病菌中格兰阳性菌占58.1%,真菌占19.4%,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也为主要致病原因.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减少由此产生的对患者造成的各种损失.
作者:常海燕;邹明雷;冯文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利用东软数字医疗生产的NAX-500RF数字胃肠机.对我院近期接受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发生的重症并发症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3例;其中晚期肝癌12例,肺癌3例,胰腺癌2例.结果17例重症并发症患者占整个手术病人1.6%.肺动脉栓塞1例,术后3天死亡;消化道出血7例,1月内死亡2例;6例穿刺部位血肿,急诊手术2例;误栓脏器3例.结论介入术后并发症应引起介入医师高度重视,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良好的影像设备与器械支持,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是手术成功与良好愈后的关键.
作者:汪长胜;孙志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各期乳腺导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72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行乳脾癌改良根治术44例(61.1%),术后效果均满意,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大多数Ⅰ、Ⅱ期乳腺导管癌和部分Ⅲ期乳腺癌病人,肿瘤或淋巴结融合已侵犯胸肌、肿瘤距胸肌近或肿瘤位于乳房深部,或乳腺小而肿瘤大时,Halsted根治术仍是可采用的术式.
作者:沈飚;许广照;张爱平;卫建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在65例胃癌、25例胃癌前病变及2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53.85%)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24.0%),E-cad表达异常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E-cad表达正常的胃癌病人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表达异常者(P<0.05).结论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E-cad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于会明;刘运芳;石永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52例经胃镜确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39岁.以胸痛、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上以腺癌多见,占78.85%,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发生部位以降段多,占82.69%.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早期诊断困难,故内镜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时要常规达到乳头部,发现糜烂、溃疡、息肉均应活检.重视球部溃疡癌变问题,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警惕和认识.
作者:王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笔者报道了9例巨大肝血管瘤实施13次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治疗的经验.所用栓塞物为碘油一鱼肝油酸钠乳化液和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液,两者均为永久性栓塞物.9例栓塞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效果满意.认为对巨大肝血管瘤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蔡欣;李红阳;朱旭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梗阻食管癌前程加大单次放疗剂量的可行性,使肿瘤尽快退缩,食管复通,患者能早日进食.方法21例全梗阻食管癌根据超分割原理,前程加大单次剂量:300 cGy/次,5次/周,DT 3 000 cGy/10次后改为常规分割至根治剂量DT 6 600 cGy,同时辅以对症支持疗法.结果全组病例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按三级分类法:甲级2例,乙级15例,丙级4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结论对全梗阻食管癌前程加大单次剂量放疗,同时辅以对症治疗+综合治疗可使食管早日复通,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进而可以顺利完成根治性放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率.
作者:苏锡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