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灶不明的上颈部转移癌13例放疗分析

麦茂;李江涛;陈沃培

关键词:原发灶不明, 颈部转移癌, 转移灶, 上颈部, 现报告如下, 放射治疗, 锁骨上区, 根治性, 疗效, 本科
摘要: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在本科治疗的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18例,其中,转移灶位于上颈部者13例,位于下颈及锁骨上区者5例.对转移灶位于上颈部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微波钳剥法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平肌瘤是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患者可有吞咽不畅、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闷胀、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恶变.少数患者由于肿瘤增大,压迫邻近器官可产生相应症状.以往的治疗均要开胸手术.近几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展,已有在内镜下对食管平滑肌瘤治疗的报道[1~3].我院自1995年4月~2000年6月对26例食管平滑肌瘤行内镜下微波钳剥法治疗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荣凯;张韩英;梁英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内静脉插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常用于危重病人抢救或需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也适用于化疗给药.我科自1998年起对外周血管细穿刺难度大;首次化疗后,再次化疗血管难寻以及使用静脉泵化疗者,予颈内静脉留置化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赵海剑;姚秀琴;孔庆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T型管负压引流在Child术中的应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常用Child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胆、胰瘘.作者将T型管长臂剪有侧孔,置于胆总管中,持续负压引流胆、胰液,预防胆、胰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增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31Ⅰ-chTNT单克隆抗体瘤体内注射治疗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31Ⅰ-chTNT(131Ⅰ标记的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瘤体内注射治疗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25例肺癌患者采用131Ⅰ-chTNT注射液,每人2次,每次0.8 mCi/kg瘤体内直接注射.结果有效率48%,CR:8%,PR:40%.仅2例发生气胸,骨髓抑制0~Ⅱ度.结论131Ⅰ-chTNT瘤体内注射疗效高,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应用观察.

    作者:李田;于力克;陈文萍;徐兆强;蒋长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病人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通过回顾20例妇科肿瘤病人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经过,分析手术前、中、后治疗方法,加以总结.结果20例中良性肿瘤合并糖尿病13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7例.肿瘤发生前糖尿病诊断已成立者5例,15例为住院后术前检查所发现.20例术后刀口7天拆线,均甲级愈合.术前、术中、术后均用普通胰岛素控制糖尿病,补糖以5%的等渗液为主.结论积极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确保血糖、尿糖稳定在允许的范围内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媛;郝海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肝癌手术切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48例老年肝癌行手术切除,其中肝V、Ⅵ段切除3例,Ⅵ段切除3例,右半肝局切14例,左半肝规则性切除3例,左外叶切除12例,左半肝局切7例,左右肝叶局切6例.结果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1%、63.9%、41.7%、27.8%,有2例生存10年以上至今仍健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老年肝癌的佳方案.

    作者:陈冲;袁爱军;黄兴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放射治疗晚期胃肠癌梗阻性黄疸

    目的探讨晚期胃肠癌肿梗阻性黄疸有效治疗途径.方法1988年1月至2000年1月住院患者32例,使用单纯体外放疗19例晚期胃肠癌梗阻性黄疸,并以内科综合性药物治疗13例对照.结果放疗组19例,CR+PR 16例(84.2%);生存期>6个月16例(84.2%);药物组13例,CR+PR 2例(15.4%,P<0.01).结论晚期胃肠癌梗阻性黄疸采用单纯体外放疗,疗效确切,无严重副作用,是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戴禄寿;吴晓安;章志勇;雷衍凡;雷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肿瘤细胞采集器对胸腹水中恶性细胞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采集器对胸腹水中恶性细胞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肿瘤细胞采集器对65例胸腹水进行过滤、涂片、HE染色.结果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52.3%,可疑阳性12.3%,阴性35.38%,其中临床拟诊断为恶性者细胞学阳性率为78.12%,临床未明确诊断者细胞学阳性率为42.42%.结论肿瘤细胞采集器采集瘤细胞的方法可提高胸腹水恶性细胞的诊断阳性率,优於离心沉淀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俊杰;姚建斌;张三申;肖郑生;赵成生;张立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进展期胃癌术后双径路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双路化疗与全身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5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2组,其中30例双路化疗,35例全身化疗.结果双路化疗组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身化疗组(P<0.05),双路化疗组的腹腔复发和(或)肝脏转移明显少于全身化疗(P<0.05),2组的主要毒副反应无差异(P<0.05),未见并发症.结论双路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生存率,对防治腹腔复发和(或)肝脏转移有明显疗效.

    作者:郑义同;杨成喜;张为民;吉亚君;徐光辉;卞宝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灶不明的上颈部转移癌13例放疗分析

    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在本科治疗的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18例,其中,转移灶位于上颈部者13例,位于下颈及锁骨上区者5例.对转移灶位于上颈部给予根治性放射治疗,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麦茂;李江涛;陈沃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探讨

    我们应用放免及生化法对100例卵巢肿瘤患者及45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进行定量检测,旨在探讨它们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佩琴;逄宝忠;曾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半定量RT-PCR技术在肿瘤相关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对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及方法的改进.方法用RT-PCR法检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MMP-2 mRNA的表达.结果改进的RT-PCR具有相同的检测灵敏性,并可降低工作强度.结论半定量RT-PCR为一种灵敏可靠的检测RNA表达的方法.

    作者:温洪涛;张蕾;殷智榕;高冬玲;李继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地氟醚低流量静吸复合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地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在胸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麻醉(Ⅰ组)和地氟醚静吸复合麻醉(Ⅱ组)两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Ⅰ组术中1~1.5 h追加咪唑安定半量,Ⅱ组吸入6%地氟醚,氧流量4 L/min,吸入5 min后氧流量减为0.5 L/min,两组术中间断注入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观察麻醉各期MAP、HR、SpO2、ECG变化、术中药物应用和术毕恢复情况.结果Ⅰ组患者在断肋时需静注芬太尼;Ⅱ组术中MAP、HR基本平稳;两组术毕意识恢复良好,Ⅱ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Ⅰ组(P<0.01).结论地氟醚低流量静吸复合麻醉较单纯静脉麻醉用药量少,麻醉维持平稳,安全可行.

    作者:单德华;马曙亮;黄风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非开胸食管切除手术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非开胸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3例60~80岁食管癌、贲门癌行非开胸手术治疗.其中食管内翻拔脱术62例,上段胸骨劈开加食管内翻拔脱27例,下段胸骨劈开食管内翻拔脱7例,经腹贲门癌切除17例.手术效果与同期开胸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病人均获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3 h.与开胸手术相比,术后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小,恢复时间短;肺部感染率下降到6.2%,输血量减少至200~400ml,死亡率下降到1.8%.结论非开胸食管切除术是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一种理想术式.

    作者:李刚;郝树藩;胡向东;荣金明;陈若为;俞平;柴文祥;张子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青年大肠癌18例临床分析

    我院从1996年4月至2000年8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青年大肠癌1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年龄24岁~34岁,平均29岁,以28岁~30岁者居多,病程1~6个月,男14例,女4例,2例首发症状为腹痛、呕吐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腹痛症状未见好转并逐渐出现腹胀、纳差、消瘦,以肠梗阻保守治疗不见好转,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横结肠癌行手术切除.4例病人曾在当地卫生室诊断为痔疮.

    作者:许长起;李振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注入高聚金葡素与顺铂联合治疗癌性胸水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聚金葡素与DDP联合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3例采用高聚金葡素与DDP联合胸膜腔内灌注;对照组13例单用DDP灌注.结果治疗组癌性胸水控制有效率为83%,对照组有效率为54%(P<0.05),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聚金葡素与DDP联合用药治疗癌性胸水疗效高,副作用小.

    作者:徐爱兵;谭清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神经母细胞瘤增殖、凋亡与休眠消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神经母细胞瘤的增殖、凋亡的改变,结合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化,以探讨增殖、凋亡的改变与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的关系.方法肿瘤休眠消退组: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6例,男4例,女2例.取组织制作成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计算增殖细胞占细胞百分比,求得增殖指数(PI).运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细胞占细胞百分比,求得凋亡指数(AI).结果休眠消退病例中5例凋亡指数大于9%,5例增殖指数大于13%,6例增殖率减凋亡率均小于4%.结论增殖指数小于13%,凋亡指数大于9%,特别是增殖指数减凋亡指数小于4%,神经母细胞瘤休眠消退的可能性大.

    作者:毕红梅;何延兴;毕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附21例报告)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断,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4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椎管内肿瘤21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其中硬膜外肿瘤12例,髓外硬膜下肿瘤5例,髓内肿瘤4例.位于腰段15例,胸10到胸12者6例.本组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采用腰背部正中切口.经病理证实神经鞘瘤15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胶质瘤1例.结果本组病人肿瘤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3例,行肿瘤活检椎板减压3例.术后痊愈14例(占67%),有效5例,无效2例.本组就诊时有13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率达62%.结论椎管内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慢性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延误治疗,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东玉;陈辉;郭亮;王民;杨志清;李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原发性胆囊癌51例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其发病率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因其临床无特异性,常与胆囊炎、胆石症并存而延误诊治[1].为了研究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术前诊断率,我们收集了本院1985年~2000年间因胆囊疾病手术的5 237例临床病理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毛建英;金水龙;蔡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肠肿瘤组织p53、PC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53、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7例大肠腺瘤,7例腺瘤癌变,48例大肠癌组织表达.结果大肠腺瘤p53阳性率为29.4%,腺瘤癌变为71.4%,大肠癌p53阳性率为56.3%,PCNA强阳性(++)表达与p53阳性表达呈平行关系.结论p53、PCNA过度表达代表腺癌细胞由良性向恶性转化区域,并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相关.

    作者:陶自坚;董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