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国芬;蒋锡初;常建华;贺蓓娃;胡玉林
草酸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证明草酸铂具有抗瘤谱广,与5-Fu和叶酸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目前已作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第一线治疗方法,其疗效突出.
作者:孟祥菊;李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以DDP为基础治疗食管癌有效率在40%以上的化疗方案计有20余种[1].目前增效化疗已在食管癌治疗中显示出了50%~70%的较高疗效,其方案的组成均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阳;王瑞林;樊青霞;王留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A15-3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CA125单独测定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1例卵巢恶性肿瘤的血清CA125、CA19.9、CA15-3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CA15-3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01),单独应用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78.57%,优于CA15-3和CA19.9.而以三项肿瘤标记物中的任意两项阳性为标记物诊断阳性时,准确性为85.71%,较CA125单独测定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CA125、CA15-3、CA19.9三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以其中任意两项同时增高作为阳性标准,对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一定意义.
作者:辛志敏;谢青贞;高云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在65例胃癌、25例胃癌前病变及2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53.85%)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24.0%),E-cad表达异常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E-cad表达正常的胃癌病人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表达异常者(P<0.05).结论E-cad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E-cad表达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于会明;刘运芳;石永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内分泌治疗是各期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作者于1982年10月至2001年10月为13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B超引导卵巢体表定位和经典的体表画线法卵巢定位,比较发现B超定位更准确,方便,还为放疗科及外科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韩东;刘汝玉;韩芍亭;李爱芝;谢毅;王雪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肺源性脑转移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研究38例肺源性脑转移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在30~74岁之间.其中5例转移性癌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为腺癌,12/20为乳头状腺癌;5例为腺鳞癌,7例为鳞形细胞癌,4例为燕麦细胞癌,2例为不典型类癌;5例乳头状腺癌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5/5)和CEA(4/5)为阳性;电镜显示转移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化潜能.结论肺癌中腺癌更易发生脑转移,免疫组织化学在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转移性乳头状腺癌具有异质性.
作者:朱世海;陈建华;张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EPI、5-Fu、CF、C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EPI 50 mg/m2 iv,d1;CF200mg/m2 ivgtt,d1-5;5-Fu 500~750 mg ivgtt,d1-5;CDDP 30 mg/m2 ivgtt,d1-3.21~28天为一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35例病人中,CR 3例(8.6%)、PR18例(51.4%)、NC 10例(28.6%)、PD 4例(11.4%).Ⅲ度骨髓抑制6例(17.5%),Ⅳ度骨髓抑制2例(5.7%),口腔粘膜炎9例(28%),腹泻6例(17.3%),恶心呕吐均在Ⅱ度以下.结论该方案化疗效果尚可,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苏春荣;王森;赵富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52例经胃镜确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39岁.以胸痛、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上以腺癌多见,占78.85%,次为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发生部位以降段多,占82.69%.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早期诊断困难,故内镜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时要常规达到乳头部,发现糜烂、溃疡、息肉均应活检.重视球部溃疡癌变问题,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警惕和认识.
作者:王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手段.由法国皮尔@法伯制药公司生产的诺维生本(Navelbine,又称长春瑞滨注射液,下文简称NVB),属于长春花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管蛋白/微管蛋白的动态平衡,具有抗癌活性高、抗癌谱广的特点,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临床,但静脉给药对血管刺激性大.
作者:朱晓园;姚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化疗联用地塞米松及单独化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联用地塞米松化疗前后和46例单独化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结果联用地塞米松组化疗后CD8+、NK细胞差值下降明显(P<0.01),CD3+、CD4+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会加重化疗药物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松祥;吕杰青;单水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各期乳腺导管癌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72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行乳脾癌改良根治术44例(61.1%),术后效果均满意,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大多数Ⅰ、Ⅱ期乳腺导管癌和部分Ⅲ期乳腺癌病人,肿瘤或淋巴结融合已侵犯胸肌、肿瘤距胸肌近或肿瘤位于乳房深部,或乳腺小而肿瘤大时,Halsted根治术仍是可采用的术式.
作者:沈飚;许广照;张爱平;卫建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血管瘤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肿瘤,因为是良性,故常局限于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局部注射硬化剂等,很少有人深一步的研究探讨.十余年来,作者用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9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鸿欣;马永全;王庆康;魏芳;王辉;王梅;刘桂秋;陈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全身化疗加腹腔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对晚期胃癌腹腔转移复发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LFHD方案治疗具有腹膜转移的Ⅱ~Ⅲ期胃癌术后病人30例(治疗组),用法:醛氢叶酸(kucovorin,LV)0.2/次iv,d1~5,氟脲嘧啶(Fluorouracil,5-Fu)500mr,/m2,iv,d1~5;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8 mg/m2,iv,d1~5;顺铂(Cisplatin,DDP)80mg/m2+NS 2000ml(39~40℃),IPC,d,以上28d为1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DDP改为静滴.术后1.5年用2~3疗程.并与同期单纯静脉化疗病人42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1、2及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0%,63.3%及56.7%,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35.7%,23.8%及21.4%)P<0.05;治疗组重度恶心、呕吐及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8/30及1/30)较对照组(31/42及12/42)显著降低(P<0.05),但腹膜炎及腹痛的发生率(30/30,30/30及0,6/42)显著增高(P<0.0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可提高晚期胃癌病人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腹腔灌注化疗可引起腹膜炎及腹痛,应给予适当防治.
作者:乔华;徐红燕;霍玉洁;孙淑芬;包兴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常用的给药途径.
作者:姚勤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1993年8月~2001年6月,为14例脊椎原发高危恶性肿瘤病人采用介入性化疗和栓塞,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孙庆龄;程明芝;邹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对甲状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均给予创口负压引流,对保证创口Ⅰ期愈合有显著效果.
作者:韩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及化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53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Ⅰ期30例,Ⅱ期5例,Ⅲ期15例,Ⅳ期3例.实施5-FU+KSM,EMA-CO方案,DDP+MTX+TX方案化疗,23例接受子宫切除术.结果全组CR79.25%、PR16.98%;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EMA-CO方案显著高于其他方案.结论恰当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预后,要重视EAA-CO方案的化疗毒副反应,不宜以EMA-CO方案取代传统的5-FU+KSM方案.
作者:史彩霞;廖革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8例乳腺癌和1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10例乳腺良性疾病有1例表达阳性(10.00%),而48例乳腺癌中有32例表达阳性(66.67%).C-erbB-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病理组织类型显著相关.结论C-erbB-2过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王四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是较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隐蔽性,易误诊及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92年~2001年收治17例患者,入院前及术前误诊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连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VCM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效及合理性.方法对18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VCM方案治疗,进行各项指标观察.结果副反应小,HCG下降快,临床治愈率达94.4%.结论VCM方案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孟建辉;翁广兰;杨爱云;周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