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插植内外放射治疗

张瑞文;古红莉;陈娇红

关键词:宫颈癌, 插植内放疗, 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宫颈癌插植内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对1995~2001年收治的160例Ⅱ期以上宫颈癌进行插植内放射治疗.根据B超确定宫颈肿块的长、宽、厚三径,在肿块上插横向2针,深度以肿块的长度为标准,TPS计划剂量曲线分布.插植放疗4次后行单管宫颈管植入内放射治疗2次.内放射治疗每周1次,每次内放射治疗A点剂量在500-600 cGy,共6次,总剂量3 000~3600 cGy.外放射治疗每周4次,每次200 cGy,总剂量4 000 cGy.结果疗效:完全缓解(CR)62.5%,部分缓解(PR)37.5%,无变化(NC)及恶化(PD)病例为0.放射反应:轻度食欲下降66.9%,精神较差51.3%,放射性膀胱炎7.5%,放射性直肠反应26.3%.结论宫颈插植内放射治疗可提高宫颈癌的疗效,降低放射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病人医院感染及防治

    目的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病原学特点,以便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治疗.方法对我院2001年1~12月住院的各种肿瘤病人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参照王枢群等主编的<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进行了统计.结果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率为11.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4.8%.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常见为38.3%.致病菌中格兰阳性菌占58.1%,真菌占19.4%,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也为主要致病原因.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减少由此产生的对患者造成的各种损失.

    作者:常海燕;邹明雷;冯文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疾病

    目的通过对细针吸取乳腺肿物细胞学涂片的形态学分析,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Aspiration Cytology,简称FNA或FNAC)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1例乳腺疾病患者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用普通光镜对涂片进行形态学分析,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病理学诊断作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在90%以上.结论FNAC对乳腺疾病具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广泛应用.

    作者:王爱兰;朱传金;陆作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镜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2例

    本文总结了52例经胃镜确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39岁.以胸痛、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上以腺癌多见,占78.85%,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发生部位以降段多,占82.69%.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早期诊断困难,故内镜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时要常规达到乳头部,发现糜烂、溃疡、息肉均应活检.重视球部溃疡癌变问题,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警惕和认识.

    作者:王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A125、CA19.9、CA15-3联合测定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A15-3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CA125单独测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1例卵巢恶性肿瘤的血清CA125、CA19.9、CA15-3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5-3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01),单独应用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78.57%,优于CA15-3和CA19.9.而以三项肿瘤标记物中的任意两项阳性为标记物诊断阳性时,准确性为85.71%,较CA125单独测定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CA125、CA15-3、CA19.9三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以其中任意两项同时增高作为阳性标准,对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意义.

    作者:辛志敏;谢青贞;高云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食管癌增效化疗的基础与疗效

    以DDP为基础治疗食管癌有效率在40%以上的化疗方案计有20余种[1].目前增效化疗已在食管癌治疗中显示出了50%~70%的较高疗效,其方案的组成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阳;王瑞林;樊青霞;王留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928例临床分析

    血管瘤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肿瘤,因为是良性,故常局限于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局部注射硬化剂等,很少有人深一步的研究探讨.十余年来,作者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9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鸿欣;马永全;王庆康;魏芳;王辉;王梅;刘桂秋;陈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术后二种负压吸引的对比观察

    我院对甲状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均给予创口负压引流,对保证创口Ⅰ期愈合有显著效果.

    作者:韩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化疗联用地塞米松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疗联用地塞米松及单独化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联用地塞米松化疗前后和46例单独化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结果联用地塞米松组化疗后CD8+、NK细胞差值下降明显(P<0.01),CD3+、CD4+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会加重化疗药物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松祥;吕杰青;单水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F方案化疗配合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联合诱导化疗配合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方法118例鼻咽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62例进入化疗+放射治疗组(综合组),56例进入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化疗方案:DDP 20 mg/(m2@d),5 d;5-Fu 500mg/(m2@d),5 d,每21天为一疗程,连用3疗程,休息15天后开始放疗.放射治疗:射野包括鼻咽、颅底和颈部,放疗主野为面颈联合野,鼻咽部剂量为DT70~80 Gy/6~7week颈淋巴结剂量为DT60~70 Gy/6~7week.结果综合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45.2%.对照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2.9%.两组对比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合组的化疗毒副作用患者可耐受.结论以5-Fu、DDP联合诱导化疗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未能提高疗效.

    作者:姜丽华;管同勇;雷少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部肿瘤适形放疗的护理

    适形放疗(X-刀)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特别适用于脑部肿瘤的治疗.

    作者:顾红梅;储开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草酸铂、5-Fu和叶酸联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护理

    草酸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证明草酸铂具有抗瘤谱广,与5-Fu和叶酸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目前已作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第一线治疗方法,其疗效突出.

    作者:孟祥菊;李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分割放疗加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N2、N3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组(综合组)和单纯放疗组(常规组).综合组于放疗前先行诱导化疗1次;化疗后先行常规分割照射至鼻咽部剂量为40GY,缩野后改用加速超分割照射至鼻咽部剂量为67GY,体外照射结束后加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1~2次;于后装治疗结束后再行辅助化疗2次.常规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鼻咽部总剂量为70GY.结果综合组和常规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2.5%和75%,颈部转移淋巴结控制率为85%和55%(P<0.05),CT扫描检查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为72.5%和47.5%(P<0.05).综合组消化道血液毒性大于常规组,但可耐受.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可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李靖松;唐洁;张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癌7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各期乳腺导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72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行乳脾癌改良根治术44例(61.1%),术后效果均满意,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大多数Ⅰ、Ⅱ期乳腺导管癌和部分Ⅲ期乳腺癌病人,肿瘤或淋巴结融合已侵犯胸肌、肿瘤距胸肌近或肿瘤位于乳房深部,或乳腺小而肿瘤大时,Halsted根治术仍是可采用的术式.

    作者:沈飚;许广照;张爱平;卫建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64例喉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年6月至1995年12月64例喉癌放射治疗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总5年生存率45.3%,其中单纯放疗为43.8%,术后放疗为50.0%(P>0.05).单纯放疗声门癌的5年生存率62.5%优于声门上区癌的25.0%(P<0.01),Ⅰ、Ⅱ期5年生存率56.7%优于Ⅲ、Ⅳ期的22.2%(P<0.05).结论影响喉癌放射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原发灶部位和临床分期.

    作者:黄国栋;邹浩元;刘建华;肖叶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及化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5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Ⅰ期30例,Ⅱ期5例,Ⅲ期15例,Ⅳ期3例.实施5-FU+KSM,EMA-CO方案,DDP+MTX+TX方案化疗,23例接受子宫切除术.结果全组CR79.25%、PR16.98%;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EMA-CO方案显著高于其他方案.结论恰当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预后,要重视EAA-CO方案的化疗毒副反应,不宜以EMA-CO方案取代传统的5-FU+KSM方案.

    作者:史彩霞;廖革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门静脉置管和营养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途径给予肠外营养与化疗的疗效.方法对42例消化道多种恶性肿瘤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A、B、C三组,分别行门静脉置管化疗+营养(15例)、门静脉置管化疗(15例)、外周静脉插管营养或化疗(12例).结果A组输注营养后恢复良好,仅1例出现门静脉炎,术后11例随访,5例术后1~3年死亡,6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肝转移.B组术后2例死亡,有10例随访4~5年无肝转移.C组术后有2例分别出现导管周围皮肤感染及吻合口瘘,5例术后6个月~3年出现肝转移,仅2例随访3~5年尚健在.结论经门静脉途径给予营养,符合生理,减少了并发症,经门静脉导管给予化疗,又可预防术后肝转移,具有一管二用、一举两得的作用.

    作者:赵登秋;张建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氟脲嘧啶持续输注为主的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39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氟脲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联合亚叶酸钙(CF)、10-羟基喜树碱(10-HCPT)、顺铂(DDP)(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39例.治疗方案:10-HCPr 6 mg/(m2@d)静脉滴注,连用5天;CF100mg/(m2@d),静脉滴注,连用5天;5-Fu 500mg/(m2@d),持续静脉滴注,连用5天;DDP 30mg/(m2@d),静脉滴注,连用3天.21天为一周期.结果胃癌25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44.0%(11例);肠癌14例,PR 5例,有效率:35.7%(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脱发.结论氟脲密啶持续输注为主的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义;李金凤;范开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意义

    目的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食管癌术后合理的放射治疗范围.方法对97例单纯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率37.1%,转移度14.4%,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的深度和长度则影响不大.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36%,(13/36)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54%(33/61).结论食管癌术后应该辅助综合治疗.

    作者:章国芬;蒋锡初;常建华;贺蓓娃;胡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1975年12月至1997年12月期间施行的5 47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后并发的62例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62例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中,经治疗护理,治愈50例,治愈率为80.6%,死亡率仅为19.4%,死亡率明显低于其它有关报告.结论我们认为,用亲切的语言和良好的行为做好患者的生活和心理护理,取得病人及亲属的积极配合,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和空肠造瘘维持营养是治疗、护理该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一红;孙平;原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LFHD方案静脉化疗加腹腔灌注综合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观察全身化疗加腹腔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对晚期胃癌腹腔转移复发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LFHD方案治疗具有腹膜转移的Ⅱ~Ⅲ期胃癌术后病人30例(治疗组),用法:醛氢叶酸(kucovorin,LV)0.2/次iv,d1~5,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500mr,/m2,iv,d1~5;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8 mg/m2,iv,d1~5;顺铂(Cisplatin,DDP)80mg/m2+NS 2000ml(39~40℃),IPC,d,以上28d为1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DDP改为静滴.术后1.5年用2~3疗程.并与同期单纯静脉化疗病人42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1、2及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0%,63.3%及56.7%,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35.7%,23.8%及21.4%)P<0.05;治疗组重度恶心、呕吐及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8/30及1/30)较对照组(31/42及12/42)显著降低(P<0.05),但腹膜炎及腹痛的发生率(30/30,30/30及0,6/42)显著增高(P<0.0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可提高晚期胃癌病人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腹腔灌注化疗可引起腹膜炎及腹痛,应给予适当防治.

    作者:乔华;徐红燕;霍玉洁;孙淑芬;包兴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